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析《一个小时的故事》写作技巧
2025-09-24 11:01:52 责编:小OO
文档
浅析《一个小时的故事》写作技巧

作者:韩富淑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7期

        【摘 要】《一个小时的故事》写于14年,是由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创作的。她擅长写短篇小说。她被一些学者称之为20世纪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创作者之一。她写过大量关于女性追求精神与自由的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是寓意非常深刻。本文旨在从文本分析和情景分析两个角度来赏析这个故事。文本分析旨在分析故事情节,修辞,象征和主题。

        【关键词】女性意识;马拉德夫人;男权社会

        一、情节分析

        在这个短篇小说里,作者向读者展现了马拉德夫人在得知丈夫死后一小时时间里复杂的心里变化过程。女主人公马拉德夫人患有心脏病,她的妹妹约瑟芬小心翼翼地告诉她其丈夫死亡的事情。马拉德夫人以为自己自由了,终于摆脱了婚姻地控制。然而,她的丈夫并没有死于车祸中,而是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家。马拉德夫人看到自己的丈夫打开门的那一刹那,突然昏倒死亡。后来,医生称马拉德夫人是死于伤心过度。冲突是故事情节的重要部分。这个故事里面充满了冲突,有人物内心冲突,也有人物外在冲突,其中马拉德夫人的内心冲突格外引人注意。在得知丈夫死亡的消息后,她走进自己的房间。故事中是这样描述她的状态的: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向她靠近,而她也正在恐惧地等待着这样一个东西。她努力地想要控制住自己地意志,最终,她还是失败了。她是多么渴望得到自由并摆脱婚姻的控制。作者在这里用了“恐惧地”一词来展现马拉德夫人内心的犹豫与胆怯。她想要从婚姻的束缚中挣脱,并得到自由;但是,她又不那么勇敢。在当时那个社会,一个好的妻子应当是听话的,无私的,被动的,就像是家中的天使一般。一方面,马拉德夫人想要成为一个被人眼中所谓的好妻子;在另一方面,她也想要拥有自己,不受束缚的生活。马拉德夫人渴望获取自由与她内心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构成了一个冲突。这个内心冲突是发展故事情节的重要部分。

        二、语言技巧

        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如说:讽刺,悬疑,对比与隐喻等。这些手法的运用可谓是独具匠心,令人回味。

        1.戏剧反讽

        戏剧反讽是通过不知情和知情间的对比产生讽刺效果。故事中人物的观点看法与读者的正确理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戏剧反讽体现在情节、人物和角度的选择中。在这个故事中,戏剧反讽很巧妙地运用在了结尾处。马拉德夫人看到自己的丈夫平安归来时,瞬间昏倒死去。医生宣称她是死于过度高兴,而作为读者,我们很清楚地明白她是死于绝望,死于梦想的破灭。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摆脱婚姻的控制,可这一愿望随着丈夫的归来而破灭了。这种剧中人物的观点和读者的理解反差称之为戏剧反讽。戏剧反讽增强故事的可读性,使其更具影响力。

        2.情景反讽

        本文使用了情景反讽。当真实发生的情况与所期待的事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候,情景反讽也就建立起来了。马拉德夫人听闻丈夫死亡的消息时,她的反应是不正常的。文中这样描述道:她突然在妹妹的怀里,啜泣起来。以常人的思维来推测,她应当瘫倒在地上,无法接受这个事情。 她的反应与常人的理解有偏差。这里所运用的情景反讽暗示了马拉德夫人或许并不爱自己的丈夫,她或许想要获得;这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3.悬疑

        在故事一开始的时候,作者就告知读者,马拉德夫人患有心脏病,而她的丈夫死于交通事故。作者并没有阐明具体原因,她并没有做出任何解释。而作为读者,我们正是被这所吸引。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可以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之后,作者用了很多模糊的词汇和句子,这也能吸引读者。比如:something;it was too subtle and elusive to name。作者用了“something” 和其他模糊的描述来发展故事情节,这种描述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4.对比

        首先,这个故事的题目《一个小时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对比。这个题目的对比体现在将马拉德夫人的一生与其得知丈夫死后一小时所经历的心理变化做了对比。笔者认为在这一小时里,马拉德夫人从绝望、困惑、挣扎到觉醒,这一心理变化也正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一个小时就是她一生的缩影。其次,当马拉德夫人自己一个人呆在房间的时候,她的妹妹约瑟芬生怕她会做傻事;恰恰相反,马拉德夫人声称自己是不会把自己弄生病的,她正在房间里享受着自由,吮吸着新鲜空气呢。这一处对比充满了讽刺效果。

        5.隐喻

        She was drinking in a very elixir of life through that open window. 这里,作者运用了“elixir” 一字来形容外面的空气。这个字 “elixir”是非常生动有趣的,它在字典中的意思是:a magical liquid that is supposed to cure people of illness, make them younger. 从马拉德夫人的视角来看,外面的空气是强有力量的。自然有一种治愈的力量;这里也同时暗示了马拉德夫人正在经历一次重生。

        6.重复

        重复是用来描述细节,增强表达力量的。在这个短短的故事中,“自由”一词被强调了五次,这表明马拉德夫人在经历了长期婚姻束缚之后,真的很渴望自由。马拉德夫人说:自由了,身心都自由了。我们可以推测出,在这之前,她一直都在身心两方面被压抑束缚着。

        三、象征分析

        1.房间的意义

        马拉德夫人拥有自己的房间。著名女权主义代表弗吉尼亚·伍尔夫曾说过,如果一个女性想要写作的话,她必须要有金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弗吉尼亚·伍尔夫关注女性与性别平等。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女性的。弗吉尼亚·伍尔夫还说过,女性只有摆脱男性的影响,她的声音才有价值。在《一个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走进自己的房间,不允许任何人跟着她。她的房间为她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做决定的私人空间。她的意识苏醒,就发生在她的房间里。笔者认为,房间代表着她的。

        2.窗户的意义

        对于失去自由的人来说,窗户的意义重大,它代表着希望。在这个故事中,马拉德夫人得知丈夫死亡消息时,一开始她是绝望的、不知所措的。她无助地走进自己地房间,房间里有一扇窗户,这是她与外面的世界取得联系的通道。从这扇窗户向外望去,她看到窗外的树木充满了新春的活力,空气中弥漫着雨的气息,楼下街上有小贩的叫卖声,耳旁有从远处传来的歌声,无数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还有那蓝天与白云。窗外所有这一切都象征着希望与活力。窗外的生活生机勃勃,自由自在;而屋内的生活却充满了压抑与痛苦。此时,马拉德夫人已不再伤心、绝望。窗外的生活场景鼓励着她去追寻自己的自由和。

        故事中对马拉德夫人的外表也有所描述:Mrs. Mallard was young, with a fair, calm face, whose lines bespoke repression and even a certain strength. 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内心实际上积蓄着一股反抗的力量。窗外的活力鼓励她释放自己的压抑。 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道:自由,自由,自由。她想象着自己今后的自由生活。今后的日子都是属于她自己的,她可以为自己而活。

        3.门的意义

        门在这里象征着绝望。门一共在这里出现了六次。最后,马拉德先生打开前门,走了进来。不幸的是,马拉德夫人一看到自己的丈夫就突然昏倒死去。而在离开自己的房间之前,马拉德夫人还在幻想着自己今后的幸福生活,她将有机会只为自己而活,她再也不用受制于丈夫。然而,刚跨出房门,就出现了这戏剧性的一幕,她所有的梦想都已随着丈夫的归来而破灭。从这方面来看,门是绝望的象征。此外,马拉德夫人在门外和门内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在这个故事中,她哭了两次;一次是在客厅里,另一次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她在客厅里放声大哭,当时周围有她的妹妹和她丈夫的朋友。笔者认为她放声大哭有某种作秀的成分,社会要求她作为一个妻子应当有这样的表现。正如作者所说,马拉德夫人的反应和其他有相同处境的女性有些不同,或许正是因为她假装悲伤,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悲伤,所以才会使得她的行为看起来那么不自然。因为只有悲伤和绝望才是一个女性应当有的“正常”反应。第二次的时候,马拉德夫人独自一人呆在自己的房间里,她躺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只有从喉咙里发出的小声啜泣会使她动一下身体。当独处的时候,马拉德夫人是自由的,她不需要假装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妻子,她只管做她自己。笔者认为,门在这里代表着一种屏障,门内是马拉德夫人的梦想之地,门外是现实世界。

        4.主人公名字的象征

        “Mallard”一词在字典中指“野鸭”的意思。野鸭不同于家中饲养的鸭。野鸭不受束缚,这也暗示了马拉德夫人注定要与众不同,注定要追寻自己的自由。她不满足于呆在家里,做一个家中的天使。

        四、主题解析

        马拉德夫人应该像传统女性那样,遵从自己的丈夫,做一个合格的妻子。她无权追寻自己的自由与,即使她有自己的名字Louise,可人们还是叫她马拉德夫人,没有名字也就意味着没有身份。

        马拉德夫人的觉醒是发生在其认为丈夫死后的那一个小时里。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内心冲突之后,她意识到她可以在今后的日子里为自己而活,当走出自己的房间的时候,她展现出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她就像一个胜利女神一样走了出来。丈夫的死为她提供了一个自由生活的机会,比起婚姻,自由更为重要。由此,笔者认为,马拉德夫人不同于相同时代的其他女性。她有女性意识,即使这种的女性意识并不是那么的强烈。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女性意识本身没有强权的特征,它只是一个中性词。过去在父权的主宰下,一直把女性视为男性的私有财产,而不能展现其本身具有的聪明才智,女性一直不被当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只是依附于男性。马拉德夫人的死亡也预示着当时社会女性力量的薄弱,不足以对抗男权社会,女性在当时还不能实现完全的。但是,当时马拉德夫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会给当时的女性以及之后的女性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五、结论

        马拉德夫人最终死了,医生称她死于过度高兴。这种解释是极具讽刺意味的。马拉德夫人看到他丈夫归来的时候,没有说任何一句话。医生根据男性社会对女性的期待而做出他们认为合理的判断。男性有发言权,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根据自己的意志做出解释。马拉德夫人死于绝望,她甚至都没有机会说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就去世了。故事结尾充满了讽刺意味。

        马拉德夫人之死是当时时代下的必然结果。死亡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一方面,她的觉醒意识是不透彻的,她在之前或许从未考虑过争取个人自由与的问题。笔者认为,她的觉醒是暂时性的,不稳固的。从另一方面来看,生活是很艰难的,既然她没有办法摆脱,死亡或许是解脱的唯一出路。19世纪仍是以男权主导的社会,马拉德夫人的死是不可避免的。她不可能在男权社会中挣脱束缚,实现自由。尽管马拉德夫人死了,但她对自由和的向往与追求对当时以及后来的女性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凡琼.从压迫到抗争——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的经验功能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7(1).

        [2]Ewell, Barbara C. Kate Chopin[M]. New York: GreenWood, 1998.

        [3]弗吉尼亚·伍尔夫著. 石云龙等译. 伍尔夫随笔全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88.

        [4]胡爱华.一曲女性自由的悲歌——兼析《一个小时的故事》的多视角叙述手[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37.

        [5]刘海平,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刘卓,王楠.女性意识的顿悟——凯特·肖邦《一个小时的故事》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56-460.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