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
2025-09-26 11:09:53 责编:小OO
文档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

上述是一组对比案例,但有着共同的特点:

1、两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她们一心想获得好成绩。

2、两位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均陷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中,但

结果不同。从根本上李某需要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出内

在的动力;而张某通过一次小小的数学测验这一外界因素激发了内在

的信心和功力,获得了学习上一种成就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

轨道。

上述两个案例代表了初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而这种心理压力问题往往导致学生走两个极端。所以,把握和调适这种心

理压力,并探索出一种科学的对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一、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

1、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成绩越好,比例愈高,好

多同学用“好烦,好累”来形容心理压力,显然心理压力已经超负荷。

2、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人际关系或环境方面。

二、心理压力的调适

心理压力的疏导与宣泄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很是重要,老师要主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教会他们如何调整心态,减轻压力,面对人生。

三、心理压力的对策

针对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和产生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心理教育,切实做好攻“心”的艺术。

①科学适时地加强心理挫折教育③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其实,初中生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心理压力问题是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我们只有科学地处理好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解决他们学习中的根本问题、内因问题,才能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才能有助于青春期学生的正常发展,使其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案例:与老师对立,逃学上网

案例分析:

轩的行为是因为心情焦虑时间过长,自己长时间处于无缘无故又无法摆脱的紧张状态引起的。通过和轩谈话了解到,其实到了新环境中后,他并没有和别人发生矛盾,而是自己过度担心、紧张的情绪使自己产生了焦虑心情,从而导致行为失常。

辅导态度及方法:

一是理解接纳他,把他作为一个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信任他,宽容他,告诉他相信他讲的话都是实话,产生这种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绪。

二是鼓励他给予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充分肯定他的过去,帮助他分析原因,要能够正视自己和他人,学会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并成长,以前能做好的在新的环境中也一定能做好。遇到较困难的事情应该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

三是积极关注他的进步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把这种做法持续下去,直到他的情绪有了明显的改变。四是帮他建立正常合理的信念。当通过辅导他的心态好转的时候,委婉适时的引导他建立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去除不合理的信念,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新问题。当然,轩的心理和情绪后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仅改善了和老师及同学的关系,学习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案例:新橡皮,旧橡皮学生娟平时在我的眼里还是个比较开朗的学生,可有一段一连几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讲精神比较差。凭着自己多年做班主任的

的直觉,我感到她一定有什么心事。于是我在一个自习课的时候找

到了她,娟向我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娟新学期开学的时候,买了一块新橡皮,式样很新颖,娟很是喜欢,时常从文具袋中

拿出来独自欣赏。自己舍不得使用,擦字时还是用原来的旧橡皮。

这个举动被同桌和前桌的三位同学观察到了,三个人都注意到了娟

有了新橡皮。有一天,前桌蕾同学写字正好要用橡皮,就向娟借用。娟就随手把旧橡皮递给了蕾。蕾知道娟有了新橡皮,本想借机会看看,可没成想娟递给自己的是旧橡皮,心里不是很高兴。下课后,

蕾和另两个同学讲了向娟借橡皮的事儿。说娟“抠”不愿把新橡皮

借给她。三个人的谈话恰巧被走过来的娟听到了,娟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很委屈,虽然当时没有说什么,可就此背上了心理负担。

一连几天本来和娟很要好的三个伙伴让她有了疏远的感觉,自己感

到怕见到这三个同学,尤其看到她们三个在一起聊天就更感到一种

心理恐惧,觉得她们三个人就是在议论自己,在说自己的坏话。越

是这样想心里就越是不安,以至于出现了上课时常走神的表现。

案例分析:

娟的行为在处于心理成长期的孩子来说,也是常有的现象。这是一种社交障碍。渴望和别人交流又存在害怕被伤害的心里,是他们

出现社交障碍的主要原因。这是一种令人感觉很不舒服的情绪,它

带来紧张、焦虑、甚至恐慌,也会带来身体上的各种不良反应。在

与人交往的时候,他们很难客观的认识自己,疑神疑鬼,因为抗挫

折心里不够,所以才渐渐形成了恐惧心理。

辅导态度及方法:

对于娟和其他的三个伙伴,可以通过个体辅导的方式指导她们相互包容和理解,教授她们人际交往的技巧。辅导时一要给予她们充

分的理解,要耐心听他们讲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也要告诉她们是相

互猜忌的心理在作怪,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要让她们能够接受

心理辅导。二是给予她们耐心和鼓励,告诉谈们要尝试真心和他人

交流,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想法。娟就说自己其实不是不愿意借新橡皮给同学,只是想多保留几天,好好享受一下新橡皮带给自己的

快乐。我就告诉她如果当时自己能够和伙伴们讲清楚,伙伴们一定

会理解的,就不会出项相互的猜忌和不安了。而其他三位同学也讲

清楚就是想欣赏一下新橡皮,并不是非得用它去擦字,那结果就会

是另一个样子了。可见,帮她们澄清问题,在解决孩子们的交往中

是非常重要的。三是帮助他们改变对人际交往中的恐惧态度。告诉

她们,当出现问题是,要能够把心中的不快讲出来,克服恐惧心理

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谈论它,同我们信任应且能够倾听我们谈话的

人讲出自己的心里,这样才能有助于克服困难,消除人际交往中的

困惑。

当一个人依恋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与家庭的亲密关系得不到满足,如失去父母、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父母关爱等,或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人际交往困难,难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等,都容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于是,部分学生借助网络交友或玩游戏,通过虚拟的

人际沟通和情感上的交流,获得安慰、支持和理解,弥补现实生活

看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的人还看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