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中国漆艺的传承与发展
2025-09-24 11:02:28 责编:小OO
文档
天工|2020年第5期

文 陈春丽

漆艺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通过查阅众多史料发现,包括国邦仪礼、婚丧嫁娶、日常饮食、生活起居,但凡隆重、喜庆的场合都有漆艺制品的记载,在数千年的文化长河里,曾达到“无器不髹”的境地。历经时代更迭,漆艺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漆艺如何在现代更好地发展、生活再现等,是漆艺人的使命。笔者通过对传统漆艺的艺术特点、面临现状等展开分析,让更多的人了解漆艺,让人们看到漆艺的美,为弘扬传承漆艺艺术贡献力量。

一、中国漆艺简况

中国漆艺拥有7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漆画之父乔十光先生主编的《漆艺》一书中写道:“漆艺,已突破了漆器、漆工的含义,是一门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艺术门类。”他也曾对此作出解释:“漆艺的含义很窄,限于漆,它的含义又很宽,漆器、漆画和漆塑……无论平面或立体造型,无论实用品或欣赏品,只要涉及漆的都属于漆艺的范畴。”中国漆艺就是以漆为主的手工艺,它是建立在以“器用为本”,以“天时”“地气”“材美”“工巧”为造物理念基础上的一种艺术门类,而这点不仅贯穿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及造物文明,更体现出中华民族应世接物的独到方式。

中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漆艺,在出土的众多漆器中最早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漆器。中国传统漆艺大都以地方漆艺为主,大体可分为脱胎漆器、北京雕漆、四川漆器、云南漆器、阳江漆器、金漆镶嵌、贵晋漆器、天水雕填、扬州漆器、漆线雕等,下面笔者主要讲一下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脱胎漆器和漆线雕的特点。

脱胎漆器主要指福州脱胎漆器,是福州市的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其制作工艺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胚胎,再以大漆作为粘剂,然后用夏布(苎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因而得名,这项技艺起源于清乾隆时期。随着技艺的发展,对工艺、材料的不断完善,另一种脱胎漆器的制作工艺以硬材为坯,如木胎,可不经过脱胎,直接髹漆制作。每一件脱胎漆器在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等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因此,成就了脱胎漆器形态轻薄、质地坚韧、色泽艳丽、表面光亮等独一无二的特点。

漆线雕一般指厦门漆线雕工艺,是独具闽南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在古代闽南地区用于佛像雕塑装饰,其制作过程为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一般采用陈年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经过反复舂打成柔软而富有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进行盘、结、绕、堆等技法,塑造出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浮凸图形。漆线雕工艺以线条盘结,以浮雕形式展现,精细之处毫厘不差,细节之处无不严谨,可以说,漆线雕的灵魂取决于手艺活是否精湛。

二、漆艺市场的现状

(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重视

在我国,漆艺从业者大多是通过师傅手把手教的民间手艺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但技术十分精湛,他们缺乏作品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使得许多漆艺从业者的作品陷入知识产权维权难的无奈。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漆雕大师文乾刚曾创作了一款雕漆盘,一经问世,很快就被两家工厂拿去仿制。文乾刚说:“那款作品作为这两家工厂的畅销产品,卖了20多年,收入估计有几千万元,但至今作为原创者的我没有收到过任何创作设计费用。”这样的窘境很多漆艺从业者都曾遇到过,对于作品产权维护意识的薄弱和

[摘 要]漆艺作为中国的一项传统手工艺,近年来已有二十几项地方漆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着社会的发展,漆艺面临着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改革、创新等问题。在人们对美好生活越来越向往、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漆艺如何突破现在的窘境,得到全新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让漆艺重获新生、大放漆彩,是越来越多漆艺从业者需要探究的方向。

[关键词]漆艺;发展现状;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326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0)5-0110-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陈春丽.浅谈中国漆艺的传承与发展[J].天工,2020(5):110-111.

浅谈中国漆艺的传承与发展

110

市场分析

维权难,让大家只能吃“哑巴亏”。笔者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在工艺美术行业,至今仍有很多人觉得,谁能扩大生产,谁盈利多,谁就是英雄”。这是我们行业面临的无奈,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大家足够重视,不仅是漆艺行业,乃至整个工艺美术行业都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二)漆艺的实用功能退化

不知从何时开始,漆艺发展开始摒弃其“功能性为主”的创作理念,开始把表达自我和艺术创作作为首要追求甚至忽略了作品的使用功能。

早期漆艺之所以得到不断地发展壮大,正是倚仗它的功能性,从历代出土的漆艺作品中可以发现,从西汉时期的彩绘漆杯、漆木勺到明清时期的花鸟纹圆盖漆盒、人物山水漆笔筒、剔红漆盘等,漆艺作品在工艺越发精进的同时实用性也是越来越突出的。而在现代,漆艺越来越美术化、艺术化。

(三)传统漆艺的遗失

自古以来,很多漆艺人受到“重道轻器”的影响,致使很多好东西没有被传承,加上工业化、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唯速度、唯市场、唯材料的倾向日趋严重,逐渐违背了漆艺技术与艺术、器与道相统一的原则。我们常常在凝视古代作品时,总是怀着仰望而无法达到的感叹,现在能拿得出手的,大多是几件去展览的漆器,而多项传统技艺却被遗失。

三、如何传承和发展漆艺

作为漆艺从业者,如何不忘初心,肩负起将漆艺传承好、发扬好的使命担当,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转变漆艺生产模式

在目前机械自动化生产的大背景下,改变是传统手工艺需要面对的抉择,现代的漆艺面临传承生存危机,如果不转变生产模式,小作坊的生产模式还能走多远,这是漆业从业者需要思考的。

“漆艺”+“生产”,有人会说这会让漆艺的手工身份一去不复返,其实不是。漆艺需要手工技艺,这是漆艺的灵魂,但是在AI 人工智能、CAD 技术等发达的今天,我们不能坐井观天,要与时俱进,只有将现代技术融入传统手艺中,漆艺才会焕发新的活力。漆艺生产是解决当下漆艺困境的“瓶颈”,从漆的生产、调制到一件漆器的产生,在颜料、设计、制作周期上都可以结合现代技术进行优化。比如,通过现代技术对漆原料的提炼,通过现代技术达到同等打磨、髹漆等效果来缩短制作周期等,以减少漆艺的制作成本,更好地成就漆艺的功能价值。

(二)加大人才培养,夯实发展根基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务,培养漆艺的传承人是夯实漆艺发展的根基,是保持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习总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我们的软实力需要人才。

目前,美院、中国美院等顶尖高等学府均有开设漆艺课程,教学学术化、风格化、模式化,在一定程度上输送了一批高知识专业人才,同时在民间也有师傅传帮带,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后备军,但两者对漆艺的普及还不够。是否可以更进一步,比如,开展优秀文化进课堂,邀请民间漆艺非遗技艺传承人、漆艺大师在中小学、大学

课堂开展特色课程,让学生了解漆艺,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漆艺的制

作方法及表现方法,同时对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三)持有地域特色,保持个性差异化随着大家对漆艺文化的了解,漆艺品种选择面拓宽,漆艺品市场琳琅满目,发展漆艺的地域特色是其必然的竞争优势,我们期待脱胎漆器、厦门漆雕等更多地方漆艺可以作为地方名片创造更高的经济产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漆艺面临的现状,也是很多传统工艺面临的现状,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有方方面面的改革,笔者认为只有清醒的发现自己的短板才能更好地找准出路,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有一天“中国漆艺”成为家居生活主流,人手一件漆艺,小到一个盒子,大到一件家具,使漆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

[作者简介]

陈春丽,女,出生于1973年2月,福建福州人,1992年毕业于福州市第一技工学校工艺分校,装饰画专业,选修漆艺专业,师从漆艺名家林彬三大师。现为福建省助理工艺美术师,福建省漆艺协会会员。

(编辑:赵文静)

《三坊七巷之塔巷》

111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