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点降水工程质量通病对策表
序号 | 质量通病名称 | 产生原因分析 | 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 通病发生后纠正措施 |
1 | 地下水位降低深度不足 | 对地下含水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 降水方案设计有误; 降水设备性能未达到要求; 降水井点施工质量差; 洗井不充分,滤管滤层淤塞; 水泵型号选用不当,排水能力不足; | 充分了解水文地质情况; 科学合理设计降水方案; 对降水设备进行保养; 严格控制井点施工质量; 及时洗井和试抽,及时清除滤管滤层中的泥浆; 选用合适的水泵型号。 | 由滤管滤层淤塞造成的,可采用洗井处理; 地下水位降深与设计要求差别不大时,可增加井管数量; 地下水位降深与设计要求差别大时,应重新设计降水方案,重新施工; 调整水泵型号 |
2 | 地面沉陷过多 | 长时间地下降水造成土体压缩和泥沙流失; 地下存在有流砂层 | 降水前,进行水文地质情况调查,在降水方案设计时考虑相应的对策; 控制降水的范围及时间; 可能时,在枯水期进行降水施工; 滤管、滤料、滤层厚度严格按照方案实施,避免降水时将泥沙带出地面。 | 采用降水与回灌相结合的工艺进行处理; 严格对周边建筑物的垂直度、墙面开裂等现象进行观察; 对已经开裂的建筑物进行对症修补处理,必要时进行加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