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及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2025-09-24 10:58:40 责编:小OO
文档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及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要使用易燃溶剂,如乙醚、乙醇、丙酮和苯等;易燃易爆的气体和药品,如氢气、乙炔和金属有机试剂等;有毒药品,如、硝基苯、甲醇和某些有机磷化合物等;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氯磺酸、浓硫酸、浓、浓盐酸、烧碱及溴等。这些药品若使用不当,就有可能产生着火、爆炸、烧伤、中毒等事故。此外,玻璃器皿、煤气、电器设备等使用或处理不当也会产生事故。但是,这些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实验者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预习和了解所做实验中用到的物品和仪器的性能、用途、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就能有效地维护人身和实验室的安全,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事项应引起高度重视,并予切实执行。

 

1.实验时的一般注意事项

 

(1)实验前须做好预习,了解实验所用药品的性能及危害和注意事项。

(2)实验开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损,装置是否正确稳妥。蒸馏、回流和加热用仪器,一定要和大气接通或与大气相接处套一气球。

(3)实验进行时应该经常注意仪器有无漏气、破裂,反应进行是否正常等情况。

(4)易燃、易挥发物品,不得放在敞口容器中加热。

(5)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在操作时应加置防护屏或戴防护眼镜、面罩和手套等防护设备。

(6)实验中所用药品,不得随意散失、遗弃。对反应中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应按规定处理,以免污染环境,影响身体健康。

(7)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洗手,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喝水或吃食品。

(8)玻璃管(棒)或温度计插入塞中时,应先检查塞孔大小是否合,然后将玻璃切口熔光,用布裹住并涂少许甘油等润滑剂后再缓缓旋转而入。握玻璃管(棒)的手应尽量靠近塞子,以防因玻璃管(棒)折断而割伤皮肤。

(9)要熟悉安全用具如灭火器、砂桶以及急救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并妥加保管。安全用具及急救药品不准移作它用,或挪动存放位置。

 

2.火灾、爆炸、中毒及触电事故的预防

 

(1)实验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大多是易燃的。因此,着火是有机实验中常见的事故。防火的基本原则是使火源与溶剂尽可能离得远些,尽量不用明火直接加热。盛有易燃有机溶剂的容器不得靠近火源。数量较多的易燃有机溶剂应放在危险药品橱内,而不存放在实验室内。

回流或蒸馏液体时应放沸石,以防溶液因过热暴沸而冲出。若在加热后发现未放沸石,则应停止加热,待稍冷后再放。否则在过热溶液中放入沸石会导致液体突然沸腾,冲出瓶外而引起火灾。不要用火焰直接加热烧瓶,而应根据液体沸点高低使用石棉网、油浴、水浴或电热帽(套)。冷凝水要保持畅通,若冷凝管忘记通水,大量蒸气来不及冷凝而逸出,也易造成火灾。在反应中添加或转移易燃有机溶剂时,应暂时熄火或远离火源。切勿用敞口容器存放、加热或蒸除有机溶剂。因事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关闭自来水和热源。

(2)易燃有机溶剂(特别是低沸点易燃溶剂)在室温时即具有较大的蒸气压。空气中混杂易燃有机溶剂的蒸气达到某一极限时,遇有明火即发生燃烧爆炸。而且,有机溶剂蒸气都较空气的密度大,会沿着桌面或地面飘移至较远处,或沉积在低洼处。因此,切勿将易燃溶剂倒入废物缸中。量取易燃溶剂应远离火源,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蒸馏易燃溶剂(特别是低沸点易燃溶剂)的装置,要防止漏气,接受器支管应与橡皮管相连,使余气通往水槽或室外。

 

表Ι  常用易燃溶剂蒸气爆炸极限

名称沸点/0C

闪燃点/0C

爆炸范围(体积/%)

甲醇

乙醇

乙醚

丙酮

.96

78.5

31.51

56.2

80.1

11

12

-45

-17.5

-11

6.72—36.50

3.28—18.95

1.85—36.5

2.55—12.80

1.41—7.10

 

(3)使用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等时要保持室内空气畅通,严禁明火,并应防止一切火星的发生,如由于敲击、鞋钉磨擦、静电磨擦、马达炭刷或电器开关等所产生的火花。

 

表ΙΙ  易燃气体爆炸极限

气体 空气中的含量(体积/%)

氢气          H2

一氧化碳      CO

氨            NH3

甲烷          CH4

乙炔         C2H2

 4—74

12.50—74.20

15—27

4.5—13.1

2.5—80

 

(4)煤气开关应经常检查,并保持完好。煤气灯及其橡皮管在使用时亦应仔细检查。发现漏气应立即熄灭火源,打开窗户,用肥皂水检查漏气地方。若不能自行解决时,应急告指导老师,马上抢修。

(5)常压操作时,应使全套装置有一定的地方通向大气,切勿造成密闭体系(见1.(2)注)。减压蒸馏时,要用圆底烧瓶或吸滤瓶作接受器,不可用锥形瓶,否则可能会发生炸裂。加压操作时(如高压釜、封管等),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并应经常注意釜内压力有无超过安全负荷,选用封管的玻璃厚度是否适当、管壁是否均匀。

(6)有些有机化合物遇氧化剂时会发生猛烈爆炸或燃烧,操作时应特别小心。存放药品时,应将氯酸钾、过氧化物、浓等强氧化剂和有机药品分开存放。

(7)开启贮有挥发性液体的瓶塞和安瓶时,必须先充分冷却,然后开启(开启安瓶时需用布包裹),开启时瓶口必须指向无人处,以免由于液体喷溅而遭致伤害。如遇瓶塞

不易开启时,必须注意瓶内贮物的性质,切不可贸然用火加热或乱敲瓶塞等。

(8)有些实验可能生成有危险性的化合物,操作时需特别小心。有些类型的化合物具有爆炸性,如叠氮化物、干燥的重氮盐、酯、多硝基化合物等,使用时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蒸干溶剂或震动。有些有机化合物如醚或共轭烯烃,久置后会生成易爆炸的过氧化合物,须特殊处理后才能应用。

(9)当使用有毒药品时,应认真操作,妥为保管,不许乱放,做到用多少,领多少。实验中所用的剧毒物质应有专人负责收发,并向使用者提出必须遵守的操作规程。实验后的有毒残渣,必须作妥善而有效的处理,不准乱丢。

(10)有些有毒物质会渗入皮肤,因此在接触固体或液体有毒物质时,必须戴橡皮手套,操作后立即洗手。切勿让毒品沾及五官或伤口,例如氰化物沾及伤口后就随血液循环全身,严重者会造成中毒死亡事故。

(11)在反应过程中可能生成有毒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使用后的器皿应及时清洗。在使用通风橱时,当实验开始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

(12)使用电器时,应防止人体与电器导电部分直接接触,不能用湿的手或手握湿物接触电插头。为了防止触电,装置和设备的金属外壳等都应连接地线。实验完后先切断电源,再将连接电源的插头拔下。

 

3.事故的处理和急救

 

(1)火灾

一旦发生了火灾,应保持沉着镇静,不必惊慌失措,并立即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减少事故损失。首先,应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关闭煤气),切断电源,并移开附近的易燃物质。少量溶剂(几毫升,周围无其它易燃物)着火,可任其烧完。锥形瓶内溶剂着火可用石棉网或湿布盖灭。小火可用湿布或黄砂盖灭。火较大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下列灭火器材:

四氯化碳灭火器:用以扑灭电器内或电器附近之火,但不能在狭小和通风不良的实验室中应用,因为四氯化碳在高温时要生成剧毒的光气;此外,四氯化碳和金属钠接触也要发生爆炸。使用时只需连续抽动唧筒,四氯化碳即会由喷嘴喷出。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有机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一种灭火器,它的钢筒内装有压缩的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打开开关,二氧化碳气体即会喷出,用以扑灭有机物及电器设备的着火。使用时应注意,一手提灭火器,一手应握在喷二氧化碳喇叭筒的把手上。因喷出的二氧化碳压力骤然降低,温度也骤降,手若握在喇叭筒上易被冻伤。

泡沫灭火器:内部分别装有含发泡剂的碳酸氢纳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使用时将筒身颠倒,两种溶液即反应生成硫酸氢钠、氢氧化铝及大量二氧化碳。灭火器筒内压力突然增大,大量二氧化碳泡沫喷出。非大火通常不用泡沫灭火器,因后处理较麻烦。

无论用何种灭火器,皆应从火的四周开始向中心扑灭。

油浴和有机溶剂着火时,绝对不能用水浇,因为这样反而会使火焰蔓延开来。

若衣服着火,切匆奔跑,用厚的外衣包裹使其熄灭。较严重者应躺在地上(以免火焰烧向头部)用防火毯紧紧包住,直至火灭,或打开附近的自来水开关用水冲淋熄灭。

烧伤严重者应急送医院治疗。

(2)割伤

取出伤口中的玻璃或固体物,用蒸馏水洗后涂上红药水,用绷带扎住或敷上创可贴药膏。大伤口则应先按紧主血管以防止大量出血,急送医院治疗。

(3)烫伤

轻伤涂以玉树油或蹂酸油膏,重伤涂以烫伤油膏后送医院。

(4)试剂灼伤

酸: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3-5%碳酸氢钠溶液洗,最后用水洗。严重时要消毒,拭干后涂烫伤油膏。

碱:立即用大量水洗,再以1-2%硼酸液洗,最后用水洗。严重时同上处理。

溴:立即用大量水洗,再用酒精擦至无溴液存在为止,然后涂上甘油或烫伤油膏。

钠:可见的小块用镊子移去,其余与碱灼伤处理相同。

(5)试剂或异物溅人眼内

任何情况下都要先洗涤,急救后送医院。

酸:用大量水洗,再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

碱:用大量水洗,再用1%硼酸溶液洗。

溴:用大量水洗,再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

玻璃:用镊子移去碎玻璃,或在盆中用水洗,切勿用手揉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