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品质改进建议
2025-09-26 11:02:38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品质改进的建议

提案的理由:让我司的产品质量循序渐进,真正做到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让空洞的口号变为实质。

改进措施:要想品质得到真正的改进就必须从各个关键的工序开始,建议从以下几方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产品设计结构的合理性;

目前我们有较多的产品使用功能不能达到质量要求,主要是产品的结构和所用的料

型不能达到产品的功能要求.有些新产品的模具在生产中总是要修修补补,最后导致新

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从这些问题的发生中本人建议;设计部门在新产品开发第一时间

应该考虑的是该产品的用途.再给予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同时也要

考虑该产品用料的可行性.不应该出现要密封的产品不密封,要用镙丝固定的配件起

不到固定的作用等现象.从模具的源头解决产品的功能质量问题是本公司品质改进

迫在眉急的事.

2.人员质量意识方面对质量的影响性;

目前我们面对的是员工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度不够.员工缺少的是一种思想上的意识.员工往往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不能全面的负责,为的只要完成产量.把自己的过错让别人来为他弥补.没有想到自己所给公司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性.建议:并非是员工做不好,而是质量意识不够.各部门负责人在每次的班前班后会议中应把质量做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来讲.让员工真正意识到公司对质量的重视.让员工真正明白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并把每天的质量情况同大家说说,避免大家犯同样的错误.对于质量意识比较强的员工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提前提醒员工注意.做好事前防范措施.只有我们大家的质量意识提高了才是真正提高品质的基础.

3.产品质量标准的明确性;

目前公司的质量标准是上下浮动,按产品的料价和销售季节性而改变的.由于标准变动的随意性较大,让员工难以撑握标准.所以有时导致员工的质量意识有所下降,让员工养成一种一点点不怕的心态.降低员工质量意识容易,提高就难,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品质就更难了.建议;公司制定固定的产品标准,由职能部门执行,不能随意改动.只有生产围绕标准,才能真正做到控制质量.反之,标准围绕生产,那么质量监控就失去了意义,品质也无法得到提高.标准的稳定是品质改进的关键所在.

4.订单产品的的计划和规范性;

目前本公司的订单较为混乱,没有计划性.经常出现明天交货今天才来材料或今天来材料今天出货的现象.有时急急忙忙赶出来的订单产品又不出货积压在仓库.由于赶货太急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有时货未来得及检查就出货了.另有订单不规范,有些订单的包装要求没写清楚.生产中要经常打电话问.有时一张订单要求要改动几次,有时是口头通知有些部门都不知道,发现不对了要问才明白是什么原因.由于资料不齐全,经常改动.所以导致质量无法进行有效监控.建议;各相关部门在接到订单后要第一时间进行按排采购相关的材料,及时同供应商沟通交货日期.如果不能按期交货的及时反馈给销售员同客户协调交货日期.当然销售部门也要确定好交货日期,对于交货日期到了而不交货的客户要给予一定的压力.积压库存也要积压成本.另有对于每张订单接单业务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审单,明确客户的要求,确认无误后才能下单给生产部按排生产。对于有特殊情况中途有改动的订单要在包装或生产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给生产部,避免生产完了或包装好了再来返工的情况。这样易导致生产混乱和产品破损的情况出现,然而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同时也让质检员觉得无从下手,产品质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监控。这些问题的改善也是品质提升的一个重要关键点。

由于目前我们未进行质量成本的统计,所以也不能用一些数据来表示。以上几方面的建议是全体质检员在平时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希望各级领导及各部门考虑以上几方面的改进建议。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让我们的品质真正上一个台阶。

                                                 提案部门:质检部

                                                 2005/8/11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