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册
2025-09-26 11:03:32 责编:小OO
文档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册

  篇一: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册

  实验目录

  八年级物理分组实验目录

  1、音是怎么产生和传播的2、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3、光反射时的规律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7、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8、水的沸腾

  9、串联电路各点间的电流规律

  10、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关系11、串联电路各点间电压的关系12、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13、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14、电阻上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15、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6、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怎样的17、研究电磁铁

  18、什么情况下可以产生电

  八年级物理演示实验目录

  1、有趣的物理现象2、空中的闹钟

  3、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4、观察波形

  5、观察噪声的波形6、声波传递能量7、光的传播8、光的折射9、色散

  10、透镜对光的作用11、焦点和焦距12、投影仪原理13、凸透镜成实像14、凸透镜成虚像15、自制温度计16、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7、验电器

  18、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不一样19、比较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20、演示电功率

  21、电流的热效应

  22、磁场的方向23、电流的磁效应24、研究电磁铁

  25、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26、手摇发电机27、电磁波的产生28、光沿着水流方向传播

  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目录

  1、同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3、如何使用刻度尺4、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5、二力平衡的条件

  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7、重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8、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9、杠杆的平衡条件

  10、比较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11、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12、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3、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14、斜面的机械效率

  15、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6、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7、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九年级物理演示实验目录

  1、液体内部压强特点2、演示托里拆利实验3、功的原理

  4、气体扩散的实验

  5、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6、分子之间有引力

  7、做功改变气体的内能8、水沸腾后出现的现象9(: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册)、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

  八年级分组实验:

  1、音是怎样发生与传播的仪器和器材:

  音叉、音叉槌、支架、不同材料做成的杆、量筒、水、抽气机、抽气盘、闹钟。实验方法:

  (1)演示声音的发生。用音叉槌轻击音叉,音叉就会发出轻微的声音。用音叉跟吊在支

  架上的轻质小球接触,小球就会被音叉弹开,表明叉股在振动。用手指轻轻接触发声的音叉,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振动。如果紧捏音叉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就听

  不到声音了。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演示声音可以通过各种媒质传播。将音叉从共鸣箱上取下,用木、铁、铜、玻璃或

  其他物质做成长30-50cm、直径与音叉手柄直径相同的杆,插在共鸣箱上。把敲击后的音叉手柄放在杆上,共鸣箱发出同频率的声响。说明声音可以通过这些固体传播。

  把装满水的量筒放在共鸣箱上,在音叉柄上套一个直径比量筒小1-2cm是软木塞,把敲击后的音叉柄放入量筒的水里(使塞子浸没1-2cm),共鸣箱也会发出同频率的

  声响,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水传播。

  注意事项:

  (1)敲击音叉必须使用橡皮音叉槌,不能使用其他硬物撞击,以防击伤音叉表面

  从而改变其固有频率。

  (2)音叉十分硬脆,使用中要防止重击、跌落,以免断裂。

  (3)用完音叉,表面要涂油或凡士林防锈,放置于干燥处保存。并注意防止受压

  变形。

  插入与取下音叉时,应避免摇动,防止共鸣箱插孔变形。

  2、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实验器材:鼓、音叉等

  实验步骤: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

  1.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2.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换个声源,情况又会怎样?

  3.有音叉和乒乓料,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呢?(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

  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仪器和器材:

  激光笔,1/4圆的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铁夹平面镜一小片,记号笔,刻字用的胶面纸,木块铰链(2个),金属棒。制作方法:

  将贴有黄色胶面纸,画有刻度,标有角度数据的1/4圆的玻璃片用双面胶固定在1/4圆的木板上(因为只有玻璃片的面才够平),在水平木板台面中间(即竖直半圆的圆心处)嵌入一小块平面镜,将1/4圆与平面镜垂直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将金属棒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圆

  板背后的木底座上(与前面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将夹激光笔的铁夹固定在金属棒的另一端。

  使用方法:

  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察到入射光线。转动右边的1/4圆,可以发现当两个1/4圆在同一平面上时,可以观察到反射光线,当两个1/4圆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在右边的1/4圆就观察不到反射光线,从而说明在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转动金属棒改变入射角,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技巧:

  贴上刻字用的胶面纸,才能观察到1/4圆上留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传播过程路线的痕迹。实验结论: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放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平面镜成像目的和要求:

  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平面镜里成正立的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它们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仪器和器材:平板玻璃一块,两根相同的蜡烛,木板一条(约60×15×4厘米)。木板有窄槽,可将平板玻璃垂直地卡在木板,木板的侧面从向两边画有等距离的刻线。

  实验方法:

  1.按图2.5-1组装好仪器。使平板玻璃正对着全班同学,在玻璃后面放没有点燃的蜡烛甲,前面放点燃的蜡烛乙。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或点燃的蜡烛)的位置,直到从玻璃前边的各处看到玻璃后边的蜡烛甲好像也点燃为止。

  2.将装置仪器的木板转过90°,让同学看到蜡烛甲并没有点燃,说明刚才看到蜡烛甲好像点燃的情形,实际是点燃的蜡烛乙在平板玻璃里成的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和物体大小相等,虚像的位置和蜡烛甲完全重合。

  3.观察蜡烛乙(物)和蜡烛甲(像)的位置,可以看到物和像的连线跟玻璃(镜面)垂直,借助于木板侧面的刻线,可得到物和像距镜面的距离相等。注意事项:

  1.选用薄一些的平板玻璃做实验,效果较好。因为玻璃厚了,会明显的看到由玻璃前后表面反射所成的两个虚像。

  2.平板玻璃要垂直地卡在厚木板的,玻璃如果倾斜或晃动都会改变虚像的位置,影响实验效果。

  3.实验时,玻璃后面的背景应暗一些。

  5、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目的和要求:

  观察色光的混合现象,演示三原色光混合成白光。仪器和器材:

  三原色光源,滑动变阻器,电源等。实验方法:

  1.将三个灯泡串接滑动变阻器后接到电源上,如图2.12-2。调节变阻器的阻值,改变照到半透明纸屏上三个单色光的相对亮度,使得屏上三色重叠处的颜色成白色。

  2.依次只接通一个灯泡,使得屏上先后出现三个颜色分别是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圆形光斑。3.先后分别同时接通两个灯泡,屏上得到两个圆形光斑,并有一部分相重叠,红光和绿光相交叠得到黄光;红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紫光;绿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青色光。

  4.同时接通三个灯泡,得到如图2.12-4的图案,在图案的,红光、绿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白光。

  6、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目的和要求:

  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仪器和器材:光具组,蜡烛。

  光具组是专供初中进行光学实验的一种仪器。仪器如图2.6-1所示,它包括3个三角形(或圆形)底座、凸透镜、烛台、毛玻璃屏及刻度尺。

  实验步骤:

  1.组装调整仪器

  将各零件组装好。然后以凸透镜中心高度为基准,适当调整毛玻璃屏和烛台火焰的高度,使它们的高度基本相等,并且利用三角底座,把它们调在一条直线上。这个步骤称为“对光轴”,这一步骤在光学实验中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应特别重视。

  2.实验

  以凸透镜为基点,向烛台方向量出一倍焦距(即100毫米)、二倍焦距(即200毫米)的距离并作出标志。将烛台放在距透镜大于200毫米的位置上,移动毛玻璃屏,使毛玻璃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实像。观察这个实像,看它比实物是大了还是小了,是正立还是倒立的。测出像距(即毛玻璃屏距透镜的距离),它与焦距、二倍焦距有什么关系?(大于、小于或等于)

  改变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按表2.6-1顺序进行实验。把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入

  篇二:(人教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1]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篇三:物理实验报告册答案九年级

  物理实验报告册答案九年级

  纸锅烧水:

  猜想能烧开交流与评估1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远远低于纸的着火点2使水充分浸湿纸,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没有水的纸上。

  冷水烧开水

  猜想能交流这是因为瓶内上部的空气由于温度降低,压强会减小,在低压下水的沸点降低了。

  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干冰升华,从固态变成气态。干冰升华后吸收大量热量,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微小的冰晶。然后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冰晶为凝结核,继续冷凝成水滴。

  固体熔化和凝固

  时间012345671011

  海波39℃、42℃、45℃、48℃、48℃、48℃、51℃、54℃、51484846

  蜡2732425459706660554736

  描点作图海波熔化凝固图像蜡的熔化凝固图像

  分析海波具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变

  交流1海波和蜡的熔化过程都要吸热,试管从烧杯中拿出,吸热停止,则熔化停止。反之,继续吸热,熔化继续。2相同点:都要吸收热量不同点:海波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蜡没有。

  水的沸腾

  猜想1温度越来越高2有许多气泡水上下翻滚

  实验

  温度变化气泡情况

  沸腾前不断升高无——有少——多小——大

  沸腾时温度不变有大量气泡产生

  沸腾后继续加热不变有大量气泡产生

  停止加热不变气泡减少

  结论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猜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依据类比:草鱼的运动规律:水温越高,草鱼运动越快

  结论: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交流1一样2用到的研究方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3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染色就越快4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热水洗碗比凉水,更容易去油腻。

  自主做问自己弹簧测力计受到力的作用

  探究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本领

  猜想1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关,水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2不同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烧杯液体名称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

  a、水204

  b、煤油202

  c、水101

  d、煤油201

  分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交流1水和煤油可满足“不同物质2在探究时采用“控制变量法”,使水、煤油的质量相等,因为质量也是影响吸热的因素。3酒精灯热源具有污染性和不稳定性,用电热源或热水做热源,

  学习使用电流表

  交流1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把正负接线柱调换2换用小量程组成并联电路

  问自己1能2能有影响3

  组成串联电路

  1不能毁坏电源2保护电路3不能4不能不改变一个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相同相同

  分析: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I=I1=I2=I3=?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I=I1+I2+I3+In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猜想还有导体的粗细积影响电阻的大小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交流1导体的横截面积影响电阻的大小2控制变量法

  玻璃能通电

  实验现象见立即行动3

  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的电压

  猜想电源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问题测绿灯两端的电压电压表正接线柱接5或6负接线柱接3或4测量两灯两端电压时,电压表正接线柱接8或9或10或11负接线柱接1或7

  交流1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电压表使用规则:两要、一不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2。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3正确

  拓展1。电压表电阻很大相当于开路电路中几乎没有电流2.选0-3V读书更加精确3.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字母:u=u1=u2=u3=un

  分析表1电流与他两端电压成正比,2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交流1随着通电时间的延长,电阻温度升高,电阻值发生变化;没有矛盾2电源也有内阻

  细漆包铜线有多长

  1温度影响电阻2R=u/I

  伏安法测电阻

  1不完整没有交流评估2没有多次测量3保护电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4电流表量程过小,滑动变阻器没调到最大阻值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