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阅读状物的文章
2025-09-26 11:15:36 责编:小OO
文档
阅读状物的文章

 状物是用语言文字把物品细致、准确地描写出来,使这些物品形象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状物包括写动物、写植物或写人工做的或自然形成的静物。阅读这类文章,我们要抓住它们突出的特点进行理解与分析。

    1、抓住事物特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特点。阅读时要抓住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特征,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写动物的文章中,要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习性这方面的特点去理解;写植物的文章中,要抓住植物的根茎叶花果这些方面的特点去理解;写静物的文章中,要抓住静物的外形与结构方面的特点去理解。

2、弄清描写顺序“状物”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状物文章讲究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描写;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静物一般按形状、结构、用途的顺序。

3、理解写作意图状物的文章若是只写物,就成了对事物的说明了。一般来说,状物的目的不外乎“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在阅读时,注意“言志”或“抒情”部分含蓄而富有深意的描写,从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麻雀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

    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  必需)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锋利  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日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  温暖)。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己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家畜)。

美文妙语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第一,文章一开头就以“精明”来概括麻雀最突出的特点;再通过具体事例,如不容易逮,机警,防人心强,搭巢等方面加以说明这一中心点。第二,在介绍麻雀另一本性时,中间运用过渡句,使文章结构紧凑,读者读起来很明了。

阅读训练

1、将括号内不正确的词画去。

2、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一个         句。将它改为陈述句为:

3、从文中找出一个过渡句,用“     ”画出来。

4、作者围绕“麻雀的精明”,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写:(提示:二、三、四自然段每段各讲了一层意思)

5、试着中“……可以……可以……还可以……”仿写一段话。

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多数鸟的生活”指的是          ,这种生活的特点是          ;“麻雀的生活”指的是          ,这种生活的特点是         。如果我是一只鸟儿,我会选择像   

     样的生活,这是因为          。

7、将短文分段,并概括每段的段意。(提示:过渡句将短文主要分成两部分)

阅读积累

美词佳句

精明    佳肴    驯服    招徕    左顾右盼    贼头贼脑

1、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

2、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风雨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方法技巧

文章中常使用提纲挈领句。比如短文一开头就点明了麻雀是个“精明的家伙”,文章主题部分用三个典型事例来论述了这个中心点。善于“提纲挈领”,遇到了类似文章或段落,读起来就容易了。

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那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蚂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技,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荫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巴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若是这样惋惜地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虽然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但是,                    。 

美文妙语

看着这棵秃梧桐,我忽然产生了一种感动:枝干虽然为蚁所蚀,它坚强地挺立着;雷雨劈折,它仍然坚强地挺立在那里,透出一股韧性,向你昭示着生命的力量。甚至在人们的惋惜声中,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志气,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这是何等的顽强与不屈。让你不得不感叹,这就是生命的真谛——凋零同样也意味着孕育。

 树犹如此,那么人呢?

阅读训练

1、“端”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端”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1)端正,不歪斜;(2)东西的一头;(3)平正。“树端”一词中应取  

种解释。

2、不改变句意,将文中画“    ”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将短文最后一句所缺的话补充完整。

4、人们两次说到这棵树“怕再也不得活了!”的原因是什么?请分别写下来。(提示:根据第四与第十自然段去思考)

5、你是如何理解“但勇敢的梧桐树,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这句话的。(提示:联系第九自然段思考)

6、假如你来到这棵秃梧桐树前,你会对它说什么呢?(提示:自由表达,畅所欲言)

阅读积累

美词佳句

惋惜    恢复    沉郁    憔悴    一无所有

1、但勇敢的梧桐树,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2、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3、但它不管,仍然萌新芽,吐新的叶,整整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忙了一个夏天。

方法技巧

文章的开头往往开篇点题,结尾往往要收束全文。如果能很好的把握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就有助于准确理解全文,把握文章主旨。有的文章的头尾会提示或隐含中心意思。如在短文结尾处,就点明了文章的写作意图。

向日葵

那时,我在队里的小学执教。队里配给学校一块空(kōng  kóng)地,允许我们种植向日葵。

  那块地有足球场大,被拖拉机耙成垄沟。我们骑在垄上,两人一组,我的学生将碗盛满葵花籽,走在我前面。他说:老师呀,我把籽儿扔在地里,你就用脚踩实了。我还不谙这门农活之道,踩的籽儿只有一半嵌入土里。我的学生脚一前一后,一侧一拧,四五粒籽就全掩埋了。我不踩了,就扔籽儿,无论扔得有多快,他都紧紧尾随着我。看他做活,心就在脚上,动作巧慧。我还未有那种境界,所以拙笨。将籽儿播下了,向日葵的一生就开始了。

五月末六月初,微风温煦之时,籽儿就顶出了泥土,蜕(tuō  tuì)变成了一株苗,我们的队伍又开进地里。苗儿一簇一簇的,庄稼人要对它们下手了,每一个间(jiān  jiàn)隔只能留一株苗,其余的统统去掉。我有些于心不忍,它们在风中摇曳,去哪株,又留哪株呀。庄稼人就说,咳!啥不得孩子,套不了狼。这才从哪儿到哪儿,栽密了长不壮呢。再待你放眼望去,那些幼年夭折的向日葵,已横七竖八地卧在垄上了。

  这期间,向日葵日长夜大,在与我齐腰时,它的脸庞初现,只是羞于见人,被花瓣紧紧裹着。我常去探望它们,是想见它何时露出真容。它的腰杆日益粗壮,浓绿的叶片,有如男人的手掌。在与我一般高的时候,它终于绽放了,那一圈花瓣,像太阳的光芒,四射开来。

  在一个阳光晴好的午后,我向地里走去,那一片地的景象,令我震惊,那样的金黄灿烂。在南方农村,油菜花开的时候,也是满眼黄灿灿,却显得有些气血不足。这样看来,是比不过向日葵那般黄得浓烈,亮得炽热。那一片涌动的金黄,似有无穷无尽之势,看它将色彩如此随意地泄出,太奢侈了。

  我种植过小麦、大豆、玉米……我曾经目睹麦海翻滚之势,谛听玉米拔节之声,它们都令我有所感悟,却终不敌向日葵那金黄灿烂,震撼吾心!

  在向日葵的脸庞变得沉甸甸时,它终于低下了头,它的金黄色的花辨,有些焦红了,籽儿尖上,小小花蕊纷纷脱落,籽儿就鼓出来,要将脸庞(páng  lòng)撑破。这个时候,校长对大家说:我们要收向日葵了。

我举着一只空麻袋,双手将其撑开,跟在我的学生后面。学生手握镰刀,“咔嚓”下去,就将一个葵花盘扔进袋里,葵花杆留在地里,待它收干后,庄稼人要当柴烧。这株向日葵,走完了它的一生。在将籽儿打出来时,我们挑选了精壮的颗粒,留作明年下种(zhǒng  zhóng)。明年,它们会继续演绎关于金黄灿烂的故事。

美文妙语

短文以“种植向日葵——打理向日葵——收获向日葵”这一顺序介绍了向日葵的美。你看,不同的生长时期,向日葵呈现的美也不同:含苞时,它脸庞初现,被花瓣紧紧裹着;绽放时,那一圈花瓣,像太阳的光芒,四射开来;成熟时,花瓣有些焦红,籽股出来,将脸庞撑破。细致的描写,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时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将向日葵的美描写得更加传神。

阅读训练

1、请将文不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画去。

2、在文中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3、缩句:那些幼年夭折的向日葵,已横七竖八地卧在垄上了。

4、从文中找出一个作比较的句子,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示:从对比写法的作用去考虑)

5、短文围绕向日葵的一生写了哪几个方面?给每个方面取个小标题。(提示:小标题力求简单明了)

阅读积累

美词佳句

炽热    演绎    微风温煦    幼年夭折    横七竖八    气血不足

1、那一圈花瓣,像太阳的光芒,四射开来。

2、那一片涌动的黄金,似有无穷无尽之势,看它将色彩如此随意地泄出,太奢侈了。

3、我曾经目睹麦海翻滚之势,谛听玉米拔节之声,它们都令我有所感悟,却不敌向日葵那金黄灿烂,震撼吾心!

方法技巧

小标题是对一段内容的高度概括,它一般用词语标明。加小标题一般是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小标题一般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认真阅读全段,概括出段意。第二步,用词语对段意进行概括。第三步,调整全文的小标题,尽量做到形式划一,如用词做小标题就都用词,用语做小标题就都用语。

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黄河滚滚。

突然,岸上人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xiōng yǒng(    )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噬了。 

  啊,请你再定睛瞧一瞧吧,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tuān jí(    )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浮。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到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chéng fēng pó làng(     )的轻骑。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liú lǎn(    )窗外的新建筑。而那位艄公,献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据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上,紧贴着脚就是深不见底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睛也不敢睁一睁的。但是,如果只凭冲劲,天不怕地不怕,就随便往羊皮筏上一蹲,那也会出大乱子。兰州的同志说,多坐坐羊皮筏子,可以锻炼意志、毅力和细心。

然而,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应该是更值得敬仰和赞颂的。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身后是几个乘客的安全,面前是险恶的黄河风浪。手里呢,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美文妙语

黄河险,在黄河上行驶的交通工具竟然简单到由羊皮制作而成的筏子。这种强烈的反差,带给读者的是惊讶、是震撼。作者想表达的意境远不在此,而是要借筏子这一事物的特点,来赞扬那些敢于坐上筏子以及敢于操纵筏子的人的一种品格。这是文章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叫作借物喻人。名义上写的是羊皮筏子,实质上热情讴歌的是那些勇于挑战的人。

阅读训练

1、读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写上所缺的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三对意思相反的词。

    ——             ——                ——

3、在文中用“    ”画出艄公驾驶羊皮筏子的句子。

4、在黄河上坐羊皮筏子要具备什么,又能得到什么锻炼?(提示:结合第8自然段思考)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的题目叫《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但作者实际上是想借               来赞美    

       ,这种写作手法叫          。文章特别强调黄河风浪的险恶,目的是       

       ,这种写作手法叫          。

6、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则打“√”,不是则打“×”。

(1)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噬了。(    )

(2)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浮。(    )

(3)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

阅读积累

美词佳句

吞噬    漂浮    风平浪静    提心吊胆    目不转睛    化险为夷    如履平地    

惊涛骇浪

1、然而,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应该是更值得敬仰和赞颂的。

2、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方法技巧

   象征法是借用具体的物象来表现抽象意义的一种艺术手法,即“托义于物”。在短文中,作者借用羊皮筏子在滚滚黄河上的漂流,讴歌了那些勇于挑战的人。这样,就抓住了全文的思路和作者的匠心。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