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分析
2025-09-24 10:59:34 责编:小OO
文档
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分析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装备制造业已初步形成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机床工具、机械基础件、石化通用机械、重型矿山机械、仪器仪表、农业机械、其他机械等10 个行业(不含汽车)、100个大类、近万种产品的制造业体系,一举成为全省主导产业。本文结合装备制造业税收与经济情况、中部六省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建议。     一、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特点

1.产业总量不断壮大,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2013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  个,比上年增长 %,占全部工业企业户数的 %;实现工业增加值2451 亿元,增长16.9%,占全部工业比重 %;统计的8 个行业全部保持增长,其中4 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 15%,通用设备制造业(29.6% )、金属制品业(17.3% )、仪器仪表制造业(17.5%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17% )。第一大主导行业地位继续保持。     2.生产经营稳中有进,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13年,列入全省快报统计的72 种主要产品中,46 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6 种同比下降。工程机械、机床行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392 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6.7%。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 亿元,同比增长19.5%。8个行业全部实现利润增长,实现利润 580.5亿元,同比增长25.5%。    3.优势产业、企业逐步增多,产业集群进一步集聚。工程机械、煤矿机械、环保设备、船舶制造、节能装备、冶金装备等六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  亿元,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  %。安徽叉车集团年产销叉车突破8万台,增长20%,连续23 年蝉联国内叉车行业第一。合肥锻压集团公司实现产值4.86亿元,产值产量居全国液压机行业第1位。日立挖掘机有限公司产量排名全国前3 位。宁国耐磨铸铁件产业集群以20万吨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无为电缆产业集群成为全国特种电缆行业中最大的产业集群。

4.投资规模持续上升,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2013 年,全省装备工业投资2190 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091 亿元,同比增长8.4%。国轩高科动力电池进入产业化,江淮巨一高端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研制成功,一批新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为行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装备制造业税收情况。

1.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和税务登记户数情况。地方代收2011-2013年,波动增长

2010-2013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户数及销售收入情况

收入单位:亿元

行业名称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销售收入

户数销售收入

户数销售收入

户数销售收入

户数
金属制品业339.87 769406.71 440418.74 4384.66 478
通用设备制造业496.32 683632.03 515687.20 5617.97 605
专用设备制造业518.32 292600.30 191558.63 221613.63 241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74.36 16099.98 30100.09 3187.85 3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336.51 5061790.14 951567.63 1001697.47 10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73.69 102313.03 116419.32 134502.78 146
仪器仪表制造业25.10 4029.56 4131.24 4235.57 45
其他制造业94.56 354133.37 150155.49 160207.66 199
合计3058.74 29064005.12 15783938.33 16874424.59 1847
增减幅30.94%-45.70%-1.67%6.91%12.35%9.48%
2.装备制造业税收入库情况。增幅趋缓。

2010-2013年装备制造业、企业所得税入库情况                 

单位:万元

 2010年

2011年

增减幅2012年 

增减幅2013年

增减幅
金属制品业570477669034.43%11027443.79%107255-2.74%
通用设备制造业18739223075423.14%225730-2.18%2476059.69%
专用设备制造业15382919353225.81%2084027.68%24249416.3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232412936526.35%3549720.88%28395-20.0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41468753971530.15%5426600.55%5654504.20%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23-529-224.20%109159-306.10%102086-6.48%
仪表仪器制造业87091155932.72%15142.32%15302-6.98%
其他制造业604478226836.10%78178-4.97%11132642.40%
合计947995111091917.19%132635119.39%14199137.05%
  二、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呈波动增长,但落后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幅。2011-2013年,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0.94%、-1.67%、12.35%,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是24.59%、8.18%、13.36%,除2011年营业收入增幅超过工业增加值增幅外,2012年、2013年,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均落后于工业增加值增幅。近年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已经连续26个月下滑,装备制造业市场销售问题不容小视。

2010-2013年全省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与经济比较情况

单位:亿元

 2010年

增减幅2011年

增减幅2012年

增减幅2013年

增减幅
销售收入3058.74  --

4005.12 30.94%3938.33 -1.67%4424.59 

12.35%
GDP12263.421.99%15110.323.21%17212.113.91%19038.910.61%
工业增加值5601.9 --

6979.624.59%7550.58.18%8559.613.36%
2.装备制造业税收总量领先中部,但占全国比重不高。从入库税收看,2013年装备制造业入库、企业所得税176.93亿元,仅占全国2.68%,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二,低于湖南0.23个百分点。从税务登记户数看,2013年装备制造业1847户,仅占全省税务登记总户数109197户的1.7%。作为主导产业,无论是户数还是产品市场,尤其是大型企业少,我省装备制造业总量发展壮大路程还较漫长。

2013年中部六省及全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所得税入库情况

                                          单位:亿元

项      目

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山西安徽全国
金属制品业7.127.5.1311.033.6210.73601.
通用设备制造业8.7924.8636.8520.2511.5624.76949.7
专用设备制造业5.4429.8439.0318.7612.2624.25715.19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526.4827.87.486.22.84351.3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6.7922.8413.5920.292.8356.55966.4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4.0715.6113.3318.6610.2410.211056.5
仪表仪器制造业1.562.319.713.470.481.53135.48
其他制造业16.7310.598.1821.875.8311.13422.31
合计.02120.4153.6121.8153.021425198.54
占比1.23%2.32%2.96%2.34%1.02%2.73%100.00%
3.装备制造业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但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我省装备制造面临的基础制造水平还较滞后、高端装备研发能力不足的两难境地,再加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不多,行业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

2010201120122013
研发投入固定资产抵扣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小计
所以行业合计
4.装备制造业盈利能力不稳,转型升级压力依然不小。2011年8个子行业所得税平均增幅56.15%,表明装备制造业盈利能力较强;2012年,所得税有2个子行业增幅下降,而到了2013年,有5个子行业增幅下降,表明装备制造业盈利能力在逐步下降。特别是电子制造业盈利在经历2011年、2012年高速增长后,在2013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由于装备制造业相对来讲生产周期长、调整难度大,在需求增速放缓、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跌情况下,转型升级任务将更加艰巨。

2010-2013年装备制造业企业所得税入库情况

单位:万元

 2010年

2011年

增减幅2012年

增减幅2013年

增减幅
金属制品业93501427552.67%11232.48%17521-7.36%
通用设备制造业323104559841.13%45499-0.22%5500420.%
专用设备制造业388876098156.82%633443.87%53714-15.20%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4938611523.84%719317.63%147-97.9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7880512570659.52%124315-1.11%100543-19.12%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424323172.56%4690292.83%29276-37.58%
仪表仪器制造业1035188181.74%274145.72%28293.21%
其他制造业12578128452.12%1749136.17%2659452.04%
合计18682729172456.15%32639711.%285628-12.49%
三、对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投资建设,特别是一批在建重大项目的实施和一批大型工程项目的陆续启动,为有效拉动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另外,随着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技术和新装备的要求越来越大,给我省发展新兴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市场需求。总体来看,支撑我省装备制造业长期向好趋势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面临机遇仍大于挑战。我省应充分把握机遇,坚定发展信心,妥善应对挑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步伐。

一是树立首位产业首位发展、优先支持战略。在资金、土地、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积极开展装备产品产需对接活动,为企业搭建产品供需平台,重点围绕工业机器人、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新兴装备,满足行业急需,创造新的消费热点,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二是确立投资和创新双轮驱动思路。装备制造业具有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双重特征。短期内,依靠投资推动装备制造业做大规模是必然趋势。要进一步调整招商引资思路,利用国际产业调整和向我国转移、国内产业结构转型机遇,引进大项目,推动大合作。在投资项目选择上注重长效发展,采取有选择、有针对性、差异化的倾斜,对先期投入大、技术含量高、风险大、周期长,但发展前景好,技术一旦成型,产品附加值高、回报厚、竞争力强的项目优先支持。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后补助等,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产业实体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发机构和试验基地,把协同创新机制和服务体系建立起来,切实解决“两张皮”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是构建龙头带动和集群发展两翼并进格局。现阶段,我省装备制造业大型企业少、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不多,为此,要继续培育重点骨干企业,积极利用当前产能普遍过剩和企业分化契机,倒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鼓励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做大做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优势。加强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实六大产业基地。实施集群化发展策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打破生产要素制约瓶颈,切实解决我省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用工、用地等“三难三贵”等问题。

四是致力用好财政、金融、税收支持。用足用活创新型省份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财政支持。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资金支持,全力帮助企业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努力争取国家智能装备制造专项资金项目。大力实施贴息等金融支持,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全面落实技术开发投入加计扣除、出口退税、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增强企业内生动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