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钢结构网架吊装
2025-09-24 10:52:03 责编:小OO
文档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吊装准备工作    2

2.1 机具材料    2

2.2 劳动力    3

四、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    3

3.1吊装工艺流程    3

3.2吊装机械选择    3

3.3吊具选择    4

3.4网架吊装    6

五、网架安装的质量要求    6

六、吊装工程安全    7

4.1文明施工    7

4.2安全技术措施    8

4.2.1  一般规定    8

4.2.2  防高空坠物伤人    9

4.2.3  防止起重机傾翻    9

一、编制依据

  根据业主和总包的提供的钢结构图纸,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进行方案的编制。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标准》(GB50221—95)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范》(JGJ82-99)

二、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工程安检卡口位于主楼南侧,结构形式为双层网架,节点类型为螺栓球,网格形式为斜放四角锥,网架平面尺寸15.24m×11m,吊装高度5.5米。

三、吊装准备工作

2.1 机具材料

序 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数 量

用 途

1汽车吊16T2台

吊构件

2卡环3.3T8个

吊构件
3电焊机BX3-5003台

焊接
4氧气、乙炔各2套

焊接
5水准仪1台

测量
6经纬仪2台

测量
7水平尺2把

检查水平
82把

切割
9对讲机1套

联络
2.2 劳动力

工种人数备注
铆工9
焊工4持证上岗
电工1持证上岗
起重工2持证上岗
挂钩工8
四、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

3.1吊装工艺流程

  定位——定标高——放线——柱安装——网架组装——放线——网架吊装——补漆——竣工

3.2吊装机械选择

构件整体拼装完成后总重约7吨,吊装高度5.5米,吊装时为防止网架晃动,方便操作,使用两台汽车吊在东西两侧配合施工,每个汽车吊用两条钢丝绳系住网架(详见钢丝绳绑扎示意图),每台汽车吊负重约为3.5吨,根据汽车起重机的机械性能表,选用16吨汽车起重机可以满足吊装使用要求。

起吊时中心点计算大概位置,系好钢丝绳后,用倒链葫芦调整网架的平整度,试吊找准起吊中心。

吊装现场可用场地柱子外约5米范围,查机械性能表幅度5米的起重重量为11.6吨,起吊高度10.2米,符合吊装现场实际情况。

3.3吊具选择

网架拼装完成厚重约7T,吊具选择是吊装安全的保证。用四根钢丝绳起吊,钢丝绳绑扎示意图以及吊装受力分析图如下:

F1=G/(4*sin45)=24745N    G=70000N

钢丝绳直径计算:F1=Pp/K   Pp=0.3*σ*d²

σ=1550N/mm²    K=8    F1=0.3*σ*d²/K    d=20.6mm

钢丝绳为6*37+1型,抗拉强度1550N/mm²,直径21.5mm即满足吊装要求。

同理,F2=F3=F4=F1,其余四根钢丝绳均为21.5mm

3.4网架吊装

钢构件吊装时,先将柱顶面清理干净,并调整标高,然后进行安装。钢构件安装层次包括:基础放线、吊装、校正、固定等。

(1)放线

安装前,用木工墨斗放好柱头的纵、横轴向基准线作为柱顶面安装定位线。

(2)吊装

吊装前,应将此段道路全部封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全部车辆经由主楼北侧通行。为避免吊起的网架自由摆动,应在梁腰处用麻绳绑好,作为牵制溜绳的调整方向。吊装前的准备工作就绪后,首先进行试吊,吊起一端高度为100~200mm时应停吊,检查索具牢固和吊车稳定程度,再指挥吊车缓慢下降,当当网架底部距离柱基位置40~100mm时,调整网架底部与柱基两基准线达到准确位置,指挥吊车下降就位,并拧紧全部基础螺栓螺母,临时设缆绳将钢梁加固,达到安全方可摘除吊钩。

(3)网架校正

网架的校正工作一般包括平面位置、标高及垂直度这三个内容。网架平面位置在吊装就位时,属一次就位,一般不需平面再校正。对于柱子的标高,有时低于安装标高,就位后,需用垫铁调整准确标高。因此网架校正工作主要是校正垂直度和复查标高。网架校正工作需用测量工具同时进行,常用的观测网架的垂直度工具是经纬仪或用线锥。

五、网架安装的质量要求

钢结构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 许 偏 差 

检 查 方 法 

钢   柱 

中心线与定位轴线偏差 

钢尺 

基准点标高 

+5——-8 水平仪 

垂直度 

底层柱 

10 经纬仪 

柱全高 

35 
挠曲矢高(侧向弯曲) 

H/1000≯150 

  
  

上下柱连接处错口 

3.0 水平尺 

焊缝 

对接焊缝 

焊缝余高 

b<20 一级 

0.5—2.0 焊缝卡尺 

二级 

0.5—2.0 
三级 

0.5—2.0 
b≥20 

一级 

0.5—3.0 
二级 

0.5—3.5 
三级 

0.5—4.0 
焊缝错边 

一级 

<0.1板厚≯2 

二级 

<0.1板厚≯2 

三级 

<0.1板厚≯3 

  

  二级 

  
三级 

k>6 一级 

0—+3.0 
二级 

三级 

焊角宽 

k≤6 

一级 

0—+1.5 
二级 

三级 

k>6 一级 

0—+3.0 
二级 

六、吊装工程安全

4.1文明施工

(1)遵守现场安全的各项管理规定,进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严禁吸烟。

(2)构件堆放、电焊机排列整齐有序,备用的氧气、乙炔瓶放入专用笼子内,分开放置。

(3)现场设置安全员、防火员。

(4)保持现场卫生。

(5)现场所有施工人员服从指挥,言行文明。

4.2安全技术措施

4.2.1  一般规定

(1)吊装前应编制结构吊装施工组织设计或制定施工方案,明确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要点和保证安全技术措施。     

(2)吊装工作开始前,应对起重运输和吊装设备以所用索具、工具等的规格、技术性能进行细致检查或试验,发现有损坏或松动现象,应即调换或修好。起重设备应进行试运转,发现转动不灵活、有磨损应即修理;重要的构件吊装前进行试吊,经检查各部正常,才可进行正吊装。

(3)运输吊装构件时,严禁在被运输、吊装的构件上站人指挥和放置材料、工具。

(4)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应站在操作平台或轻便梯子上工作。吊装屋架应在上弦设临时安全防护栏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5)梯子、临时操作平台应绑扎牢靠,梯子与地面夹角60度至70度为宜。操作台跳板应铺平绑扎,严禁出现挑头板。

(6)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穿防滑鞋、系安全带,凡不适合高空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7)施工用机索具施工前由工长带领有关人员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8)四级风以上禁止作业。

(9)吊装作业人员作业中严格执行《安全规程》中“十不吊”规定,吊装前安全员应对作业人员应进行安全教育。

(10)吊装过程中,应待构件就位后再上前操作,解开构件的吊索时应将安全带系在牢固处,防止空中坠落。

(11)在同一垂直线上,严禁上、下同时施工。

(12)高空作业中。各类工具、配件应装入工具袋内,严禁乱扔、乱抛以防物体打击。

(13)构件就位应平稳,避免振动和摆动,待构件紧固后方可松开吊索具。

4.2.2  防高空坠物伤人

(1)高空往地面运输物件时,应用绳捆好吊下。吊装时,不得在构件上堆放或挂零星物件。零星材料和特件必须用吊笼或钢丝绳保险绳捆扎牢固,才能吊运和传递,不得随意抛郑材料物件、工具、防止滑脱伤人或意外事故。

(2)构件绑扎必须牢固,起吊点应通过构件的重心位置,吊升时应平稳,避免振动或摆动。

(3)构件就位后临时固定前,不得松钩、解开吊装索具。构件固定后,应检查连接牢固和稳定情况,当连接确实安全可靠,始可拆除临时固定工具和进行下步吊装。

(4)起吊构件时,速度不应太快,不得在高空停滞太久,严禁猛升猛降,以防构件脱落。

4.2.3  防止起重机傾翻

(1)起重机行驶的道路,必须平整、坚实、可靠,停放地点必须平坦

(2)起重机不得停放在坡道上工作,不允许起重机轮停放部位一高一低,或土质一硬一软。

(3)起重机操作时,臂杆提升、下降、回转要平稳,不要在空中摇晃,同时要避免紧急制动或冲击振动等现像发生。未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如在起重机尾部加平衡;起重机后边拉风绳等和未经有关技术部门批准,起重机严禁进行超负荷吊装,以避免加速机械零件的磨损和造成起重机翻车。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