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2025-09-24 12:43:47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摘要] 民族文化是国家生生不息的根本,一方面要继承,另一方面要进行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动画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对文化的宣传起到极大的作用。挖掘动画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元素,探讨现行国产动画电影中存在传统文化缺失问题,建议动画产业更多地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共同营造美好的动画氛围。

  [关键词] 动画 文化传播 传统文化缺失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在世界美术之林中占有极其辉煌的地位。中国动画这一充满神奇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在这一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下形成的。她作为中国艺术的一部分,表现着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文化符号,可以激起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骄傲与自豪。

  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事业依据民族传统文化走出了一条辉煌之路。然而,今天中国动画相对于外国动画却有着明显的差距。有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动画产业总值大约为2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万亿元,而中国仅为人民币180亿元,不到1%,并且,在国产的动画中,显示了“出力不讨好”的局面。主要表现为:尽管国产动画正鼓足了劲在抓紧对动画作品的生产及宣传,但在国外动画产业的冲击下,动画欣赏的主要群体——青少年的审美观明显倾向于国外动画。笔者在对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1000名桂林市内受众进行动画观赏行为倾向性调查,发出问卷900份,回收831份,回收率为92.3%,其中有效问卷为816份,有效率为98.1%,保证了调查的公平性与公开性。这1000名受众为大学、中学、小学不同文化层面上的学生。

  表格如下:

  

  不同文化层面受众对动画艺术风格的偏爱与认同倾向打分(满分为100分)

  观察此表格,可看到国产动画片在国内受喜爱程度较低,特别对于传统文化写意风格的动画电影打分较低,并且年龄越小,对这一风格的认同程度越低。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现代青少年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越来越模糊,并且表现出低龄化。另外,笔者长期在桂林市少年宫担任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深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对中国动画片的喜欢程度远没有国外动画片热情高,体现幼儿教育对传统文化也有所忽视。这一事实也从侧面佐证了上述调查结果。这不能不让人为继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而担忧。一个国家是否能强大,是否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优秀的文化底蕴以及在此文化底蕴中创新出来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结构,是衡量此标准的重要尺度。所以,对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也能从另一侧面引导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起重视。

  

  动画是大众媒体的传播手段之一。是一种特有的文化产业,与其他文化知识一样具有极强的宣传和影响作用,包括社会规范,价值标准,行为方式、文化价值观等。优秀的动画电影能根植于本民族优秀文化,反映社会底层,能经得住社会发展的跌宕起伏。我国20世纪60年代前与80年代后,也曾经有着辉煌的动画成就。先不必说此时的动画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题材作支撑,也不必说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表现手法,就单说动画中意境优美的场景也是其他国家所不及,因为这是要求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感受的人才能体会。前人的种种成就无一不是站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中建立发展起来。

  首先在动画的取材方面。选择极富有寓言故事的《骄傲的将军》(1956年导演:特伟李克弱)、《东郭先生》(1955年导演:虞哲光许乘泽);民间传《抬驴》(1991年导演:王柏荣)、《葫芦兄弟》(1986—1987年导演胡进庆等)。从这些内容题材上我们可以看出较多立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寓教于乐”精神,故事折射出教育孩子分辨善恶,面对困难如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等,这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有很好的教导作用。“动画影片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水准,还担负着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寓教于乐”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对比于美国式的“娱乐至上”可谓大相径庭,把“教”寓于“乐”,不但有深度且使“教”更易于接受,这一直是我国教育传统中践行的法则之一。

  再说中国动画形象设计。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动物形象,绝大部分都出自于中国神话、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如1962年万氏兄弟兼制作、导演的在当时震惊世界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就是取材于民间传说《西游记》。其中的主角孙悟空的形象设计可谓显尽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在装饰上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中民间木刻、剪纸、京剧等风格,影片中从环境描绘到人物面貌、性格特征,也都是一派中国气概,也无怪当时世界上动画界对此影片的高度赞赏。巴黎《世界报》介绍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士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士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即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疾恶如仇”、“好强好斗”的性格到现在仍然为包括世界友人在内的人们喜爱,而这一性格特征也正是勤劳、勇敢的中国劳动人民所具有的特征,也是在众多动画电影中,一直未退出人们视野的原因之一。

  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电影中的一朵奇葩,也一直到现在都是为人们多关注的动画形式,历史上优秀的水墨动画有很多,较突出的代表是运用齐白石墨趣而制作的《小蝌蚪找妈妈》、李可染笔法的《牧笛》、《山水情》等。在这些水墨动画中,观众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的水墨动画故事情结,还能欣赏到水墨淋漓、诗意无穷、画意无穷的动画场面。重视背景对艺术形象的烘托,是水墨动画的一大特点,“留白”及对“远山”的处理、吸取传统画理中“三远法”,使背景犹如一幅会运动的中国水墨画。影片虽然只有20分钟,但格调清新洒脱,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影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以虚带实,实中有虚,虚实相合的特点,显示出中国艺术的深厚传统。结合现代的动画手法,使中国水墨动画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回忆辉煌的中国动画电影成就,不是捧着前辈们的丰功伟绩,沾沾自喜、固守不前,尽管中国动画电影有过辉煌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今天再与西方动画相抗衡,显然落后一大截,其中原因复杂多变,笔者谨从动画电影中传统元素做具体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中国动画电影鲜明的民族特色,但也有许多评论认为当今中国动画停步不前是因为传统文化固守人的思维,没有激发人的创新思想所致的。笔者认为,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看作是动画发展的阻碍,谬误之极:把传统的动画制作技术认定为发展的枷锁,理之所在。优秀传统文化不但不会阻碍动画产业的发展,反而为动画的发展增添了文化内涵,使动画富于民族特色。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逐渐受到各国人民的青睐。今天的中西文化碰撞已不再是西方处于绝对优势,相反,当今的西方文化在寻找现代出路时已越来越强烈地将目光投向东方,投向中国。外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也不亚于中国人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劲头。如:美国迪士尼公司根据中国优秀传统民间故事《木兰从军》改编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就是中西结合中的经典作品,可以说是将本土文化与中国文化实现融合的成功典范。影片中造型方面,他们尊重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在对中国动画电影做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迪士尼的创作者在为本片精心设计了不少中国“形而上”的韵味,从而使影片画面散发浓郁的东方情调:而在情节处理上,迪士尼将中国传统孝女故事演绎成为具有现代特色尤其符合现代青年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共鸣。另外一部由日本制作的动画电影《神赐太郎》,影片内容完全出自日本本国文化,但在画面背景的处理上,就犹如一幅幅美妙的中国山水画:远处的山、近处的树木,就连每一片叶子的造型,水墨的运用,都具有强烈的中国韵味,在日本国内也引起了较大的影响。

  再来看动画电影产业中近年来热播的动画电影《中华小子》就是一部很好的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动画电影作品,她无论在题材或是画面的效果上,既时尚又不失于传统文化精神,符合现代青少年的审美观。本动画电影由上海今日动画制作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对本片的制作,这部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画片在播出后,首先在法国青少年电视节目中赢得收视率冠军。影片中在音乐、人物形象、背景画面设计上都融入了经典的中国风格,是一部非常具有中国元素的动画片。在制作上,结合现今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用时代的语言去讲述我们民族的故事。”导演张天晓道出了本片能获取成功的关键因素。除了《中华小子》外,立足于我国传统文化根基制作出来的优秀国产动画电影还有《哪吒传奇》、《小鲤鱼历险记》、《少年英雄狄青》、《少年狄仁杰》等等。这些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动画影片,结合现代的制作动画效果,让我们对国产动画电影走出一条既属于中国特色又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道路充满了信心。

  融入我国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已经不仅是我国动画工作者必须的设计思路,同时也是国外特别是美国、日本这些动画王国所考虑制作的方向。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各国动画制造商们的热衷,这其中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中国优秀文化能够给予人深刻的谨慎指引,在这和平年代,人们更热切希望有一股“和趣”、“和谐”的动画氛围,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更因为在这一时代文化融合中,人们已不再是持“文化霸权主义”态度,而是以一种“大和文化”为追求。事实证明,实现“文化霸权主义”已不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他已经游离出现代人的价值追求。世界各民族只有立足于本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勇于吸收他国的文化语言或先进的制作方式,“取长补短,优劣互补”,从而共同为营造优秀的动画电影而付出行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