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长远发展规划
2025-09-26 11:07:32 责编:小OO
文档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

开发区, 规划, 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 (2000年―2010年)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1世纪初叶,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重点实施的阶段,同时也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确立未来1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大开放、大开发和大发展的蓝图,根据《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纲要)》的部署,结合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机遇 (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西安市主要的经济增长点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西安市为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设立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坚实的基础。截止1999年12月,开发区共引进合同项目192项,总投资115.2亿元人民币,合同外资7.18亿美元(其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投资占60%),实际进资已经超过65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4.08亿美元。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多元,已使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电、气、热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七通一平”条件,可基本满足各类项目建设的需要。目前入区项目开工113个,竣工投产项目68个,基本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医药和生物工程、食品饮料以及新材料为主要行业和以高新科技产品为主导产品的工业结构。1999年,开发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5亿元,工业产值31亿元,工业增加值9亿元。在西安市历年经济工作目标考核中,经济开发区始终名列前茅,不仅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发挥了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带动作用,同时也为开发区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中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历史性的大好机遇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决策的启动和实施,国家将会在、项目等方面向西部倾斜,还将会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这将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西安位于西部的门户,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和前沿阵地。而作为西安重要经济增长点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因其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运作的管理机制,自然会在大开发的热潮中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技术,并率先得到大发展。所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审时度势,科学筹划,研究确立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十年发展的基本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和主要发展目标 (一)总体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工业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晋升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坚持和发展“巢凤相成、滚动发展、高大名洋、求实创新”的建区思路,进一步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尤其是加大对国内外知名公司的招商力度,提高利用外资(包括外地资金)的水平和质量;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使开发区的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增强;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提高区域服务和保障功能,将一个崭新星的、功能齐全的、外向型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在21世纪初叶展现在古城人民的面前。 (二)主要发展目标 总的说来,到2002年,开发区将基本完成9.8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基础设施配套,使其全部达到“七通一平”条件;到2005年,基本完成规划范围内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工作,使外向型的现代化工业园区的雏型初步显现出来;到2010年,开发区将在规模、功能和效益方面,力争成为国家中西部地区最大最好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到2002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5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其中高科技产品产值达到6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累计招商引资的规模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合同利用外资额累计达到10亿美元,税收达到3亿元,开发区常住人口和产业人口将达到6万人。 ━━到2005年,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60亿元,工业产值180亿元,其中主导产业达120亿元,高科技产品产值达100亿元,出口创汇5亿美元,实现税收5亿元,名牌产品20个,招商引资的规模达到450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20亿美元,区域人口达到1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6万人。 ━━到2010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00亿元,工业产值500亿元,工业增加值120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无,招商引资规模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合同利用外资额达到50亿美元,商贸服务业收入300亿元,实现税收25亿元,人口规模15万人。 (三)发展战略方针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确保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应着力实施以下六大战略: 1.超前发展的战略。西部大开发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调整、大思路、大,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大机遇,对开发区来说,就是要采取超前发展的战略思想,考虑未来5~10年的发展空间,超前规划,超前建设。 2.“三为主一致力”战略。国家在创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就制定了“产业以工业为主、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产品以出口创汇为主,并致力于培育和发展高科技术产业”的“三为主一致力”方针。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正确的战略方针。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后,仍要坚持贯彻执行此项战略。 3.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的战略。招商引资工作是开发区的生命线,投资的规模、水平和质量决定着开发区未来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积极扩大招商引资,尤其是吸引国内外500强企业的投资,依然是开发区发展的重中之重。 4.产业结构优化协调的战略。开发区未来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与其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和高科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开发区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坚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同时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 5.大规模、大产业的战略。经济开发区吸引国内外投资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大规模、大产业、大经济,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WTO,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应继续坚持大规模、大产业的指导思想,积极引进大项目,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实力。 6.东西部合作的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区在机制创新、管理模式、项目建设等各方面都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签。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我们要坚持东西部合作的战略方针。在东西部的合作中除了项目、技术方面的合作以外,西部地区还要利用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形式,积极向东部开发区学习。 三、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规划的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根据总体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围绕六大战略,开发区在未来10个内的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是: (一)超前规划,超前建设,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1.在众多的投资因素当中,投资环境一直是吸引国内外的最重要因素。随着中国加入WTO,给外商以国民待遇,投资环境的重要性将日益增强。对地外内陆的经济开发区来说,良好的投资环境,更是竞争的根本。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年均增长1亿元,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到2002年,开发区现有9.88平方公里范围内将全部达到“七通一平”条件;到2005年,上述区域内的所有配套服务设施将更加完善,可完全符合国内外投资者的要求,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创造一个高标准的投资环境。 2.在完成现有范围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后,开发区将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进行第二期开发建设。开发范围将在现有北至城运村、东至未央路以东600米的基础上,向北延伸至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向东延伸至太华路,在主干道两侧超前规划建设高档次公建设施,在城运村以北至绕城高速公路之间规划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在太华路与主干道之间加大房地产开发建设力度。 (二)坚持“三为主一致力”方针,合理规划、发展建设各具特色的园区 开发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建设,已基本形成了以机械电子、轻工食品、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和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产品的工业体系,并已初具规模。根据“产业以工业为主、企业以外资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致力于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三为主一致力”方针的要求,开发区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在现有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相对集中,逐步建立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 1.继续发展壮大开发区主导产业,根据现代化产业结构的要求,结合行业特征,在开发区内相对集中,合理规划,建立和发展机电工业园、医药工业园和食品工业园等三大主导工业园区,力争在5~10年内形成50~100亿元的规模。 2.随着开发区大开放步伐的加速,为更好地满足外向型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开发区内规划设立出口加工园区,将出口创汇型企业相对集中,采用海关监管的办法,简化程序,为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 ━━到2002年,开发区企业出口创汇额可达2亿美元; ━━到2005年,出口创汇额可达5亿美元; ━━到2010年,出口创汇额可达10亿美元。 3.开发区现有蓝田、闫良、未央、泾河等4个工业园区,根据开发区的总体产业部署,结合各园区各自的优势和现有的产业规模,进一步进行科学定位和合理规划: ━━闫良工业园区以航空制造,汽车及其附件制造工业为主。 ━━蓝田工业园区以农牧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加工工业为主。 ━━泾河工业园区以精细化工和机电一体化工业为主。 ━━未央工业园区以机电一体化和生物医药为主。 (三)加快以世界500强企业为重点的招商引资工作,保持开发区投资建设的快速增长 投资是促进和拉动开发区区域经济实力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为确保开发区未来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保持开发区投资规模和水平的快速增长。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加入WTO的历史性机遇,为开发区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确保投资增长的高速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1.在新的历史机遇条件下,来自国内国际的投资都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增加,开发区在招商引资策略上必须根据形势进行调整。在未来10年内,开发区将围绕全区产业规划,扩大投资领域,采取内外资并举的策略,以项目的技术含量和规模经济作为主要标准,设法拓展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使开发区的招商引资规模达到年均30%的增长速度(其中:引进合同外资额年均增长25%,外资实际到位年均增长20%,引进外地资金年均增长40%,外地资金实际到位年均增长30%)。 ━━到2002年,累计招商引资的规模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合同利用外资额累计达到10亿美元,外资实际到位累计达到7亿美元,吸引外地资金50亿元人民币,外地资金实际到位达到30亿元人民币; ━━到2005年,开发区招商引资的规模达到45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额达到20亿美元; ━━到2010年,开发区招商引资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额达到50亿美元。 2.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也必将越来越快地融入到世界经济潮流之中。在这种形势下,开发区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大的突破;首先,要按国际惯例选择、包装一批层次高、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和好项目,通过建立国际性中介招商机构和在国外设立招商办事处等适当的经济手段,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招商积极性,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招商工作。其次,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要继续坚持以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公司为重中之重: ━━到2002年,力争使来开发区投资建厂的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到15~16个; ━━到2005年,在区内投资设厂的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18~20个; ━━到2010年,在开发区投资建厂的世界500强企业总数将达到25个以上。 (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升和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壮大区域经济实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高科技的竞争,开发区要发挥区域经济对全局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更要大力吸引和发展高新技术项目,不断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用现代化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和手段,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努力建立开发区现代化产业结构,培育和壮大工发区经济实力。 ━━到2002年,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可达到150亿元人民币,工业总产值可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工业增加值可达到25亿元人民币,创名牌产品12个(其中国际名牌6个,国内名牌2个,省、市名牌4个),第三产业总收入达到50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在工业总产值中:机电、医药、食品及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的规模达到65亿元,占工业产值的65%(具体为机电一体化在主导产业中的比重为40%,医药、生物工程的比重为35%,食品饮料的比重为15%,新材料的比重为10%),高科技产品产值达到60亿元人民币,占60%。 ━━到2005年,开发区将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60亿元,工业产值180亿元(其中主导产业达12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区内高科技产品产值达100亿元,创名牌产品20个,实现税收5亿元。 ━━到2010年,开发区将实现技工贸收入8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区内高科技产品产值达到350亿元,第三产业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实现税收25亿元。 (五)提高区域社会服务功能,美化园区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优美舒适的园区环境、完善的商贸设施和相对发达的服务业,是加速开发区发展步伐的必要保证。在未来5~10年内,开发区要科学规划,增加投入,拓展服务领域,美化园区环境,提高区域的社会服务保障功能,增加区域人口,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到2002年,开发区绿地面积可达300万平方米,六大绿化带将全部建成,绿化率达到30%。开发区常住人口和产业人口将达到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万人。开发区的环境保护,将做到所有入区项目“三废”达标排放,区域内的煤改气工作全部完成,并通过区域ISO14000的认证。 ━━到2005年,开发区区域人口总数将达到1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6万人,一个生产生活环境优美、社会公益事业完善的现代化外向型工业园区将初步建成。 ━━到2010年,开发区的人口规模将达到15万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和现代化的新城区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基本建成。 五、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以强有力的区域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和完备的配套服务体系,创造更加优良的投资环境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将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形势下,开发区也将顺应潮流,实现自身的大开发、大开放和大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开发区将在市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以强有力的区域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彻底改变目前规划难、征地难、多头开发和农民干扰大等严重制约开发区在新形势下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状况。同时,加快区内商贸、居住、医疗、文教、餐饮娱乐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强化区域社区服务功能,力争创造出西部地区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海内外的投资商。 (二)在合理利用现有土地的基础上,设法开拓新的土地空间,为顺利实施开发区的二期开发提供依托条件 土地资源是开发区发展的依托和载体,它对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和发展建设,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经过几年的发展,开发区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有效土地已经十分有限,9.8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地很快将开发完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发区将在充分合理利用面有土地的基础上,设法拓展新的土地空间,即在开发区现有边界的基础上,向北延伸至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向东延伸至太华路,将其纳入开区二期开发用地范围。同时,开发区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开发区土地利用实行年度总量控制办法,简化土地审批程序,在2005年以前,完成成片预征6平方公里二期开发用地的任务。 (三)适应利用外资结构的变化,开拓新的投资领域 加入WTO后,按照乌拉圭回合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我们将逐步放开服务贸易领域,外商也普遍对此表现出浓厚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预见,未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大部分将由服务贸易领域来吸纳。此外,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关税贸易壁垒的逐步取消,工业项目利用外资的规模尤其是为占领东道国市场的外商投资可能会相对减少。针对利用外资结构的变化趋势,开发区将在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贸易方面发展速度的基础上,开拓新的投资领域,尽快培育出顺应形势变化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吸引更大规模的外资。 (四)多渠道融资,为开发区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开发区在成立初期,依靠“巢凤相成,滚动发展”的正确思路,较好地解决了发展初期开发建设与资金投入的矛盾,跳跃了负债经营的这个阶段,顺利实现了全面起步。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开发区将进入大发展的时期,基础设施要超前配套,土地要成片预征。预计未来5~10年,开发区需要约40亿元的资金投入量。为此,开发区将多途径开辟融资渠道,一是充分利用好开发区财政收入和自有资金;二是加强与各大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三是科学规划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力争纳入国家及省市西部大开发投资规划中,为开发区未来发展规划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创造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作为西安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开发区将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实现新历史时期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