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6八上·澄迈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铭”,刻在器物上的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文辞精炼、讲究押韵。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文中的主旨句是“何陋之有?”。
B . 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保尔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C . 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的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的一首。
D . 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一则新闻通常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这五结构。
二、 综合题 (共1题;共7分)
2. (7分) (2017八上·包河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yǒu。这是因为我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 , 总算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装,以天然而不是人工取胜。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 yǒu | ________ |
| 清________ | 湖畔 |
(3) “荡漾”的原意是________,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3. (13分)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题目。
齐有南北官道,洿下①者里余,雨多行潦②,行者不便,则傍西踏人田行。行数日而成路,田家苦之,断以横墙,十步一堵,堵数十焉。行者避墙更西踏田逾广,数日又成路。田家无计,乃蹲田边,且骂且泣,欲止欲讼,而无如多人何也。或告之曰:“墙之所断已成弃地矣,胡不仆墙而使之通,犹得省于墙之更西者乎?”予笑曰:“更有奇法,以筑墙之土垫道,则道平矣。道平,人皆由道,又不省于道之西者乎,安用墙为?”越数日而道成,道旁无一人迹矣。
【注释】①洿下:低洼的地方。②:行潦:道路中的积水。
(1)
判断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是正确的是( )
A . 田家苦之,断以横墙 苦:痛苦
B . 田家无计 , 乃蹲田边 计:计算
C . 且骂且泣,欲止欲讼 止:停止
D . 胡不仆墙而使之通 仆:推倒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而无如多人何也 学而不思则罔
B . 墙之所断已成弃地矣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 以筑墙之土垫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 又不省于道之西者乎 皆以美于徐公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越数日而道成,道旁无一人迹矣。
(4)
这则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4. (10分) (2016八下·扬州期中) 默写。
①________ , 中间小谢又清发。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
③________ , 小桥流水人家。
④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⑤________ , 相伴过年华。
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
⑦故园渺何处?________。
⑧《陋室铭》中表现作者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5. (7分) (2017七上·盐城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提问
【甲】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乙】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有删减)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景象。
(2) 【甲】【乙】两首诗同写望月,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情感的不同之处。
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6分)
6. (12分) (2016·黄埔模拟) 阅读《素颜如雪》,回答各题。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
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
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4)
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
(5)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
7. (22分) (2014·孝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1)
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
(2)
根据提示,填充方框。
情节:突遇暴雪→①________→发现黑点→②________→发现村庄
心理:③________→焦急万分→④________→失望之极→放下心来
(3)
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4)
第五段划线句子中的“真的”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来。(40字以内)
(5)
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
(6)
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8. (12分) (2017八下·龙华期中)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作者:孙思杰)
①外婆从不怨天尤人。
②记忆中,外婆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关于天的坏话,哪怕是愁苦惨淡的日子里,她也只是说,老天爷是有眼睛的,我们的苦,他全都会看在眼里。
③外婆是很能吃苦的。至少在幼小的我看来,外婆这一生,过得实在太难。
④外婆五岁时,老外婆就去了,从此外婆没能再见到她母亲一眼。童年丧母的痛楚,远比那些刚出生就见不到母亲的人痛苦,因为曾经拥有了,感受了,然后再失去,就是精神上的失去。
⑤在那个封建落后的年代,外婆的“诗意”便显得有些特别和负罪:三从四德,没能阻碍住她的对镜贴花黄;男尊女卑,也没能埋没了她对读书的渴望。那时候,外婆是乡里的一枝花,也是墙角的一株草;是男人心底的痒痒挠,也是女人心里的一根针。
⑥后来等到外婆嫁人,本以为可静心生活,那一年却又遇上大饥荒。外婆四个孩子,最大的那个因为疾病死了,母亲也差点因为饥荒而丧命。那时候,外婆常对着天喃喃自语,老天爷啊,你擦擦眼吧,我就快熬不下去了。
⑦可外婆,却又都咬着牙一次次地挺了下过来。
⑧饥荒过后,外婆便在老屋前栽了一排苦瓜。灰突突的村庄,一下就被这绿色给点活了。大家从屋外走,都忍不住要瞟过来,看一眼。
⑨外婆很喜欢苦瓜。喜欢吃苦瓜,也喜欢养苦瓜。
⑩她说,苦瓜是孝子,一生下来就知道土地的苦楚,苦瓜心疼土地,所以要把土地的苦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她说,苦瓜既是好菜,也是好药,它清火、解毒、和胃、护肝、养心。她还说,苦瓜,苦瓜,土地的苦孩子。
⑪外婆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正坐在老屋前的台阶上,感受到日暮和黄昏在我的背后流转,无尽的岁月轰鸣声中,我看见外婆的那双手,那双渐渐变得苍老的手,那双曾托起我一个个梦境的手,正轻轻拂过苦瓜,为它拭去眼角的泪痕。
⑫劳动,是人们低下头来对世界的一次妥协和皈依,也是外婆潜意识里的祈祷仪式。
⑬苦瓜要搭架的时候,外婆便扛着铁锨去松土。她用农具总是含蓄式的,像在土地上雕花,一次下去,翻起的泥土是叶,再一次下去,勾出的草屑是伏笔。如此反复,苦瓜便在一个仁慈的环境里欲欲待发了。
⑭等到苦瓜结果,外婆永远是最高兴的那一个。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土地的果实摘下来,捧在怀里,孩子般地高兴,有时真是抬起头喃喃说,老天爷,真好。
⑮外婆的苦瓜,不管是煨汤,还是配菜,贫苦的生活里,总能让我们觉出一丝甜来。
⑯最喜欢的,还是看外婆弯腰进灶房里的背影。
⑰当初老屋的奠基仪式,是在鸡鸣狗吠的鞭炮声里欢呼起来的,风水先生说,这是一座吉宅,坐北朝南,负阴抱阳。而外婆的灶台,也是老屋光荣的参加者,又或许,它的身份比老屋更加尊贵,因为一座房屋站起来,炊烟升起,许多记忆也围绕着这个灶台开始生长。
⑱外婆煨的苦瓜汤,便是我童年记忆的最深来源。
⑲少油,一抹盐,苦瓜只切一段;温火,加几瓣梨,孩子的口水便出来了。那时家里没有别的给孩子做吃食,外婆的苦瓜汤便成为我最期待的美味,日子一长,那平淡生活里的点点苦意 , 已在不知不觉中浸入了我的血液,构成了我的筋骨,形成了我的品性。
⑳老屋前的苦瓜架又冒新绿了,我知道,那是外婆先前苦难开出的花。她这一生受了无尽的苦,却又把心里的苦转化为世上的善,世代相传。
外婆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就是一座教堂。她热爱,且怜惜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一切美好的事物,又启示、丰富、培育了她的内心。
外婆接受了苦瓜,所以内心渐渐清淡,归于平和。
我们随从了外婆,所以也嗅到了苦瓜的清香。
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
(1)
文章写“苦瓜”,但是①-⑦段,却从外婆的身世写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
为什么外婆说苦瓜是孝子?请用原文回答。
(3)
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⑭段划线句子。
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土地的果实摘下来,捧在怀里,孩子般地高兴,有时真是抬起头喃喃说,老天爷,真好。
(4)
文中的“苦瓜”和“菩萨”有什么联系,请分析说明。
(5)
说说你对文中划线的句子“那平淡生活里的点点苦意,已在不知不觉中浸入了我的血液,构成了我的筋骨,形成了我的品性”的理解。
七、 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
9. (6分) 萤火虫吃蜗牛时,先把蜗牛分割成一块一块,再咀嚼品味。
10. (5分) (2016·台山模拟)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甲】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乙】
从这天起,保尔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这本书的创作。他缓慢地写了一行又一行,写了一页又一页。他忘记了一切,完全被人物的形象迷住了,他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鲜明难忘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却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缺少火一般的激情。
已经写好的东西,他必须逐字逐句地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停顿。母亲惴惴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写作过程中,保尔往往要凭记忆整页整页地,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母亲有时觉得他好像疯了。儿子写作的时候,她不敢走近他,只有乘着替他把落在地上的手稿拣起来的机会,才胆怯地说:“你干点别的不好吗,保夫鲁沙?哪有你这样的,写起来就没完没了……”
对母亲的担心,他总是会心地笑一笑,并且告诉老人家,他还没有到完全“发疯”的程度。
(1)
【甲】段中的“我”是________,而【乙】段节选自《________》这部书。
(2)
在选文中,两位主人公各自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在困难面前有什么样的表现?
(3)
联系原著内容,说说两段选文的主人公后来分别创造了什么样的生命奇迹。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20七上·舒兰期末) 作文(一)难忘的瞬间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
②除诗外,其它文体不限。
③600 字左右。
④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参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 综合题 (共1题;共7分)
2-1、
2-2、
2-3、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3-1、
3-2、
3-3、
3-4、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4-1、
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5-1、
5-2、
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6分)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7-4、
7-5、
7-6、
8-1、
8-2、
8-3、
8-4、
8-5、
七、 名著阅读 (共2题;共11分)
9-1、
10-1、
10-2、
10-3、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