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2025-09-26 11:09:18 责编:小OO
文档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六十九条亦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也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等。当发生事故后,为及时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筑施工企业应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由于以往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没有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因此现在很多施工企业因对预案的编制还不熟悉而无从下手。下面就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作一阐述,供各项目部参考。

  一、基本原则与方针

  制定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优先保护人和优先保护大多数人,优先保护贵重财产等原则和方针。

  二、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

  1. 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1)项目的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和内容;

  2)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工地外围的地理位置、居民、交通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3)气象状况等。

  2. 施工现场的临时医务室或保健医药设施及场外医疗机构:

  1)医务人员名单,联系电话;

  2)有哪些常用医药和抢救设施;

  3)附近医疗的情况介绍,位置、距离、联系电话等。

  3. 工地现场内外的消防、救助设施及人员状况。介绍工地消防组成机构和组成人员,成立义务消防队,有哪些消防、救助设施及其分布,消防通道等情况。

4. 施工消防平面布置图(如各楼层不一样,还应分层绘制),画出消防栓、灭火器的设置位置,易燃易爆的位置,消防紧急通道,疏散路线等。

三、可能发生事故的确定和影响

根据施工特点和任务,分析本工程可能发生较大的事故和发生位置、影响范围等。如列出工程中常见的事故:建筑质量安全事故、施工毗邻建筑坍塌事故、土方坍塌事故、气体中毒事故、架体倒塌事故、高空坠落事故、掉物伤人事故、触电事故等;对于土方坍塌、气体中毒事故等应分析和预知其可能对周围的不利影响和严重程度。

四、应急机构的组成、责任和分工

(1)  包括指挥机构和救援队伍的组成,具体指挥机构组成可参考附表。企业或工程项目部应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企业经理或项目经理、有关副经理及生产、安全、设备、保卫等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或小组(可设在施工质安部),日常工作由工程部兼管负责。发生重大事故时,领导小组成员迅速到达指定岗位,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由所在单位按职务排序递补。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经理任总指挥,有关副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提醒注意的是:救援队伍必须是经培训合格的人员组成。

(2)  职责:如写明指挥领导小组(部)的职责:负责本单位或项目“预案”的指定和修订;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和实施救援行动;组织事故调查和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3)  分工:写明各机构组成的分工情况。如总指挥,组织指挥整个应急救援工作;安全负责人,负责事故的具体处置工作;后勤负责人,负责应急人员、受伤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工作。

(4)  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机构的职能和职责参看公司“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处理方案”。

五、报警信号与通讯

写出各救援电话及有关部门、人员的联络电话或方式。如写出:消防报警:119,:110,医疗:120,交通:XXX,市县建设局、安监局电话:XXXXXXX,市县应急机构电话:XXXX,公司应急机构电话:5310602,工地应急机构办公室:XXXX,各成员联系电话:XXXX,可提供求援协助临近单位电话:XXXX,附近医疗机构电话:XXXX。

    工地报警联系地址及注意事项:报警者有时由于紧张而无法把地址和事故状况说清楚,因此最好把工地的联系办法事先写明。如:XX区XX路XX街XX号(XX)大厦对面),如果工地确实是不易找到的,还应派人到主要路口接应。并应把以上的报警信号与通讯方式贴出办公室,方便紧急报警与联系。

六、事故应急与救援

(1)写明应急程序:报告联络有关人员(紧急时立刻报警、打求助电话)→成立指挥部(组) →必要时向社会发出救援请求→实施应急救援、保护事故现场、上报有关部门等→善后处理。(2)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可根据本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列表写出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现场救援措施等。具体举例如下表:

现  场  应  急  救  援  措  施

序号        事故类别

事故原因

现场救援措施        备注

1        人工挖孔桩事故

1.有毒气体中毒

2.孔壁塌方

3.未使用安全电压,井下触电

3.坠物或坠落伤人等        1.最早发现者立即大声呼救,向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原因明确可立即采取正确方法施救,但决不可盲目下去救助。

2.指挥部门迅速成立,按照应急程序处置。

3.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和判断事故发展状态,采取正确方法施救,如中毒,必须先向井下通风或带好防毒面具才可下井救人;未使用安全电压触电,必须先切断电源。

4.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救护伤员,在等待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抢救过程中,不要停止和放弃施救,如采用人工呼吸,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等。

5.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时,立即向社会求救。工地应配备气体检测仪,通风设备,防毒面具,担架,医用氧气瓶等急救用具。       

七、救援有关规定和要求

要写明有关的纪律,救援训练、学习等各种制度和要求。

八、有关常见事故的自救和急救常识

如人工呼吸的方法,火灾逃生常识和常见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   

建筑施工是属于高危险的工作,事故的发生无法完全避免。因此各项目部必须结合《重大危险源策划控制预案》,重视和认真编制好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突发事故处理,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工作方针,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的任务。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高度聚集,人们对如何防范物质损失可谓绞尽脑汁,但每年总有巨额的物质财富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遭受损失。多少年来人们致力于对事故的预防和治理,取得了较大的效果。然而各类事故仍然频繁发生,社会物质财富仍不断遭受损失。如何减少和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在事故发生后保护财产和人身生命安全,亦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告诉我们,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是减少损失和伤亡的一项关键措施,这就为应急预案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安全生产法明确提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这些法律法规为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了法律依据。要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首先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预案。只有制定的应急预案与实际相符,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也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应急救援预案是实施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行动、采取救援措施的基本依据,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得好,准备充分,救援及时,就能减少损失和降低人员伤亡,就能减少人们的痛苦,就能为创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作出贡献。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应急救援行动参战力量更加多样化,现场情况象要下雨的天一样瞬息万变,制定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对到达现场后迅速、准确展开救援,提高救援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深入各地进行调研后,认为各地在应急救援预案的构想、制定、应用、管理等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和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中的问题

  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或部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或其他灾害,根据应急救援战斗的指导原则和战术原则,以及现有装备而拟定的。因此,在制定预案时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实事求是这个原则,才能达到在安全事故或灾害现场发挥作用这一基本目的。然而,目前某些单位在制定预案时没有把握好这个原则,反而凸现出几个误区制约了预案应用的实际操作性。

  (一)预案制定中的误区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制定不细。主要表现在对救援力量部署、救援方案、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模糊、混乱不清,在救援力量进退路线的安排部署上,有救援路线、无退防路线,交代了各救援力量的任务分工,却忽视了相互间的救援协同;在救援方案上,通常是只选定了救援方式,却没有对救援现场进行估算;注意事项上没有做到根据单位具体性质提出,而是千篇一律。

  2、事故应急救援步骤制定格式化。应急救援中心在制定市级预案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制定救援对策时,往往把各救援力量在现场的救援行动交代得过细,如救援中心的力量什么时候到达现场、现场救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救援时哪些人利用哪个救援工具等像这样的问题布置得太具体,看起来就像是在演戏,从而忽略了事故现场瞬息万变的发展规律和计划指挥与临场指挥的关系,反而失去了实际意义。

  3、事故现场设定过于简单。事故设定是预案制定的关键环节之一,对救援力量部署、施救对策等内容起着决定的作用。如果事故设定过于简单,如只确定一个事故点或是不设置事故发展变化中易引起的次生灾害(如危化品的燃烧、压力容器的爆炸、建筑物的倒塌、人员连续伤亡、被困情况变化等),整个预案就显得过于简单,没有起到做好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的准备作用,对平时的应急救援训练工作的指导意义也就不强。

  4、应急救援中心与单位和各地制定的预案脱节。对于一些较大规模、较大影响的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和辖区单位和地区都会制定同一地点的应急救援预案,但是如果应急救援中心与单位和各地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做好统一、衔接工作,往往就会造成力量部署如停车位置、事故现场设置、救援和退防路线的设置甚至任务分工不协调。一旦出现应急救援中心调动多种力量作战时,就很可能造成作战任务重叠或者应急救援中心制定的预案失去作用。 

  5、各级制定预案时侧重点不突出。同样是在制定同一个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过程中,应急救援中心和单位、各地在制定时如果把握不好出发点,没有侧重,重点不突出,出现雷同,甚至是“拿来主义”,应急救援中心与单位预案基本一个样,那预案就失去了具体的指导意义。 

  (二)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中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预案制定要准确细致,保证质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严格按照预案的六个基本内容(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辩识、评价;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现场恢复。)进行制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针对性、预见性设置事故大小。 

  2、预案制定要简要明确,便于使用。要结合各地和单位实际情况,应急救援中心、县(市)和协同单位在救援力量部署方面多做文章,把各参战救援力量的任务分工与协同作战交代清楚是最重要的,而单位级预案应在上级预案的基础上,把侧重点放在各自具体的救援行动上,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对实战和平时的应急救援训练工作更有指导意义。

  二、应急救援预案应用中的问题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实战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预案的应用可分为平时应用和实战应用两方面,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几个常见问题往往导致预案不能发挥最大作用。应急救援预案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指挥是取得应急救援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如何指挥,就是将应急救援预案在事故抢险中的科学发挥。

  (一)应急救援预案应用中的误区

  1、领导对应急救援预案熟悉多,职工熟悉不够。现在各单位制定预案往往是领导或内勤的事情,制定出来的预案往往是领导和内勤人员熟悉得多,而应急救援中心其他人员对制定出的预案熟悉机会和程度有限,而且往往是应付考核时才把预案拿出来全员熟悉,再加上一旦应急救援中心围绕预案组织的技、战术训练和演练少,就很容易造成救援职工只熟悉预案中事故或部位基本情况,而对应急救援中心参战的灭火救援行动的部署知之甚少,导致在实战中对应急救援中心的指挥作战意图理解不透,执行不到位。

  2、单位情况或备勤力量改变没有及时更新。因为受人力和其他工作任务的冲突,这是很多救援单位的“通病”,在备勤熟悉过程中发现重点单位或部位情况发生变化了或是单位备勤人员、装备发生变化了,没有及时对预案进行更新修订,造成预案在这些客观因素的变化过程中慢慢“贬值 ”。

  3、勤务保障没有得到落实。预案一般是由应急救援中心牵头制定,但是预案里涉及到的通讯、装备、医疗、生活等勤务保障工作其实应该是一项跨岗位、部门甚至跨单位的工作。某些单位的预案在制定时就没有与这些勤务保障部门(单位)进行沟通,询问这些部门到底能保障到哪个程度,制定后又没有及时把预案转发给这些部门,结果导致了在现场上的勤务保障达不到预案中的要求。

  4、没有对应急救援效果进行评估。对预案没有进行定期评审或评估,不知是否可行。特别是在进行了演练和实战后没有对预案发生的效果进行评价,也没有及时进行修改。 

  5、指挥上切忌盲目冒进和撤退。救援现场时间就是生命,指挥者往往会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下达救援命令,这种情况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人身伤亡,影响救援效果,甚至使救援行动陷于瘫痪。因此,指挥命令应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切忌盲目冒进。如果预测现场情况将发生重大变化或事故将进一步扩大时,总指挥应果断下达撤退命令,给救援人员足够的撤退时间,减少无谓的人员伤亡。及时准确上报事故救援进展状态,以便总指挥部指挥。现场救援指挥,应及时将现场情况向总指挥汇报,总指挥应根据汇报情况,会同相关专家,认真研究现场情况,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及时作出战术安排。专业救援队伍指挥应稳定作战人员心态,消除其紧张情绪,阻止队员因紧张情绪而产生的盲目蛮干。 

  (二)应急救援预案应用中误区应采取的对应措施 

  1、建立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的最大价值在于在实战中发挥最大作用,很多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对预案的管理问题。以应急救援中心为例,应急救援中心在对全市(包括县和单位)的预案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做到信息情况有人收集,勤务保障有人协调,基层预案有人指导,预案效果有人评估。

  2、协调一致,互为互动。应急救援中心与县和单位预案保持协调、统一,做好及时修订工作。 

  3、成立领导班子,科学管理。各地和单位也可以建立相应的组织或小组,专门负责预案制定、管理、应用工作。 

  4、科用现代技术,及时做好技术更新。随着目前各地应急救援中心级指挥调度中心日益计算机化,可以多从预案管理电子化、网络化方面多探索。

  5、、指挥人员应积极参加演习,提高指挥能力。在日常的事故救援演练中,应专门有针对指挥人员的演习和训练,以提高指挥人员的指挥能力,提高事故救援效果。

  6、指挥人员科学地进行现场灾情分析(包括征求专家意见)。总指挥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专家,根据现场灾害情况,综合考虑人员分布、周边环境、设备状况、物料状况等因素,分析现场事故危害程度。 

  7、预测事故发展趋势,确定初步事故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总指挥组织相关人员研究预测事故可能的发展趋势、危害范围、危害程度,结合现场救援力量,确定初步事故救援方案,并预测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制定意外状况的应急对策。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