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6部编教材第16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2025-09-24 10:58:35 责编:小OO
文档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识与技能

1.能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分析出各自的影响。

2.能列表归纳魏蜀吴三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3.了解三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相关知识的归纳,学会列表归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回忆思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有那么多的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激战?

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一、官渡之战

1.创设情境,深入学习:

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就要了解东汉末年的境况。长期混战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曹操)

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志向?(怀有雄心壮志,想要统一天下)

【问题探究】

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为实现其远大志向,曹操做了哪些准备?

答案提示:政治上: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重视人才;农业生产上:实行屯田,组织和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2.观察地图,分析问题:

幻灯片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形势图》

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能与曹操相抗衡的是谁呢?(袁绍)

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3.学生活动:

教师出示教材第74页“官渡之战形势图”,认真读图,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官渡之战的大致过程?

(学生对照地图叙述战争过程,同时说出学习战争的各个要素)

学生回答:官渡之战:公元200元,袁绍与曹操,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了解战争,我们要知道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和影响。

4.小结过渡:

在官渡之战后,曹操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此时,如果你是曹操,统一北方后,你会有何打算呢?(统一全国)

二、赤壁之战

教师点拨:曹操想统一全国,此时的天下大势如何呢?(出示天下大势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的主要对手有谁?(刘备、孙权)

提到刘备,曹操评价他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就是说,天下看得起的只有刘备和他自己。提到刘备,自然而然会想到谁?(诸葛亮)

我们来看看这幅图,大家知道画里面的人物是谁吗?(刘备,关羽,张飞)这幅图里面蕴含着一个什么成语呢?(三顾茅庐)

教师点拨:曹操的另一对手是孙权。他评价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手下主要将领都有谁?(周瑜等)关于周瑜,我们一起来听听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播放课件和音频)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教师:周瑜少年得志,是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

大家再观察地图,此时天下这三方势力中谁最强大?(曹操)面对曹军的进攻,孙权和刘备该怎么办?(联合起来)孙权和刘备在诸葛亮的积极斡旋之下,决定联合起来对抗曹军,于是就发生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学生活动:

大家已经了解了关于战争、战役的学习方法,请大家自己阅读教材,学习“赤壁之战”,并讲述赤壁之战的经过。

学生讲述,教师补充:

曹操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后,举兵南下,想一举统一全国,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派诸葛亮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令周瑜为主将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刘备共约五万人迎击曹军。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军将士为北方人,不习水战,于是将战船首尾相连,等待时机发动决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的火攻计,令人写书信给曹操诈降,曹操中计。这天,黄盖率船乘风驶向曹军。曹军战船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率部北退,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师点拨:谁知道赤壁之战前后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评。

问题思考: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载。你如何来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尝试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点拨,并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分析)

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学作品大多是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出发,在大体不违背历史现实的情况下进行的虚构,和历史现实是有区别的。

战役时间双方兵力结果作用
官渡

之战

200年

袁绍
曹操
10万

3万-4万

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

之战

208年

曹操
孙权

刘备

20多万

约5万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问题探究】让学生对比表格中两次战役的异同,知道都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并且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但结局却不同,学生分组讨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提示:可以分别从两次战争中交战双方去分析)

学生1:官渡之战袁绍骄傲轻敌;而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

学生2:两次战争曹操的地位不一样,官渡之战中曹操实力弱,能够听取他人意见;赤壁之战中曹操实力强大,骄傲轻敌,不听别人意见。

教师补充:官渡之战中,曹操处于劣势,袁绍自以为兵多将广,骄傲轻敌,不虚心听取部下意见,而曹操却虚心听取了许攸的建议,采用了正确的战术打败袁绍;而到了赤壁之战中,曹操兵多将广,处于优势,但是骄傲轻敌,而孙刘联军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联合起来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所以轻易地打败了曹操。

设问:曹操在两次战役中的经历给同学们带来哪些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骄兵必败”的结论。

三、三国鼎立

教师过渡: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巩固实力,孙权和刘备也分别在江东和西南地区发展自己的力量,每个政权都暂时还不具备统一全国的能力,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建立

思考回答:一个政权的建立要从哪些方面去学习?(时间、建立者、都城)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自制关于三个国家建立情况的表格:

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20年

曹丕洛阳
221年

刘备成都
229年

孙权建业
(学生对照答案,教师补充纠正: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不是曹操;220年魏国建立,东汉结束)

2.发展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后,为了积蓄力量消灭对方,每一个政权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自己的经济,最后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三国时期的治理与开发。

教师设问: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情况怎样?他们的制定有什么特点呢?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特点:能因地制宜)

补充说明: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卫温曾经到达夷洲,即今天的中国。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就与有紧密的联系,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问题探究】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学生发表见解)

学生1:我认为是历史的倒退,因为这一时期国家由统一走向,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

学生2:我认为是历史的进步,因为虽然这一时期国家战乱,但是也实现了局部的统一,为重新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教师总结:总的来说,三国鼎立是从到统一的过渡、转变时期,为西晋的短期统一乃至隋朝的大一统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

关于本课时内容,我们可以用数字来概括。

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两场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三分天下:魏蜀吴

四个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9年

第16课 三国鼎立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