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能源、资源与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充分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
B.面粉厂和加油站都要严禁烟火
C.用煤炉取暖时,放盆水可防止CO中毒
D.合理开采矿物资源;垃圾分类,回收可利用资源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烟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C.洁净的铁钉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D.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变红
3.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但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数量巨大,防止金属腐蚀已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以下有关金属腐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B.在钢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钢铁锈蚀
C.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钢铁差
D.钢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变化
4.下列属于单质的是( )
A.H2O B.Si C.C2H4 D.HNO3
5.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丁的化学式为2O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D.反应中,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6.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有着火用锅盖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7.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一定是( )
A.分子 B.阳离子 C.阴离子 D.原子
8.下列生活事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处理山药时用食醋擦洗皮肤来止痒 B.家用净水器中用高分子膜净化水
C.炒菜时要最后放入碘盐和味精 D.烹饪鱼时加入醋和料酒去除腥味
9.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 )
A.最外层电子数 B.中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质子数
10.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大理石 B.自来水 C.蒸馏水 D.空气
11.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而且加入酚酞试液后显红色的是( )
A.NaOH、CuSO4、HCl B.NaNO3、Na2SO4、Na2CO3
C.KCl、Ba(NO3)2、HCl D.NH4NO3、NaOH、K2SO4
12.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 选项 | 事 实 | 解 释 |
| A | 将品红加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红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 B | 氢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 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
| C | CO2和N2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 CO2和N2一般都不支持燃烧 |
| D | 25 m³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 m³的钢瓶中 |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
13.下列关于海洋开发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B.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库,人们可以无节制的向她索取各种资源
C.海洋本身是个巨大的水资源库,如何获取廉价的淡水对缓解淡水危机意义重大
D.海水“制碱”是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过滤,加热过滤的后固体得到纯碱
14.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质子数为11 B.核外电子数为22.99
C.元素符号为Na D.元素名称为钠
15.人体生长发育都离不开钙,日常食用的食物要适当补钙。如图是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名称为钙 B.元素符号为Ca
C.原子序数为20 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g
二、多选题
16.通过初三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下列有关硬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硬水中含较多的不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
B.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式降低水的硬度
C.硬水放一段时间就变成软水
D.在硬水中加入少量的肥皂水,会产生较多的浮渣
17.向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浅绿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铁,一定没有锌
B.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铁和锌
C.滤液中一定有锌、亚铁、银
D.滤液中一定有锌、亚铁,可能有银
18.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对这三种燃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化合物
B.燃烧后都会放出热量
C.都是可再生能源
D.都是混合物
A.锌 Zn B.钴 CO C.氯cl D.汞Hg
20.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的现象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先撤离石灰水中的导管,再停止加热
D.木炭和一氧化碳,都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表现出还原性
三、填空题
21.下面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可直接加热的有__________ (填序号)。
(2)滴加少量液体用__________ (填序号)。
(3)过滤时玻璃仪器除了用到⑧外,还需用到漏斗及以上的_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
(4)用仪器①能否量取8.68ml溶液__________ (填“能”或“否”)。
22.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汽车排放的尾气(CO、SO2与NO等物质)将会加重城市空气污染,其治理方法有:
(1)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其作用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N2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量的增长,氢气作为燃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四、推断题
23.如下框图所示,A为一种混合气体,经分析只含有碳和氧2种元素,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完成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流程题
24.科学家研究发现,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制取甲酸(CH2O2),甲酸进一步转化成甲醇(CH4O),有关微观示意图和流程图如下所示。
(1)图1是水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a作用下转化为甲酸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分析图2中反应①②,你对催化剂的新认识是______。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③中参加反应的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4)综合图1和图2可知,制取甲醇的过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填反应序号)。
六、实验题
25.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及收集常见气体的装置图。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B装置来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______口进填序号。试管口需要略向下的原因是______。
(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制取硫化氢气体时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3)图乙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请补充完整_____。
七、计算题
26.“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上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之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C4H8O2)。
(1)乙酸乙酯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八、科学探究题
27.“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
(1)催化剂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均用30mL10%的H202溶液,采用不同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 实验次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MnO2粉末用量(克)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 所用时间(秒) | 17 | 8 | 7 | 5 | 4 | 3 | 2 | 2 | 2 | 2 |
(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他又做了一组实验:每次均取5mL30%的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他实验条件也均相同)
| 实验次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1% | 3%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 MnO2粉末用量(克) | 0.2 | 0.2 | 0.2 | 0.2 | 0.2 | 0.2 | 0.2 | 0.2 |
| 收集到54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 | 660 | 220 | 205 | 80 | 25 | 9 | 4 | 3 |
| 反应后液体温度(℃) | 24 | 34 | 39 | 56 | 65 | 67 | 69 | 70 |
由表中数据还可看出,该反应是个__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呢?请说出你的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
【参】
一、选择题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答案 | C | C | C | B | C | A | C | B | A | C | B | D | B | B | D |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 答案 | AC | AD | BD | AD | AD |
21.⑥ ④ 烧杯 否
22.2NO+2CO2CO2+N2 2H2+O22H2O
四、推断题
23.CaCO3 Cu COCu+CO2 Ca(OH)2 + CO2 = CaCO3 ↓+ H2O
五、流程题
2CH2O2+O2 反应物相同,催化剂种类不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1:2 CO H2O和CO2 ③
六、实验题
25.C 2KMnO4K2MnO4+MnO2+O2↑ ① 防止药品中水分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倒流,致使试管破裂 AE
七、计算题
26.(1)6∶1∶4 ;(2)54.5%
八、科学探究题
27.2H2O22H2O+O2 ↑
(1)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MnO2的用量越大,反应越快。
(2)有影响。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 放热。
(3)MnO2颗粒大小、环境温度、气压、是否振荡等,合理答案均可。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