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桥的形状和结构》教学设计
2025-09-24 10:58:12 责编:小OO
文档
《桥的形状和结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桥的形状和结构》是小学科学六上“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7课。这一课以学生熟悉的桥为研究对象,本课的活动设计意在带领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桥梁结构,加深和拓宽拱形、框架等结构的知识,让学生深入地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为下一课用纸造桥培养兴趣和开阔视野,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活动:1.观察比较各式各样的拱桥。2.了解大跨度的钢索桥。3.“观察研究我们家乡的桥”。我在教学中,将前两个活动作为重点来研究。

教学目标 

1.了解多种不同结构的桥梁以及桥的形状和结构。

2. 经历拱桥、索桥的制作过程,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3. 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究得出各种拱桥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竹条、绳子、粗线、木板、纸板等

教师准备  桥梁模型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几分钟播放各种桥梁图片

【意图:课前就把学生“拉”进熟知的桥的世界,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有关桥的资料,不仅为探究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一、交流展示,直奔主题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桥的形状和结构》(板书课题)

2.张贴资料

课前每位同学都认真搜集了自己喜欢的一种桥,有的同学还制成了图文并茂的图片,现在我们请每一小组选取一张有代表性的图片张贴到黑板上,如张贴是类似的,教师可及时补充几张与众不同的。

【意图:看似平淡的导入设计,其实是基于对学生的信任和信心。】

3.给桥梁分类

1)谈话: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标准给这些图片分分类。

2)将不同拱形的桥归为一类,下面我就先来研究各式各样的拱桥。

【意图:这种有结构的材料的出示,为下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出示各式各样的拱桥,指向性清晰、明确。】

二、研究比较各式各样的拱桥

1.学生模拟造一座拱桥。

2.教师课件演示

(1)桥墩

(2)拱桥的建造方法:两边向中间建造

3.(课件示图:公园中的石拱桥),它们建在什么地方?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拱桥来连接公路吗?有办法解决吗?(在拱上铺路面)

4.你见过其他的拱桥吗?我们来观赏一组照片。

观赏一组拱桥,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都是拱桥,路面分别在上、在中间、在下面)

【意图:利用视频播放各式各样的拱桥,使学生身临其境,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以适当的从桥墩的大小、桥面与水面的距离、周围的环境等方面展开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桥梁建设与周围的环境、人们的需求、建设资金等因素有关。)

你们觉得拱在路面的不同位置,拱的受力情况有什么区别?小组讨论交流。

5.比较不同拱桥的原理

课件演示:(1)一个桥面在拱上方的桥

(2)一个桥面在拱下方的桥

比较认识:

桥面在拱上方的桥,拱受到路面的压力会产生向外的推力,需要巨大的桥墩抵住这个力。

 桥面在拱下方的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同时,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也增强了桥面的抗弯能力。

【意图:通过学习材料的引领,学习任务的驱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模拟操作拱桥活动来感受拱桥的优点。】

三、研究拉索桥

1.若要建造大跨度的桥,人们又是怎么建造的呢?

2.请你仔细观察(课件出示金门大桥),钢索桥有哪几部分组成?(桥面、桥塔、拉索)

3.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两条凳子、两根绳子、木板、书本(钩码)

实验过程:模拟建造一座“钢索桥“,体验“钢缆”的拉力。

思考:①我们怎样控制桥面高度?

②我们怎样固定钢缆?

③在实验中,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4.实验反馈

请同学说说发现。

(钢缆下垂一些比较省力,桥塔修得高一些是为了省力;钢缆的拉力越大,承载力也越大;加粗钢缆,可以增加钢缆的拉力;钢索桥的桥面稳定性差,会有一定的摆动等)

5.简介江阴长江大桥钢缆、锚碇资料。

6.钢索吊起桥面的方法不止一种,看图片,认识斜拉桥。

   人们把钢缆悬挂下来的索桥叫悬索桥,把钢缆从桥塔斜伸出来的索桥叫斜拉桥,这是现代才发明的一种桥梁。

7.结合模型、图片,比较两种钢桥的不同之处。(斜拉桥没有巨大的桥墩,跨度没有悬索桥大)

【意图:这一活动的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思考,质疑生活中存在的科学问题,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使探究活动由浅入深,有感性到理性,步步深入,有序进行。】

四、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1.学了这节课,了解了哪些桥梁的特点?

2.课后去调查了解家乡的桥,也可以上网查找一些。

【意图:为了促使学生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让学生课后上网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大量新信息可弥补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桥的形状和结构

                              上承式拱桥

 拱桥 :         中承式拱桥

                 下承式拱桥

钢索桥 :        悬索桥

                 斜拉桥

设计特色简述 

1.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

在课前播放各种桥的图片,图文、声像并茂,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学习境界中;在实验前逐一出示了“注意事项”,使学生对实验要求更为清晰;在突破教学难点处作为点睛之笔,将不可见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在课尾利用互联网让学生课外去查找,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多媒体应用与教学之中,使科学课堂更形象,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整堂课锦上添花。

2.科学课凸显科学味

整堂课让学生经历“提出分类研究——自主设计建造拱桥、钢索桥”的全过程,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探究活动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操作体验最终得出结论。活动中,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实践,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调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更好地体验建桥活动,培养了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记录单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