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张拉、压浆操作规程
2025-09-24 12:51:32 责编:小OO
文档
张拉操作规程

1 下料和编束:

预应力筋(钢绞线),在下料前应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国际通用的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者方能下料切割。

1.1 钢绞线下料推荐用砂轮锯切割,砂轮锯锯片应为增强型,以防锯片碎裂,飞出伤人。

1.2 钢绞线不能有严重的锈蚀,如有较严重的锈蚀凹坑则禁止使用,如有表层浮锈且按相应国家标准检验合格者,下料时应注意:钢绞线在工作夹片及伸长区段的一定范围应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浮锈,以防在张拉时浮锈存留在夹片的牙槽里,降低吃入深度,严重者导致滑束。

1.3 下料尺寸  单位:cm

a 钢绞线下料

i.钢绞线的下料长度L(cm)=Lc+176+20, Lc—孔道长度,亦即设计钢束的理论长度;176为两端千斤顶张拉时必须的工作长度;20为焊制穿束用的束头的保护长度。

ii.下料用砂轮锯切割,切割前先用铁线绑扎切口两侧,以免切后钢绞线松散。

iii.严重锈蚀的钢绞线不能使用,有轻微浮锈的钢绞线,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必须对钢绞线除锈,除锈方法可用钢刷和砂布等。

iv.钢绞线锚固位置除锈:将钢绞线两端根据孔长对称用笔画出,将锚固位置用钢刷或砂布除锈,以避免因锈蚀而出现锚固不紧或滑丝现象。

其中L1、L2为除锈范围,L2=10cm,为工具锚固范围。

对于L≤50m        L1=15cm

     L>50m       L1=20cm

    L2为工作锚锚固范围

b钢绞线编束

i.用“梳板”(锚环孔眼位置钻眼的8mm厚钢板),梳理顺直后再用镀锌铁丝绑扎,间距为1~2.0m,钢束两端各2m区段内要加密至50cm。

ii.焊制束头,便于穿束。束头要成圆锥形焊接在一块直径为6cm的圆钢板上,束头焊接长度要短,并用砂轮磨圆。注意在焊制束头时,要在附近包裹麻布,并不断浇水隔温,以免损伤钢绞线,其保护长度为30cm。

iii.用红漆将每根理顺后的钢绞线画上印记,编束后的钢绞束立即挂上标牌,注明型号、长度、钢束编号,在现场架空30cm堆放,用防雨布遮盖。

c Φ25精轧螺纹钢筋制作

按设计给出的每根精轧钢长度(腹板内靠外侧精轧钢还应加上锚固挂篮轨道35cm的长度)交底给厂家,厂家直接制作成成品发到工地直接用。

2 张拉设备及校验

2.1 清点设备

张拉设备包括:与工作锚配套的限位板、张拉千斤顶、过渡套(可省略)、工具锚环、工具夹片、敲击夹片用的套管、退锚剂(石蜡)、处理故障用的QYC270型千斤顶及撑脚、高压及紫铜垫、液压油表及紫铜垫、液压油泵等,还需标定证书、测量量具、记录笔记本及记录时间用的表等。

2.2 设备配套检验

首先检验各供货产品应有出厂合格证。然后对张拉所需设备的配套性能再做初步检验,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2.1 检查锚夹具的配套情况  

a 限位板和工作锚一定要选择同一厂家的配套产品,并检查孔的排列应一一对正。

b 检查工具锚和限位板;限位板和千斤顶;千斤顶和过渡套;过渡套和工具锚环之间的直口配合处有无过松或过紧现象。

c 检查工作锚环与工作夹片;工具锚环与工具夹片是否配套。

2.2.2 检查机具及附具

a 压力表宜选用1.0~1.5级精度,量程100MPa或60MPa,表盘直径150~200的压力表,根据最终控制张拉油压为表量程的1/3~2/3原则选择表的量程。

b 用于张拉的机具应作系统标定,并填写系统标定表,如委托供方单位标定,工程单位应提供张拉力参数,经过标定的压力表和配套的千斤顶一定要配套使用,不得更换,如确需更换必须重新标定。

c 需重新标定的情况,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需重新标定:

1) 油表振坏或使用过程中受较大压力冲击使压力表指针不能回零或过零点;经修复校验合格后需重新标定才能使用。

2)千斤顶经更换动密封维修,或其它影响摩阻系数的维修后应重新标定。

3)张拉机具连续使用两个月;停置四个月或纵向连续张拉200次之后需重新标定。

4)张拉过程中出现异常,对标定系统有怀凝时可重新标定。

d 专用于处理故障的小千斤顶可不作标定,如需用它补拉也需作标定。

c 油泵   依据油泵说明书要求,通过虑网加入干净的优质矿物质机械油N32(低温季节)或N40(高温季节)。先作空载运转,听声音观流量。空载检验正常后,用堵头封死输出油路作保压检验正常后可进行下步操作 。

3 安装

3.1 安装前的准备

a 仔细检查锚垫板的锥形孔内及端面直口处有无粘附的混凝土,如有应清理干净。

b 观察预应力筋(钢绞线)外露部分有无混凝土粘附,是否有附锈轧丝等,如有应清理。

c 逐孔测量钢绞线外露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应作调整。

d 检查锚垫板上的压浆孔有无堵塞,如有应清理。

e 检查混凝土构件端部有无伸出的钢筋干涉张拉,空间位置是否合适,如有应及早清理。

f 如张拉设备较重时需搭建坚固安全的张拉平台,根据工地具体条件,可搭建为连续的平台也可搭建为活动的平台,平台的顺钢绞线方向长度应超出钢绞线外露长度1m为宜,平台上方一定高度上应搭建一平行于钢绞线且在钢绞线正上方的横梁,横梁的强度应足以承受张拉机具等重量,以便用起重工具吊挂张拉机具,并能方便轴向移动机具(可在横梁上安装一滑轮)。

g 千斤顶、油泵、等机具及工作锚环、工作夹片、限位板、工具锚环、工具夹片及所需工具都应准备齐全,并将油泵接上电源,按标定表要求接好配套的压力表、千斤顶等,加油空载运行后待用。

3.2 安装 安装见图1

 

3.2.1 工作锚的安装

a 锚具必须按规定程序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

b 锚具使用前,应将任何表面优其是锥孔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残留铁屑、泥砂、油垢等杂物。

c 工作锚环顺钢绞线的排列逐孔穿入对应的锚环孔内,锥孔大端向外,紧贴锚垫板并使外圆全部进入锚垫板的中心定位直口内,随时装入工作夹片并用套筒敲紧夹片,混凝土构件两端的锚环方向应尽量一至,应能有效避免钢绞线在孔道内部交叉或扭转,较长时间不能张拉的孔道尽量不要提前安装工作锚环,以防风沙、雨水等污染降低锚具的跟进性,容易造成滑束等事故。

3.2.2 限位板的安装

因为限位尺寸对锚具的张拉及回缩有较大影响,因此安装前一定要确认限位板与当前锚具完全配套无凝才可安装。把有限位尺寸的一端面向里(朝向工作锚环),孔的排列和工作锚环一一对应穿入钢绞线推至工作锚环处,千万不能让钢绞线在工作锚环和限位之间出现交叉错位等现象,否则将造成张拉失败甚至破断伤人等重大事故。

3.2.3 千斤顶的安装

 较重的千斤顶可用起重吊葫芦吊起,穿入整束钢绞线推至限位板处,并使限位板直口对入千斤顶,调整千斤顶高度和倾角使之与钢绞线束对中顺平。

3.2.4 过渡套、工具锚的安装

过渡套一般都和千斤顶装在一起,不需单独安装,工具锚的安装和工作锚相同,必需保证和工作锚孔的一一对应性,不能有交叉、错位、扭转等现象,否则容易使钢绞线断丝。工具夹片一定要涂好退锚剂(石蜡)或采用其它有效方法以利于张拉后退锚,装入工具夹片后用套筒均匀敲紧。 

4 张拉

4.1 注意事项

4.1.1 张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

4.1.2 张拉前应准备张拉操作纪录、检查张拉校验记录是否完整、正确、有无异常,理论油压是否正确。油路不得漏油,各阀门工作正常,电路绝缘良好并接地,马达运转良好。千斤顶、锚具、夹具、限位板对中良好。千斤顶后方危险区无人员停留或穿行。

4.1.3 长期停滞的千斤顶或更换的千斤顶在张拉操作前,应在行程的1/8至7/8往复运行三次以上,以排除顶内空气直至无爬行、跳动方可进行张拉。

4.1.4 采用一端张拉时,要求尽可能减小管道摩阻,并尽量避免预应力筋交叉、扭曲,以利于固定端的锚固。随时注意固定端夹片的工作情况 ,需有专人看守,初始张拉时应不断敲打夹片。

4.1.5 张拉曲线束时,应特别小心操作,必须使工作锚、垫板、限位板相互靠实、装正。并使千斤顶中线与垫板端面垂直。随时注意打紧变松的工具夹片。以防各束预应力筋受力不均而导致工具夹片处断丝等现象的发生。

4.1.6 工具夹片在张拉后卸下不能随意放在地上,应用专用的干净器具成放,并注意及时的涂蜡,以防杂物污染夹片锥面难以退锚。

4.2 张拉 操作

4.2.1 张拉技术人员应事先将张拉数据以流程图方式用硬纸牌写好醒目地挂到操作人员容易看到的地方。张拉流程图根据各工程要求有所不同,下图为较长预应力筋曲线束常用的张拉流程图可供参考,直线束、较短束可适量放宽。如无特别要求对回缩值可不加控制,可省去后两步,由100%σK持荷后直接卸荷回程。

4.2.2安装完毕后,启动油泵,此时安装操作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各直口处,保证配合完好不能脱出,并不断排打敲击工具夹片,直到拉到初应力(10%σK)为止,停止加压测量千斤顶活塞伸长值并记录,并在测量部位作记号。

4.2.3 让安装操作人员离开张拉机具,端面一定范围内不能有行人,继续均匀缓慢加压至30%σK,停止加压测量千斤顶活塞伸长值并记录,并在测量部位作记号。

4.2.4 继续加压到超张拉控制应力(100%σK)持荷2min ,在同一部位测量活塞伸长并记录。在张拉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千斤顶的行程,当一次行程不能满足时应临时锚固并测量活塞伸长和压力表示值作记录,然后回程重新张拉。 

4.2.5 回程到位后停机 ,用木棍或铜棒等质底较软的工具敲击工具锚环,卸掉工具夹片,要把卸下的工具夹片放到专用的容器里,如有掉落粘上泥沙者必须擦干净再涂石蜡才可再用。依次卸下千斤顶、限位板,进入下一个张拉程序。张拉顺序依据工程要求,一般应对称张拉。

4.2.6 将记录数据填入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和理论伸长值比较,如合格继续张拉,否则需查明原因,解决问题后方可继续进行。

4.3 补拉

当锚固完成后,若出现个别滑丝现象时,可使用QYC270型前卡式千斤顶补拉。

4.4 卸锚

当出现滑丝、断丝等无法用补拉解决且又超出允许范围时,可以卸锚重换预应力筋。

操作:

a 在QYC270型千斤顶前端装上撑脚,然后套在待卸锚的预应力筋上,撑脚端部距锚具端面的距离要大于构件内部预应力筋的弹性伸长,同时应小于千斤顶行程30~50mm。

b 对张拉油腔供油加压,待把夹片从锚环里拉出一段后,用工具把夹片夹住,卸压回程可把夹片取出。

c 当预应力筋弹性伸长超出千斤顶行程时应分段卸锚,即第一次卸锚在QYC270型千斤顶回程还剩20~30mm时,再把已退出的夹片推进去,继续卸压回程自锚,再重复操作卸锚程序直到解除全部应力。

 

压浆操作规程

1 压浆材料

不低于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碴硅酸盐水泥都可以,但寒冷地区和低温季节不宜采用矿碴硅酸盐水泥,所以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为提高压浆质量,可向水泥浆里加适量减水剂和膨胀。

2  张拉完毕后,双控参数均合格者,可进行压浆工作,最好尽早压浆。

3  压浆应按自下而上,自低而高的顺序进行。

4  安全检查:

压浆机各管口连接处应牢固可靠,操作人员必要时应戴上防护面罩。

5  压浆工艺:

a  压浆前先用水泥或专用封锚工具把锚具端面封严,防止水泥浆从夹片缝隙漏出。

b  按设计要求,如要求用水冲洗,则先用水冲洗孔道,如没有特别要求也可直接压浆。

c  水泥浆必须不断搅拌,搅拌均匀后通过滤网置入贮浆桶内,边压浆边搅拌,以防泌水沉淀破坏水灰比。

d  贮浆桶内的水泥浆必须足够压一孔道或确保能供应得上,才可开机压浆。

e  压浆过程中尽量不要停机,待水泥浆从另一端喷出时堵上出气孔(喷水时不要堵),直到能保压在0.5~0.7MPa 时可再压下一孔。

f  如在压浆过程中出现意外中断,应尽快用空气压缩机从另一端把压进去的水泥浆全部吹出。

6  压浆完毕或中间需停机时间较长时,应及时用清水彻底清洗机器和管道,以防水泥浆硬化损坏设备。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