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桥梁地质的报告
2025-09-26 11:08:51 责编:小OO
文档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目 录

文字部分

一、前言………………………………………………………1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

(一) 地形地貌………………………………………… ……1

(二) 岩土层划分及其工程力学性质  …………………… 2

三、水文地质概况……………………………………………4

四、结论与建议………………………………………………5

(一)场地稳定性  ……………………………………………5

(二)基础持力层评价  ………………………………………5

(三)基础类型的选择  ………………………………………5

附图表

1、 钻孔数据一览表…………………………………………1张

2、 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1张

3、 图例………………………………………………………1张

4、 勘探钻孔平面布置图……………………………………1张

5、 工程地质剖面图…………………………………………1张

6、 钻孔柱状图………………………………………………10张

7、 岩芯照片

一、前言

受业主的委托,广东梅州地质工程勘察院院承担省道S221线大埔县湖寮至枫朗段改建工程百侯大桥的工程工程勘察工作。

省道S221线大埔县湖寮至枫朗段改建工程百侯大桥位于大埔县百侯镇,拟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改建,共9跨,每跨25m,总长约255.6m,桥宽17+11.5m,本次勘察根据规范要求,共布置钻孔10个,钻孔编号ZK1~ZK10。此次勘察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是:查明场地内的岩土层结构及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提供场地内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承载力并提供基础选择的建议,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含水层的分布、地下水位埋深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基础材料的腐蚀性;为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我院于2017年8月12日~8月23日派出1台100型钻机进行了外业勘察工作。本次勘察工作共完成钻孔10个,钻探总进尺369.50m,做标准贯入试验39次,河水样1件。

水样测试由广东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实验室完成。

本次勘察的野外编录及报告编写,主要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国标GB 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国标GB50007-2011和省标DBJ15-31-201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2002)中的有关规范要求执行。报告可作为拟建桥梁基础设计的工程地质依据。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拟建桥梁的桥位区为河谷地貌,大桥横跨梅潭河,地形起伏较大,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地形测量图,钻孔孔口高程为76.30~84.30m。

(二)岩土层划分及其工程力学性质

根据勘察钻孔揭示的地质资料,经地层对比整理,场地内钻孔揭露深度内的地基岩土层按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和燕山第三期地层 ()基岩。现将各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①素填土:为河堤填筑土, 其中ZK2和ZK3填土呈灰黄色,湿,稍压实,主要由卵石、石英砂粒及粘性土组成,钻进较困难;ZK9填土呈灰黄、黄褐色,湿,稍压实,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含较多量卵石。本层钻孔ZK2、ZK3和ZK9共3个孔有揭露,层顶高程77.30~84.30m,揭露厚度0.60~5.40m,平均厚度3.43m。

本层工程力学性质差,不考虑其地基承载力。

2、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

②粉土:灰黄色,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石英细砂粒及粉粘粒组成,韧性差,摇振反应明显,间夹粉砂薄层。本层仅钻孔ZK1、ZK2、ZK9和ZK10共4个孔有揭露,层顶高程78.90~81.60m,层顶深度0~5.40m,揭露厚度0.90~4.30m,平均厚度2.95m。本层共进行标贯试验3次,实测击数N′=6~7击,校正击数N=5.3~6.9击,平均值6.3击。

建议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 =130kPa,桩侧摩阻力标准值qik=26kPa, 建议地基土的比例系数m取值4000kN/m4。

③圆砾: 灰、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由卵石混石英砂粒组成,卵石成份杂乱,质地坚硬,含量约40-60%,最大粒径大于8cm,钻进较困难。本层全部钻孔共10个孔有揭露,层顶高程74.30~79.0m,层顶深度0~8.20m,揭露厚度2.90~7.80m,平均厚度5.06m。

建议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 =300kPa,桩侧摩阻力标准值qik=80kPa, 建议地基土的比例系数m取值40000kN/m4。

3、燕山第三期地层 ()----花岗岩

钻探深度内按岩石的风化程度可分为全风化岩(30≤N′<50击)和强风化岩(N′≥50击)二个岩带,分述如下:

④全风化花岗岩:黄褐、灰白色,稍湿,呈坚硬土状,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尚可辨认,长石和云母已风化成粘土类矿物,有残余结构强度,本层属极软岩。本层全部钻孔共10个孔有揭露,层顶高程68.70~74.40m, 层顶深度4.50~13.0m,层厚1.50~3.60m, 平均厚度2.40m。本层共进行标贯试验10次,实测击数N′=41~47击,校正击数N=32.3~40.9击,平均值37.0击,标准值35.2击。

建议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 =350kPa,桩侧摩阻力标准值qik=70kPa,建议地基土的比例系数m取值20000kN/m4。

⑤强风化花岗岩:黄褐、灰褐、灰白色,原岩结构尚清晰,长石和云母蚀变严重,风化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岩芯呈砂土状,下部局部岩芯呈碎块或碎屑状,本层属软岩。本层全部钻孔共10个孔有揭露,未揭穿,层顶高程67.50~69.40m, 层顶深度9.80~16.50m,层厚12.90~25.20m, 平均厚度16.88m。本层共进行标贯试验26次,实测击数N′=51~65击,校正击数N=37.7~46.4击,平均值42.2击,标准值41.5击。

建议该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 =600kPa,桩侧摩阻力标准值qik=90kPa。

上述岩土层的详细情况及空间分布见钻孔柱状图和工程地质剖面图。

三、水文地质概况

勘察区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赋存于覆盖土层孔隙和基岩裂隙中,地下水受河水及大气降水的补给,地下水位的季节变化幅度较大。勘察施工期间,测得钻孔稳定水位标高在76.30~76.95m之间。 

初步勘察期间取河水水样1件进行水质分析。根据水质分析报告(详见水质分析报告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表G0.1,该场地环境类型为II类,水中腐蚀性介质含量见下表:          

表1

样号PH值Mg2+

Ca2+

Cl-含量

SO42-

HCO3-

侵蚀性CO2

Cl-+SO42-

单位
河水2

6.7

1.08

9.44

6.81

5.00

1.168

Mm0l/L

1.16

11.81

mg/L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国标GB 50021-2001(2009年版)〕表12.2.1、表12.2.2、表12.2.4、表12.2.5-1的规定,水的腐蚀性综合评定如下:

1、按照环境类型、腐蚀介质SO42-和Mg2+的含量分析,本场地地下水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

2、按地层渗透性,本场地地下水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

3、按地下水中Cl-的含量分析,本场地地下水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场地稳定性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资料及梅州市地震局的鉴定,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10g,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无区域性构造通过。据钻探揭露,场地孔深范围内未发现断层形迹。桥台区位于河漫滩地,地形较平坦,未发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较好,地层由洪冲积层和风化岩组成,桥台建议进行桩基处理。

(二)、基础持力层评价

根据拟建桥基础的设计荷载和沉降要求,场地内岩土层评价如下:

1、①第四系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②粉土和③圆砾层和④全风化花岗岩:层位分布或力学性质不稳定,承载力低,难以满足桥梁对地基土强度和变形的要求,不能作为拟建桥梁基础持力层。

2、⑤强风化花岗岩:埋藏较深,厚度和岩质不均匀,承载力高,可考虑作为拟建桥梁摩擦型桩基础持力层。

以上岩土层的力学指标参数建议采用表2之数值。         

  (三)、基础类型的选择

勘探查明,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的⑤强风化花岗岩岩面起伏大,厚度不均匀,风化程度和岩石强度差异大、对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有较大的影响。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大桥建议采用桩基础,基础类型选用冲孔灌注桩,桩型采用端承摩擦桩,桩尖持力层选用⑤强风化花岗岩。各岩土层的qik值和岩石的fr值见表3。

在钻(冲)孔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岩屑鉴定入岩深度,当钻至设计深度时,应根据钻探时效来控制入岩深度。成桩过程要注意造孔的垂直度和桩身成型质量,沉渣应符合规定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要求。 

           岩土层力学参数建议值表              表2

层序号岩土层

名称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 (kPa)

建议地基土的比例系数m(kN/m4)

建议岩石地基系数c0(kN/m4)

素填土///
粉土

130

4000

/
圆砾30040000/
全风化花岗岩

35020000/
强风化花岗岩

600

//
              

 岩土层的桩基设计指标建议值表           表3

岩  土  层  名  称

桩侧  摩阻

力 标

准值

qik

 (kPa)

水下钻(冲)孔

灌注桩

桩侧岩层和桩端岩层的岩样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ƒrs  ƒrp  

(MPa)

层序号岩    性桩的端阻力特征值

qpa(kPa)

桩入土深度(米)
L≤15>15
素填土松散15
粉土

松散-稍密26

圆砾稍密-中密80
全风化花岗岩

硬塑-坚硬65
强风化花岗岩

极破碎90

1000

1300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