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研讨活动文章
2025-09-26 11:04:40 责编:小OO
文档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研讨活动”体会与反思

 

 

连续担任了三届六年级毕业班数学教学,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是差异很大,而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解决问题,是一种源于生活上并置于特定情景中的数学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思考的应该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课堂教学中多存在着老师向学生提问题,却很少看到学生提问题,往往是老师把学生能产生的疑问都思考到了,由老师提出来,学生只好依问而答,久而久之,造成学生一不敢提问题,二不知从何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如果由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自己提出问题来,思维处于最佳状态,那么学这些知识时会特别注意听,感到特别亲切。

    2、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通过认真读题理解题目的要求,找出需要的数量和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的数量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了解题意的过程。其次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比如像齐老师说的画线段图的形式,我在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经常和学生一起用线段把题中所讲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第三让学生说解题思路,让学生尽量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己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大多数学生欠缺的能力,有的说不完整,有的说不清楚。第四还要让学生检验,特别是比较复杂的题,要把结果代入到原题中看看是否符合题意。但是验证环节学生通常都省略,可能平时教学时,验证也只是形式,其实它能让学生发现并避免很多低级错误。

3、有意识地引导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或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提高数学素养所追求的目标。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旨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经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再到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实现其质的变化,将已学的思想方法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牢固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加以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探求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应用意识。如:在探索发现规律时要用到类比、化归、转化等思想;在用分数乘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通常要用到数形结合思想,把题中给出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借助图形使复杂的数量关系形象化、直观化,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获得优化的解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实验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先大胆猜想然后亲身操作实验。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寻求解决方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实验,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它们的比值,虽然不够精确,但这样得出的公式比直接告诉或记背,印象会深刻许多。动手实验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才更透彻。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数学能力,学生会发现“数学就在我身边”。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虽然对于优生也注意到开放性思维的训练,但对于一些思维能力较弱的孩子,只能模式化训练多一些,可是当他们遇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思维固化,还是无法完成。

我想今后在教学中,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要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关注当下,更要为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空间打好基础。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