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路基强夯技术交底
2025-09-24 11:01:09 责编:小OO
文档
特殊路基工程技术交底

(强夯)

一、工程概况

青岛至兰州公路山西境临汾至吉县高速公路(以下称临吉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网中一条东西横向线,是山西省“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第九横黎城至吉县壶口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起自襄汾县南辛店乡西邓村,东接拟建的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西连在建的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陕西段,终点为晋陕交界处的黄河大桥,全长99.27公里。本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山西省高速公路网,发挥高速公路规模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促进区域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的需要,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258+180~K261+0,路线全长3.46km。其中整体式路基1.336km,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右幅长2.124km,分离式路基左幅长2.124km,路基宽度12.25m。主要工程数量为:路基填方10.08万方,路基挖方23.51万方,路基防护工程6618m3,涵洞1道;特大桥1402m/1座,大桥404m/2座;隧道2167m/2道(单洞),以及其它工程等。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⑴、组织全体技术人员学习合同条款和技术规范,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要求。

⑵、对设计图纸进行审阅、研究和核对,根据本工程的技术特点和设计要求,收集并整理好项目所涉及到的各种标准、规范、规程、技术资料、标准图纸及工具书等。根据施工项目现场实际特点,对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及技术交底工作,以避免施工的盲目性。

2、物资准备

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投入一台WJ1001型强夯机。

1)夯锤:采用圆柱形夯锤,夯锤直径2.5米、高1.5米、底面积4.91平方米,锤重22.6T。

2)起重机具:起重机采用25T履带式起重机,桅杆长17米,可起重25T,提升高度8米。重机与夯锤之间采用转环式连接。

3、施工进度及安排 

强夯施工段为:

1)K259+5-K260+022,长度 127米;计划开工日期2009年10月29日,结束日期2009年11月5日

2)ZK259+7-ZK260+015,长度118米;计划开工日期2009年11月1日,结束日期2009年11月10日

3)K260+327-K260+377,长度50米;计划开工日期2009年11月3日,结束日期2009年11月12日

4)ZK260+305-ZK260+350,长度45米;计划开工日期2009年11月5日,结束日期2009年11月13日

5)ZK260+350+ZK260+400,长度50米;计划开工日期2009年11月7日,结束日期2009年11月15日

三、施工方案

1、强夯施工步骤: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原地表清理满足施工规范要求,保证机械通行顺畅及夯实效果,查明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损失。

2)根据设计图纸夯击点位布置图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采用正方形布点。第一遍夯击点间距4.5米,点位偏差不得大于5cm。

3)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吊到10.5米测量锤顶高程。夯锤下落,测量锤底倾斜度,当大于30度时应及时将夯底填平,在进行下一次夯击。夯击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异常现象如夯坑周围出现隆起、沉降量异常,要如实记录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4)移动位置重复以上工序,按附图顺序完成第一遍强夯夯点的夯击。

5)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6)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第二遍强夯的夯击,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2、强夯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    

1)开夯前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在每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夯锤对准夯点夯击的误差不得大于15cm,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补夯;    

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周围地面隆起高度,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3、质量检验

   考虑到强夯后超净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一般情况下在强夯结束后2-4周后,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

1)、检查强夯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强夯结束后检测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应达到140KPa符合设计要求,如达不到设要求时应补夯和采取其它有效措施。质量检验的方法,根据土性选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应采取轻型触探仪进行检测。

一般黏性地基承载力R

锤击数(N10)

15202530
(R)T/M2

10141822
粘性素填土承载力R

锤击数(N10)

10203040
(R)T/M2

8111315
2)、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测和记录工作,包括检查夯锤重和落距,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检查夯坑位置,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次的夯击沉降量,并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

3)、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4)、强夯处理范围应满足施工图纸要求。

施工注意事项:

1、夯锤锤重10--12.5t,要求锤底静压力在25--35Kpa之内,强夯两遍,满夯一遍。

2、强夯前,整平场地。强夯两遍,第一遍夯点按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点的中间。

3、夯击时,先夯第一排,然后夯第二排,以此顺序夯击完第一遍夯点后,将夯坑填平。第二遍夯击时重复第一遍的步骤,且与第一遍夯击之间要有时间间歇。间歇时间由超静水压力消散快慢确定。夯点的夯击次数,以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7cm且不小于5击为参考控制标准。

4、夯击过程中,若因坑底面倾斜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垫平。

5、强夯结束2--4周后对地基进行检验。

6、强夯结束后,以低能量(400KN.m)满夯夯平,每点夯打二击,夯点以梅花状排布,夯痕间以1/4d搭接。满夯与第二遍夯击之间的间隔时间为7天。

7、夯点间距系参考以往经验确定。施工前应进行试夯,根据强夯试验结果,确定合适的技术参数。

8、强夯与非强夯路段间设置过度段,过度段内将原地面采用一夯挨一夯的满夯处理。

四、雨季施工

详细了解当地的气象状况,施工前积极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建立服务关系,施工时随时掌握天气情况,做好排水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的排水系统,确保临时设施场地不积水,避免积水浸泡,软化地基。强夯严禁在雨天施工。

五、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1、成立公司施工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按“项目法”组织施工,建立高效精干的生产调度班子,减少施工生产组织层次,充分发挥施工生产潜力。

2、缩短各项工作的施工准备时间,边准备,边施工,各项工程尽快具备生产能力并展开施工。

3、认真编制年、季、月、旬施工进度计划。维护计划的严肃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总工期。采取有力措施,投入充足的精干人员、精良的设备,争取业主支持,落实资金投入,确保施工按计划进行。

4、发扬“科技领先,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认真做好技术超前准备工作,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施工管理,做到施工文明有序,杜绝返工浪费,加快施工进度。

5、对生产要素认真进行优化组合、动态管理。强化现场指挥调度,确保关键部位,带动一般单项工程。

6)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议,及时解决问题,层层落实责任。

7、发挥企业优势,加强与协作单位的配合,统一指挥,确保工程顺利进展。

8、搞好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关系,积极争取得到指导和支持,共同完成建设任务。

六、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目标

保证分项工程优良率100%。

2、工程质量创优计划

1)根据工程质量目标及技术要求,确定单项工程的质量创优目标,并且明确单项工程的创优负责人。

2)根据工程质量目标结合工程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工程质量创优计划。

3)质量管理体系

                                      不合格返工   

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责任制:

1)、以工区主任、技术负责人为首的质量保障体系。

2)、设置专职质量管理机构和制度;由项目内部监理工程师专门负责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监督质量制度的实施,贯彻工序自检抽检程序,项目质检部、内部监理对总工程师负责。

4、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及时填写工序自检单、与经理部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将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到经理部。

5、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项目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内部监理工程师主抓质量,各工区由主管技术人员负责抓质量,组成从上到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经常性的组织进行质量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制定有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查的办法和质量否决权办法。

2)、实行质量岗位责任制:形成自上至下的管理体系,实行全员质量岗位责任制,工程质量的好坏分别与各人的工资奖金挂钩,发生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根据三不放过的原则(不查清楚原因不放过,不处理好不放过,不受到教育不放过)进行处理,并进行奖罚。

3)、准备齐全图纸、合同文件、各种有关的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工艺方法等技术性文件,组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工人进行学习、培训,达到熟练掌握运用,各自尽快投入适应本工程的施工生产,确保工程质量。

4)、各工区设立工地流动试验站,调配有经验、熟练的试验工程师上岗工作,经理部派驻有经验的试验人员监督,严格遵照操作试验规范对工地现场检验、达到质量把关。

5)、做好恢复定线和测量放样工作;配备适量的先进的测量仪器,线路的平面位置和空间位置符合图纸和规范标准。

6)、加大投入,不但内在质量要保证,而且要特别重视外型美观。

7)、与甲方监理搞好配合协作:凡是交监理工程师检查的项目,首先作好自检、自查、记好原始记录,再交监理工程师检查。

七、安全作业、文明施工管理

1、安全作业

(1),强夯机要严格遵照机具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维修保养,各种起重机部件,每班上班前必须检查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特别是受震部分的焊缝,螺栓,接点要仔细查看。

(2),每班操作人员都应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精力集中,统一指挥,严止酒后工作,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3),每一工作面开工前,出施工负责人将该工程的施工要求,技术安全事项向全班人员交底清楚。

(4),起重臂下不许有人逗留,夯锤下,严禁人员经过,夯锤起吊离地后,地面操作人员必须迅速撤离夯点十米以外,防止锤击时飞溅伤人,机械驾驶室前玻璃外面应装铁丝网防护装置。

(5),设专职安全员,加强安全意识,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现场。

(6),起重设备作业必须停平稳,必要时应用垫木支垫,六级以上大风及大雾天气应停止施工。

(7),施工人员文明施工,注意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文明施工内容

  1)要求工地有序施工,严禁违章作业、野蛮施工。设置标志牌、质量标准、安全重点和负责人等。

  2)职工对待工作热情、投入,对人尊重、礼貌;精神面貌好。

3、文明施工的主要措施

  1)组织管理措施:

     ①健全资料管理。

     ②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

   2)现场管理措施

    ①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整理、清扫。

    ②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要的物在空间上合理布置,实现人、物与场所之间的最佳结合,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体现文明施工水平。

    ③施工现场要有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岗位责任人的标牌,以更好的落实岗位责任制,激发岗位人员的责任心。

八、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因公路建设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切实做好防治措施,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在施工过程中,除应严格遵守部颁技术规范、料场管理和设计说明环境保护规定条文外,并实行以下具体施工措施:

1、对出入县乡及以上等级公路的车辆进行清洗,以保证道路清洁。并加盖帆布,防止撒落,如有发生及时派人清扫干净。

2、对废油、废水、废渣按指定地点排放,以避免污染空气和水源。不任意损坏农田和水利建设及交通设施。

4、施工便道注意经常养护,防止雨水破坏道路。

5、下班后各种施工机械车辆按指定的停车场地停放整齐。

6、完工后,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7、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以加强检查和监控,制定有效措施防止各种污染,改善施工现场环境。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