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0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语言运用汇编
2025-09-24 10:58:08 责编:小OO
文档
海淀

22.语文基础知识运用(5分)

我们在理解很多汉语词语时,除了关注每个字的含义,还要关注字与字之间的内在关联,才能深刻的理解这些词语。

例如:“敬畏”一词中,敬,尊敬也,畏,畏惧也;所谓敬畏便含有先敬而后畏之意,因为敬发自于内心,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认同,由此而生之畏,便是自觉之畏,理性之畏;相反,如果因畏才敬,很难产生发自心底的尊敬,这不是真正的敬畏。

请从以下词语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理解与认识。

①文化        ②传承        ③思索

答:                                                                                           

                                                                                              

【评分标准】分析字义,2分;写出字与字之间的内在关联,1分;对词语内涵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2分。言之成理即可。

西城

          2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5分)

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捷径可走呢?(甲)这是许多初学者时常会提出的问题。(乙)也是许多专家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丙)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的是什么,又是用的什么方法等等。(丁)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才能有比较靠谱的答案。

①将下面句子添加到上面一段文字中,最合适的位置是(3分)

一定说有或没有,都不恰当。

A.甲       B.乙       C.丙       D.丁

②为了表意突出,有人在文段结尾补写了下面一句话。但是这一补写的句子有语病,请找出语病并作修改。(2分)

一般而言,学习应该注重一点一滴积累;所有的学习者和初学者,都不宜要求过急。

东城

     21.语言基础应用(5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白河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   )。水中游鱼来去,皆如(   )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迫人眼目。

②白河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因出山泉水的缘故,略显浑浊。随舢舨逆流而上,即便是三五丈的潭水,也都清澈见底。阳光铺满平静的水面,那些原本微不可见的白色石子和满是花纹的玛瑙石,都在眼前一览无余。四周游弋的鱼儿,仿佛触手可及。两岸高山重重叠叠,山中可用作造纸的细竹,苍翠欲滴,迎面而来,让人睁不开眼。

(1)依次填入文段①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A.明明白白        浮               B.清清楚楚        漂

C.明明白白        漂               D.清清楚楚        浮

(2)以上两段文字是对湘西同一风光的描写,你更喜欢哪一段?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说明理由。(3分)

      21.(5分)

(1)(2分)A

(2)(3分)略

朝阳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②题。(5分)

【甲】春节在古代称为正旦、元日、元旦等,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辛亥后才开始的。【乙】从本质意义上说,春节根源于上古先民的时间感受与时间意识。【丙】古人以天文、物候及人事活动等作为时间变化的重要参照,年的时间周期概念应该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就已经为人们所掌握。【丁】年是农业社会的时间标志,体现着农人的生活节律。春节处在年度周期与四季循环的新旧交替时间关口,其节俗丰富、生动,充满了人性伦理之美、情感之美、艺术与智慧之美。春节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享受、保护、展示春节文化是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

①将下面的句子填入原文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春节的产生与古代历年概念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A.【甲】        B.【乙】        C.【丙】        D.【丁】

②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哪一种修改是正确的?为什么?(3分)

修改一:春节不仅是一宗巨大的中国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改二:春节不仅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宗巨大的中国文化遗产

          21.(5分)①(2分)B

②(3分)“修改一”正确。理由:略。言之成理即可。

石景山

       22.语言基础应用。(5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杜甫的《杜鹃》诗说:“东川无杜鹃。”在抗日战争时期到过重庆的人都知道,每逢阳历四五月间,杜鹃夜啼,其声悲切,使人终夜不得安眠。但我们不能便下断语说,“东川无杜鹃”是杜撰的。物候昔无而今有,在植物尚且有之,何况杜鹃是飞禽,       。譬如以小麦而论,唐代刘恂撰《岭表录异》里曾经说广州地热,种麦不收。但700年以后,清屈大均撰《广东新语》的时候,小麦在雷州半岛也已大量繁殖了。

①为上面文字空白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2分)

②有人认为上面文字画线句表意不准,并作了修改。你同意该修改吗?请简述理由。(3分)

修改:但700年以后,据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记载,雷州半岛已大量繁殖小麦了。

  2.(5分)    

(2分)其分布范围是可以随时间而改变的

②(3分)

答案示例:不同意。本段文字主要说明物候昔无而今有,古今不同。原句对比前文唐朝时小麦在广州种而不收,说明700年后的清朝时候,小麦在雷州半岛已大量繁殖,虽交待有载,但强调了“时间”。修改句内容说明700年后根据史载,雷州半岛已大量繁殖小麦,侧重突出事实有依据,却没有着力于时间的表述,且陈述对象变为“雷州半岛”,这些与前文表述不一致。

丰台

             20.   语言基础应用(5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5分)

批判性思维将是人类不会允许人工智能超越自身的关键智能之一。作为人类高阶思维的一部分,批判性思维是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一种思维。它在一阶思维的基础之上增加至少一层思考,并通过对低阶思维的分析、评价和重建,将思维提升到意识反思的水平之上。(   )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理论上也可以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提高这种思维能力,(     )人工智能机器人必须无条件服从人类,这一原则本身就要求智能机器人不能具有真正自主的怀疑和批判能力。(     ),人类不应也不会允许智能机器人获得这种思维能力。未来在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时,人类还得亲力亲为。

(1)依次在括号内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       又      由于     那么   B. 虽然       又      由于     因此 

    C. 虽然       并且    但是     因此   D. 如果       并且    但是     那么

(2)上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加以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2分)

    20.(5分)

(1)C。(3分)

(2)病因:语序不当。(1分)

修改句: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思维。(1分)

【评分标准】“病因”1分,意思对即可。“修改”1分。

昌平

        21.语言基础应用(5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A)梧桐叶大,易受风。(B)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C)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歘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 “物性”。(D)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①将下面的语句添加到上面文字中,最适宜的位置是(2分)

    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

    A.(A)      B.(B)        C.(C)      D.(D)

②划线句子有语病,比较下列两种修改,你认为哪个更好一些?简述理由。(3分)

第一种:据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梧桐才大批地落叶。

第二种: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

           21.(5分) ①(2分)C  

  ②(3分)结合语段内容,从语法、语意顺畅、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1:我认为第一种更好。“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意思是梧桐叶子落尽不是一下子的现象,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第一种表达从已是深秋,再到叶干、籽熟,才大批落叶,符合文意。第二种表达先说落叶,再说过程,不恰当。

答案示例2:我认为第二种更好。全段描述的是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落叶早),修改后的句子先强调梧桐落叶,延续前面“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的话题,语义紧密。结尾用三个分句,“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语言简练,节奏从容,一气呵成,将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深沉。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