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考散文鉴赏技巧及模式
2025-09-24 12:33:49 责编:小OO
文档
高考散文鉴赏技巧及模式

散文的主要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的鉴赏技法 

阅读一篇文章,只有对整体内容含义有了认识,才算是读懂了。鲁迅先生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 

散文鉴赏注意点 

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品味散文的语言。

每年高考语文试卷都会选一则1500字上下的散文或微型小说作阅读材料,近年则出现选做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考题形式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题型,它们是 “……用意是什么”“……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效果”,这种题型叫做“作用”题。

一、修辞手法作用题 

题型设置:针对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或段落设置考题。 

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手法与内容结合(共同点),表现了什么情感(特点)。

知识积累:掌握《高考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

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

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二、表达方式作用题 

题型设置:一般针对句子或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设置考题。 

答题模式: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意境,思想等)。

知识积累:把握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中具体分类及作用 。

记叙 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议论 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说明(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画图表 :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分类别 :使说明条理清楚)。

描写 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抒情 则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含蓄隽永,令人回味,烘托作品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

此外,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通常能起到揭示中心主题的作用

三、表现手法作用题 

题型设置: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

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性格,意境,思想等)。

知识积累: 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照应: 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伏笔: 将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在相宜处作呼应,使情节发展合理,让读者感到妙趣。

渲染: 突出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象征: 引申事理,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的本质。

铺垫: 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虚实结合: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四、重点句段作用题 

题型设置:针对文章中重点词、句子、重点段落设置命题。 

解题思路: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而答,如没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

知识积累 

文中重点语句或重点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有两点:

一是内容上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多角度思考分析:①内容的充实作用;②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用等。

二是结构上的作用:

①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作用;

②中间:过渡照应的勾连,承上启下作用;

③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作用。 

五、人称变化作用题

题型设置: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或者称谓的变化设置考题。 

解题思路:结合考题内容作具体化分析其作用。一般从作者和读者的感情方面回答。

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在表现情感方面更具有震撼力。如“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

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