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钢筋工艺流程与常识
2025-09-24 10:59:42 责编:小OO
文档

工艺流程与常识
  

钢筋制作安装规范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7-17 阅读:0次 

第一节 钢筋的加工

第1条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第2条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调直钢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Ⅱ、Ⅲ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二、冷拔低碳钢丝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第3条 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Ⅰ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弯钩,其圆弧变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0)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0)的3倍(见图3.3.3.1);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时,其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0)的3.5倍;

二、Ⅱ、Ⅲ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Ⅱ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

0)的4倍;Ⅲ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0)的5倍(见图3.3.3.2)。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图3.3.3.1 钢筋末端180°弯钩示意图

 

 

 

图3.3.3.2 钢筋末端90°或135°弯折示意图

三、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0)的5倍(见图3.3.3.3.3)。

 

 

 

表3.3.3.3 钢筋弯折加工示意图

第4条 用Ⅰ级钢筋或冷拔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平直部分,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需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弯钩的形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按图3.3.4(b)、(c)加工;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按图3.3.4

(a)加工。

 

 

 

 

图3.3.4 箍筋示意图

(a)135°/135°;(b)90°/180;(c)90°/90°

第3.3.5条 加工钢筋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3.5的规定。

加工钢筋的允许偏差 表3.3.5

 

 

 

 

第二节 钢筋的焊接

第2.1条 热轧钢筋的焊接,应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和电阻点焊。

钢筋与钢板的T型连接,宜采用埋弧压力焊或电弧焊。

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84)的规定。

第2.2条 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焊工必须有考试合格证。

第2.3条 经过冷处理的钢筋,其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冷拉钢筋的闪光对焊或电弧焊,应在冷拉前进行;

二、冷拔低碳钢丝的接头,不得采用闪光对焊和电弧焊。

第2.4条 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焊接。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5毫米的钢筋和轻骨料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0毫米的Ⅰ级钢筋及直径大于25毫米的Ⅱ、Ⅲ级钢筋,均应采用焊接接头。

第2.5条 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的区段范围内(不小于500毫米,见图3.4.5),一根钢筋不得有二个接头①构件全长钢筋应尽量少设焊接接头。,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非预应力钢筋

1.受拉区--不宜超过50%;

2.受压区和装配式结构节点-不。

二、预应力筋

1.受拉区--不宜超过25%;当采用闪光对焊且有保证焊接技师的可靠措施时,可放宽至50%;

2.受压区和后张法的螺丝端杆--不。

构件全长钢筋应尽量少设焊接接头。

 

 

 

 

图3.4.5 焊接接头位置区段示意图

(a)闪光对焊接头;(b)电弧焊接头

第2.6条 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曲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距处。

第2.7条 直接承受中、重级工作制吊车的构件中,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接头,也不宜采用焊接接头,且不得在钢筋上焊有任何附件(端头锚固除外)。

如设计允许采用闪光对焊,对非预应力筋和预应力筋均应除去焊接的毛刺和卷边。在钢筋直径的45倍区段范围内,焊接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不得超过25%。

需要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不得采用有焊接接头的冷拉Ⅳ级钢筋。

第2. 装配式框架结构预制柱的钢筋接头,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3.4.8的规定。

预制柱钢筋外露长度 表3.4.8

 

 
注:焊缝长度参照《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84)规定。

第2.9条 焊接网和焊接骨架的焊点,应按设计要求施焊,当设计无要求时,遇有下列情况,钢筋相交点可不必全部焊接:

一、当焊接网的受力钢筋为Ⅱ级钢筋时,网内焊点的数目和位置,可根据运输和安装条件决定;

二、当焊接网的受力钢筋为Ⅰ级或冷拉Ⅰ级钢筋时,如焊接网只有一个方向为受力钢筋,网端边缘的两根锚固横向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必须焊接;如焊接网的两个方向增多为受力钢筋,则沿网四周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均应焊接,其余的相交点,可根据运输和安装条件决定;

三、当焊接网的受力钢筋为冷拔低碳钢丝,而另一方向的钢筋间距小于100毫米时,除网两端边缘的两根锚固横向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必须焊接外,中间部分的焊点距离可增大至250毫米。

注: 承受重复荷载并需进行疲劳验算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非预应力筋,不得采用焊接网及焊接骨架。

第3.4.10条 焊接网和焊接骨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4.10的规定。

焊接网和焊接骨架的允许偏差 表3.4.10

 

第三节 钢筋的绑扎与安装

第3. 1条 钢筋的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

二、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受力的钢筋,须全部扎牢;

三、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四、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多边形柱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圆形柱应与模板切线垂直);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模板的角度最小不得小于15°。

第3.2条 绑扎网和绑扎骨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5.2的规定。

绑扎网和绑扎骨架的允许偏差 表3.5.2

 

第3. 3条 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变矩处;

二、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三、直径等于和小于12毫米的受压Ⅰ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

四、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五、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表3.5.3的规定:

钢筋绑扎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 表3.5.3

 

注:①d0为钢筋直径;

②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除应符合本表要求外,在受拉区不得小于250毫米,在受压区不得小于

200毫米。轻骨料混凝土均应分别增加50毫米;

③当混凝土标号为150号时,除冷拔低碳钢丝外,最小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0。

第3.5.4条 焊接网采用绑扎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焊接网的搭接头,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变矩处;

二、焊接网在受力钢筋辨方向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表3.5.4的规定;

三、焊接网在非受力方向的搭接长度,宜为100毫米。

焊接网绑扎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 表3.5.4

 

注:①d0为受4力钢筋直径。

②当混凝土标号为150号时,除冷拔低碳钢丝外,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0。

③搭接长度除应符合本表要求外,在受拉区不得小于250毫米,在受压区不得小于200毫米。轻骨料混凝土均应分别增加60毫米。

第3.5.5条 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区段范围内(不小于50

0毫米),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受拉区痘得超过25%;

二、受压区不得超过50%。

焊接网在构件宽度内,其接头位置应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区段范围内(不小于500毫米),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50%。

第3.5.6条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3.5.6的规定。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表3.5.6

 

注: ①轻骨料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接《钢筋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12-82)规定。

②混凝土标号大于200号的预制构件,保护层厚度可按照本表减少5毫米,但墙、板和环形构件,应保持不小于10毫米。

3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必须厚度,应在钢筋下设置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

第3.5.7条 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或焊拉的网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5.7的规定。

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 表3.5.7

钢筋绑扎施工作业指导书

1. 一般规定

(1)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材料代用手续。 

(2) 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 

1) 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2) 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3) 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4) 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 

5) 避雷网线的布设与焊接等。 

2.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1) 熟悉图纸、钢筋下料完成。 

(2) 在垫层上弹出钢筋位置线。 

(3) 做好技术交底。 

2.2 材料要求

 (1) 工程所用钢筋种类、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检验合格。 

(2) 钢筋半成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 钢筋绑扎用的钢丝(镀锌钢丝)可采用20~22号钢丝,其中22号钢丝只用于绑扎直径12mm 以下的钢筋。钢筋绑扎钢丝长度参考表2-1。

钢筋绑扎钢丝长度参考表                          2-1

2.3 主要机具

钢筋钩子、钢筋运输车、石笔、墨斗、尺子等。 

2.4 作业条件

 (1) 基础垫层完成,并符合设计要求。垫层上钢筋位置线已弹好。 

(2) 检查钢筋的出厂合格证,按规定进行复试,并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钢筋无老锈及油污,成型钢筋经现场检验合格。 

(3) 钢筋应按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中指定位置堆放,钢筋外表面如有铁锈时,应在绑扎前清除干净,锈蚀严重的钢筋不得使用。 

(4) 绑扎钢筋地点已清理干净。 

2.5 材料的关键要求

施工现场所用材料的材质、规格应和设计图纸相一致,材料代用应征得设计、监理、甲方的同意。 

2.6技术关键要求

要求;钢筋绑扎前要先弹出钢筋位置线,确保钢筋位置准确。 

2.7 质量关键要求

施工中应注意下列质量问题,妥善解决,达到质量要求: 

(1) 施工中要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准确,若采用双排筋时要保证上下两排筋的距离。

(2) 钢筋的接头位置及接头面积百分率要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3) 钢筋的布放位置要准确,绑扎要牢固。 

2.8 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1) 各类操作人员应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了解健康状况,并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2)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手套、工具带等)并正确使用。 

(3) 项目主要工种应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应进行培训后持证上岗。 

3. 工艺流程

4. 操作工艺

(1) 将基础垫层清扫干净,用石笔和墨斗在上面弹放钢筋位置线。 

(2) 按钢筋位置线布放钢筋。 

(3) 绑扎钢筋。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相邻绑扎点的钢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5) 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8) 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 

(9) 钢筋的连接: 

1) 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未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若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L1) 。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区段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位于同一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 ; 

3) 当钢筋的直径大于16mm 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 

4) 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值)且不小于500mm。 

5. 质量控制

5.1 主控项目

基础钢筋绑扎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2 一般项目

基础钢筋绑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规定。

5.3 钢筋绑扎完后,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钢筋的变形、位移。 

5.4 浇筑混凝土时,应搭设上人和运输通道,禁止直接踩压钢筋。 

5.5 浇筑混凝土时,严禁碰撞预埋件,如碰动应按设计位置重新固定牢靠。 

5.6 各工种操作人员不准任意掰动切割钢筋。

件绑扎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5-1

北京地铁十号线十五标段呼家楼站

基础、地梁钢筋绑扎

施工作业指导书

中铁十九局集团

北京地铁十号线十五标段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2004年5月25日

北京地铁十号线十五标段呼家楼站

基础、地梁钢筋绑扎

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九局集团

北京地铁十号线十五标段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2004年5月25日

钢筋监理的七大细则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06-8-23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本细则仅适用于一般房建工程的钢筋制作和安装,房建中预应力构件和桩基工程的钢筋制作和安装应在具体工程做细则补充。  

一、钢筋材料  

钢筋原材料的采购,进场验收和材料试验复检均按建筑工程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监理实施细则执行。  

二、钢筋制作准备  

⒈钢筋制作前应先向专业监理工程师提供一份抽筋表,抽筋表应经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不管抽筋表是施工员编制或是由施工班组编制,未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不允许制作。  

⒉制作前施工员应负责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应包括纠正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常用作法和容易出现通病的防治。  

⒊制作前班组应对材料进行工序交接,未符合原材料监理实施细则要求的材料,不能制作,以免造成返工。  

⒋钢筋的表面应洁净,如有油渍,漆污和铁锈应在加工前加以清除干净,对于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三、钢筋的制作  

⒈Ⅰ级钢筋冷拉调直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Ⅱ、Ⅲ级钢筋的冷拉率应不大于1%,严禁无冷拉率控制地进行冷拉。  

⒉Ⅰ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时,其圆弧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Ⅱ、Ⅲ级钢筋需做90°或135°弯钩时,对于Ⅱ级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Ⅲ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⒊Ⅰ级钢筋制作箍筋时,应做135°的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平直长度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同时箍筋下料和制作时应考虑梁、柱,主筋外轮廓(外包尺寸),即为箍筋的内包尺寸。  

⒋主筋的下料应考虑到主筋的搭接方式,搭接长度,搭接位置和锚固长度,既要保证符合要求,又要力争钢筋头尾浪费最少。  

⒌钢筋制作开始时施工专职质检员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提前介入到制作场地进行抽查,以确保钢筋的制作质量和减少不合格产品的返工量。  

⒍钢筋制作后应按图纸的钢筋编号,分别堆放并挂牌,以免混淆;属加工场制作的钢筋应出具合格证。  

四、钢筋安装前准备  

⒈钢筋安装前对前一道工序进行自检评定和工序交接,并根据前一道工序监理实施细则中的要求,报专业监理工程师抽查、认可。  

⒉若因赶工要求,需在前工序过程穿插安装钢筋时,应有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否则不能安装。  

⒊因某种原因,材料需代换时应征得设计认可签证,代换量较小时也可由施工单位按等强原则,以施工联系单形式报设计签字,盖章认可,不允许私自代换,材料代换设计通知应报专业监理工程师备案。  

⒋当有采用焊接方式进行主筋搭接时,均应在焊接前先做焊接试验,其中进口钢材,焊接前还应先进行化学分析试验,当含碳量0.3%。碳当量CH=(C+MN/6)%0.55%,含磷量0.05%时,才可进行电弧焊或闪光接触对焊。  

⒌进口钢筋的焊接,对一般结构应采用T50X型焊条,对于重要结构宜采用T506、T507型碱性低氢型焊条。  

⒍钢筋焊接工应持有焊工合格证。  

五、钢筋的安装  

⒈柱、梁主筋安装时,除应按图纸要求的钢筋根数、规格安装外,应特别注意主筋安装就位要正确(即标高、轴线、位置应正确,保护层厚度应标准);搭接位置、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同时,梁主筋同截面搭接面积百分率的符合规范要求。  

⒉进口钢筋的搭接和锚固长度应在证明其相当于国产钢材的哪一级后,除日本SD35钢筋可直接套用国产Ⅱ级钢材的要求外,均应套用相应级别钢材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后再加10倍直径。  

⒊柱筋应在封柱模前先绑扎保护层,梁筋则应在板筋施工前先绑扎保护层,保护层采用高标号砂浆做垫块时,垫块制作时可加107胶帮助胶结,其次,垫块养护时间应足够。  

⒋梁柱的箍筋安装时,应注意梁、柱头筋是否要求加密,梁柱交*的核心肌箍筋可留柱去梁,不允许留梁去柱或放空,箍筋安装时应开口错开,平直长度允许偏差为1倍直径。  

⒌板筋安装除按图纸要求的规格、尺寸、间距外,应注意起止第一根钢筋距边不大于5CM,属双向板考虑时,正弯矩受力筋应满绑,属单向板设计时,正弯矩受力筋可梅花绑扎,但四周两排应满绑,单向板短边筋应安装在最底层。  

⒍板负弯矩筋安装时,应特别注意负弯矩筋有效高度的控制,负弯矩筋在板四个大角位置重叠处负筋不允许减少。  

⒎板的负弯矩筋的分布筋除按设计要求的间距布设外,分布筋应连续,不允许有间断。直至与同向负弯矩筋有足够搭接时止,板的负弯矩分布筋除起架立固定作用外,同时也是温度应力的受力筋,应给予足够重视。  

六、钢筋隐蔽验收  

⒈钢筋隐蔽可以完整分项报验,也可以分阶段报验;在工期紧张时,钢筋可以施工段或梁、板正弯矩筋与板负弯矩筋分开报验,但无论是何种报验形式,其报验手续和报验条件应符合要求。  

⒉钢筋隐蔽验收时,应在拟验收前24小时,填报隐蔽验收通知单。  

⒊钢筋隐蔽验收条件:钢筋已自检合格,并填写隐蔽记录同时提供有关质量保证资料和下道工序所需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钢筋自检主要应包括:钢筋的就位正确情况。对梁板而言应特别注意梁筋面的标高。

⒋符合钢筋隐蔽条件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签署验收意见,未经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不允许私自隐蔽。  

七、钢筋隐蔽过程的维护  

钢筋隐蔽过程应派专人进行跟班维护,钢筋维护的主要任务是对隐蔽过程人为的踩筋或污染钢筋进行监督和保护,同时对已出现的钢筋移位、变形、脱绑、污染和负弯矩筋有效高度改变的维修和校正,护筋的重点是柱筋移位和板负弯矩筋的有效高度的改变。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