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语文版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2025-09-24 11:02:45 责编:小OO
文档
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4页)为选择题,第Ⅱ卷(5—8页)为各类题型。9—12页为第Ⅱ卷答题卷。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第Ⅱ卷时,按题号顺序,用蓝、黑笔芯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试题答案和作文全部做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试卷Ⅰ、Ⅱ,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收回,并将答题卷单独密封装订。

第Ⅰ卷(选择题  共51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27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苦心孤诣(yì)   沁园春(qìng)   

B.惬意(xiá)    澎湃(bài)      

C.匿名(nì)     茅塞顿开(sāi)

D.狡黠(xiá)    韬光养晦(tāo)

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3分)

A、稍纵即失     孤陋寡闻     义愤填膺

B、书声琅琅     窸窸窣窣     骇人听闻

C、弥留之际     骇人听闻     温文尔雅

D、重蹈覆辙     红装素裹     如释重负

3.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笑容可掬:形容满脸笑容。掬,双手捧着。

       B.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C.彬彬有礼:形容态度温和,有礼貌。

       D.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1)“永远的丰碑”记录着先烈凭着___________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光辉事迹。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完全___________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3)200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健儿________。一举囊括五项冠军。

A.顽强   迎合   所向无敌       B.坚定   符合   所向无敌

C.顽强   符合   不可一世       D.坚定   迎合   不可一世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而成为奥运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B 事实证明,经过艰苦生活磨炼的人更善于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

C 庆祝“国庆”演讲比赛将于今晚七时半在学校大礼堂开始举行。

D 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它们的翅膀底下,晚霞已到最艳丽的时刻。

②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

③那娇红口又透出一点蓝,显得十分凝重,正配得上空气中摸得着的寒意。

④西山在朦胧中涂抹了一层娇红,轮廓渐渐清楚起来。

A.①②④③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④③

7.下面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与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不一致的一项是(D)        

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只有影响历史、载入史册的伟业,才算是成功;也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只有成名成家的人,或者只有拥有百万资产的富翁,才算成功;甚至有人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将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①作为一名学生,他完成了学业,升入了上一级学校,这就是成功。②一位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③伟人自然有伟人的成功,但凡人同样也有凡人的成功。④成功的因素非止一端,天资、机遇、健康等等都重要,但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把所有有利条件发挥出来的决定性因素。

A.①句          B.②句          C.③句               D.④句

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最准确的一项是(B)        

自贡网讯(记者 熊心权 赵凯)5日,我市高压阀门股份公司热闹非凡,三辆装载着该公司批量生产的大口径全焊接式管线锻钢球阀的大货车从这里启程,标志着高阀公司“飞球”品牌阀门率先打破国外阀门企业在中国大口径全焊接锻钢球阀领域垄断的历史,成为中石化系统首次在重大工程中“以国代进”的典范。常委、副刘国庆,禾嘉集团董事局夏朝嘉等见证了首发仪式。

刘国庆指出,高阀公司为中石化重点管线工程精心制造的大口径全焊式球阀正式发运,不仅标志着高阀公司优势产品制造获得又一崭新业绩,更标志着他们向着“以国代进”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他希望高阀公司以成绩为新的起点,继续发扬“敢当球王,只争第一”的企业精神,再接再厉,不断谱写高压阀门更加辉煌绚丽的发展篇章。   

A.自贡高阀公司“飞球”牌全焊接球阀启程

B.自贡造全焊接球阀成为中石化国产化装备首选

C.刘国庆、夏朝嘉见证全焊接球阀启程首发仪式。

D.高阀公司精心制造出大口径全焊式球阀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 “表”文章的一种,臣下给皇帝的奏章。如《出师表》。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赋”“比”“兴”三部分。

D. 《童年》写的是高尔基亲身经历的一段童年往事,但高尔基不仅仅是在写个人遭遇,而且通过写他的家庭和他所遇到的许多人的遭遇,来反映俄罗斯人民的苦难历史。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0—13题。

①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量的开采利用水资源加上水资源的被污染,水的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之一。本世纪以来,全世界水的消耗量比人口的增长快了两倍,到2025年地球上每个居民所享有的水资源量将比目前减少二分之一,全人类下世纪初便将面临“全面的严重水荒”。联合国的有关专家甚至预言,21世纪的最大问题不是石油,而是水资源。如果我们还不善待生命之源、珍惜节约水资源,那就极有可能应验这样一句振聋发聩之言:“你最后见到的一滴水,就是你自己的眼泪。”

②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淡水占有量仅为8%,人均占有水资源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被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由此受到影响。由于缺水,大量耕地草场废置,土地沙漠化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惊人速度扩展,总面积已达1.7万平方公里。由于缺水,地下水严重开采,一些地区的地面沉降,河湖干枯。按照国家建设部规定地面水水源必须在三类以上才能作为水厂的取水水源标准,但目前我国有78%的城市水源不符合标准,缺水已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紧迫问题。

③濒江临海、以水而兴的上海,水资源状况同样也不容乐观。尽管水资源的总量较为充沛,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可使用的淡水仅占地表水资源的20%,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人均的40%,世界人均的10%.作为全市的80%饮用水水源的黄浦江因水环境日趋恶化,更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严重影响到上海的生活环境和城市形象。据一项水质检测资料显示,目前市区日均废污排放量达550万吨,一年高达20亿吨,比全年平均降水产生的径流量还多,导致黄浦江及其支流的水质逐渐下降,再加上咸潮的入侵更使得黄浦江下游污水上溯,对城区的水厂取水口造成威胁,由于地表水的严重污染,已使原本水源较为充沛的上海成为水质型的缺水城市。上海已与北京、雅加达、特拉维夫、洛杉矶和休斯顿一起,被联合国的有关专家列为下一世纪饮用水严重缺乏的城市。

④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量满足不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城市水资源普遍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树立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社会风气。

10.对造成“水的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之一”的原因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C)

A.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B.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C.大量的开采利用水资源加上水资源的被污染

D.本世纪以来,全世界水的消耗量比人口的增长快了两倍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删去的一项是(B)      

       A.水的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之一。

B.濒江临海、以水而兴的上海,水资源状况同样也不容乐观。

C.尽管水资源的总量较为充沛,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

D.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量满足不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12.对“你最后见到的一滴水,就是你自己的眼泪。”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句话是说水资源枯竭殆尽。

B.这句话表达出人类为自己不珍惜水资源而后悔莫及。

C.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的再现出世界末日到来时的恐怖。

13.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第②段"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淡水占有量仅为8%."这一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我国的水资源十分贫乏。

B.第②段"由于缺水,大量耕地草场废置,土地沙漠化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惊人速度扩展,总面积已达160.7万平方公里。"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的水资源缺乏的程度。缺水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严重影响。

C.本文说明了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状况及其原因。

D.本文的观点是:我们必须树立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社会风气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庄子〉二则》这篇文章,完成14—17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海棠花

作者:季羡林

 

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朋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许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

 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刻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看花苦为译秦名”,我也就不译了。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在这捶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填满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  德国哥廷根

1.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3分)

2.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3. 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4分) 

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             的心境。

对心境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和情感的          。

4.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6.仿照例句的句式,写一个句子。

例句: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四、作文(63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7.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心灵深处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秘密“回忆”“烦恼”“快乐”“伤痛”……;②说真话,抒真情,不少于600字。

(2) 一个窗台上有一朵小花,这个屋里就有了生气;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这棵树就成熟了;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有情趣了。一句关心的问候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搀扶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生活中,你每天都有可能收到这样的“花”,也可能送给别人这样的“花”。清你以“生活中的一朵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00
400
600
答案:

1  D  2  A  3  c  4 B  5 b   6 d  7 d  8  b  9 c 

10. B   11. A    12. C    13. A     14. c      15. b     

 16. a       17. b          18.默写略

19. ①b     ②  略   ③ √  √   ×    √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