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汉长安城营建及布局
2025-09-26 11:04:06 责编:小OO
文档
汉长安城营建及布局

作者:赵婧 薛瑞芳

来源:《醒狮国学》2014年第04期

        汉长安城的营建历程

        汉长安城地处关中地区,在黄河流域中游,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秦都咸阳与汉长安城仅一水之隔,而且长安原本就是秦咸阳的一个乡聚,汉长安城中不少皇家建筑都是在秦都咸阳旧宫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同时,汉长安城的建设,也是经过详细规划后一步步建成的。汉长安城的修建,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汉高祖、汉惠帝和汉武帝时期。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接受谋士张良、娄敬的意见,定都长安。汉高祖五年,将秦代兴乐宫进行改建和扩建,并更名为长乐宫。同年,在长乐宫西南,由丞相萧何主持,兴建了未央宫。在长乐宫与未央宫之间,修建了兵器库———武库,同时还修建了北宫、大市等。汉高祖时期,因天下未定,民生凋敝,人力物力有限,所以在秦代旧宫的基础上修建了长乐宫,并仅建成了以未央宫为中心的核心部分,作为都城还需要进一步建设。

        公元前194年,汉惠帝刘盈继位并开始修建汉长安城城墙。据《汉书·惠帝纪》记载,修建汉长安城时征调了长安六百里内的农民和奴隶来修筑,耗时五年,于公元前190年完工,修建规模可见一斑。公元前1年,惠帝在大市西侧建立了西市,此时汉长安城已经初具规模。

        汉武帝时,西汉经济有较大发展,国库充盈,武帝在城内修建了桂宫和明光宫,扩建北宫。因城中所留余地有限,于是在西城墙以外,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建章宫,用架空的辅道与城内各宫殿相连。汉长安城的建设至此达到了顶峰。

        西汉末年,汉长安城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南郊,包括成帝时所建的圜丘,平帝时期王莽建的官稷、明堂、辟雍、灵台、太学以及王莽称帝后所建的九庙,所有这些构成了汉长安城完整的礼制建筑,是长安城重要的组成部分。

        汉长安城的布局与形制

        汉长安城平面形状基本呈方形,城内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汉长安城除东城墙较为平直,西、南、北三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曲折,其中以南、北城墙最为明显。而南、北城墙的曲折形状与天上的南斗星和北斗星颇为相似,更有人认为这是古人根据天上星宿修建,有意为之,因此汉长安城又被称为“斗城”。其实,由于汉长安城城墙的修建是在长乐宫和未央宫之后,受到宫殿的制约,汉长安城南面城墙有多处曲折。而北城墙的曲折则是因为西汉时期,长安城距渭河不远,二者相距约1200米,处于汉长安城以北的渭河呈东西走向,由于地势的关系,又受到渭河走向的影响,因此,北城墙有许多曲折、偏斜之处。所以,所谓“南斗”和“北斗”的说法,应是后人的附会,并非在修建时刻意模仿。经过考古勘探,汉长安城东城墙长约6000米,南城墙约7600米,西城墙约4900米,北城墙约7200米,城墙总长25.7公里,与古籍的记载基本相符。汉长安城城墙全部用纯净的黄土夯筑而成,城墙纵剖面为梯形,上窄下宽,底部宽约16米,原高度应在10米以上。虽然是土筑的城墙,没有使用砖和石料,但其坚固的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城墙与城外的壕沟,构成了汉长安城的防御体系。这与《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匠人营国,旁三门”是完全一致的。每个城门都有三个门道,每个门道宽约8米,相当于四个车轨,这与《西京赋》中对汉长安城城门形制的描述也基本一致。

        汉长安城城中的道路有“八街九陌”之称,这里所谓的“街”应该是指与城门相连的大街。根据文献资料和考古勘探,发现长安城共有八座城门各有一条大街通往城内。这八座城门分别为宣平门、清明门、安门、直城门、雍门、横门、厨城门和洛城门。其余四座城门霸城门、覆盎门、西安门、章城门因入门便是长乐宫和未央宫,所以并未形成大街通入城内。这大街或东西走向、或南北走向,均是一条直线,没有任何曲折。每条大街都被两条排水沟分成三条并行的道路,可谓“一道三涂”,这也正好与城门的三个门道相对应。中间的道路较宽,被称为“驰道”,专供皇帝行走;两侧的道路相对较窄,各为12米,供平民和官吏使用。而这大街两旁的排水沟也与埋于墙基下的排水管道和城门下的大型涵洞构成了汉长安城的排水系统。

        这些纵横的大街,将汉长安城分为了不同的功能区。汉长安城中部和南部为宫殿区,包括西南部的西宫———未央宫,东南部的东宫———长乐宫,以及分布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以北的桂宫、北宫、明光宫,这些宫殿占据了汉长安城的三分之二。汉长安城西北部为市场和手工业区。据文献记载,汉长安城内有九市。以横门大街为界,街东为东市,街西为西市。东、西市的四周都修筑有“市墙”,市内道路相交成“井”字形,商户分布在街道两侧。西市内目前发现了大面积的窑址和手工作坊遗址,所以,西市主要进行手工业生产,商业活动远不如东市发达。商业市场和手工业市场的结合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城市市场的一大特点。汉长安城东北区为居民居住区,主要集中在靠近宣平门的地方,因此,宣平门又称“东都门”或“都门”,是长安城中吏民出入最频繁的城门。

        汉长安城的形制布局对后世的影响

        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迄今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遗迹较为丰富、文化含量非常高的都城遗址,它的形制布局对汉以后的都城建设都有着重要影响。

        汉长安城都城建设经过统一规划,逐步实施,隋唐长安城的建设正是继续了汉长安城都城规划的这一传统。汉长安城城门四面各开三座城门,每门三个门道,在城墙外挖城壕,这种形式在汉以后的都城建设上基本形成了定制。汉长安城东、西市的分布,以及市内“井”字形道路的设置可谓对后世影响深远,唐长安城中市场的设置甚至连名称都采用“东市”和“西市”,形制上也采用了相同的道路分布方式。

        随着考古工作的继续开展,汉长安城的面貌将会更加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作为在当时只有欧洲的罗马才可相媲美的城市,汉长安城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扮演着引人注目的角色,追忆这历史画面,谁不为此感到骄傲与自豪!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