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学三年级)
2025-09-26 11:06:05 责编:小OO
文档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也提高了,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如何摆在"智力培养"和"劳动教育"的关系。现在不少家长把教育的重心倾向于知识教育和智力培养,凡需要孩子动手、出力、操心的事,舍不得让孩子去做,父母全部承包,天长日久,导致孩子依赖性很强,缺乏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少主动性,就连自己应该做的事,也不愿意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就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便成为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通过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对低中年级学生,首先应该教育他们学会自我服务性的劳动,逐步做到生活基本自理。本课着重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克服依赖思想。

二、主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坚持做。

2、知道应该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劳动的表现,是光荣的。

3、知道学习、做事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过程与方法:

本课通过观察、表演、讨论、操作、辨析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养成能力,采用教学游戏以及角度多样化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与学习内容相配合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自我服务的乐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品味劳动的愉悦感、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感受自理的快乐,明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2、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在交流学习经验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难点: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重要性。

2、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

三、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

    1.建议教师课前做一些调查,了解学生自我服务性劳动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实际表现、家长的态度、家长对学生的有关评价以及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等,以便教学有的放矢。

    2.教学中,应遵循鼓励性原则,对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坚持去做。对能够认识到不足并有决心改正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增强每个学生的信心。

    3.教师应注意联系学生实际。可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开展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法建议:学习交流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搜集关于时间的名言、故事等。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应善于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评价方法建议: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课时建议

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用品常整理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课件:

一只小喜鹊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不做。让喜鹊妈妈给它洗脸、洗脚,它一点生活的本领都不学。它连自己的看家本领“飞翔”都不学。一天,喜鹊妈妈不在家,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把妈妈留给它的饭全部吃光了,于是它只有走出家门到外面找东西吃。小伙伴见了它,嫌它太脏,躲着它。就连小麻雀都来欺负它。呜呜的小喜鹊哭了。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逐步学着做;如果自己的事自己不会做,又不学,总依赖别人 ,一旦离开别人就没法生活;自己会做的事情不去做,又不学着做,不仅自己要吃苦头,别人也不喜欢你。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

3、引出课题: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又有哪些事情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自己该做的事情呢? 

学生交流:

(穿衣、刷牙、洗脸、吃饭、整理学习用品······)

你们的学习用品都是谁整理的呢?我们先来看一份调查表。

二、班上的情况调查

1、公布班上学生平时表现情况的调查:

项目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父母帮助整理学习用品
人数
2、从这份调查表的统计中说明了什么?

学生发表看法:

(能自己主动去整理书包的同学太少了;同学们的依赖性太强了。)

3、教师小结:

大多数同学依赖父母,过着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生活。大家说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交流:

(不好。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不好。我们要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不好。天长日久,导致我们的依赖性很强,缺乏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缺少主动性,就连自己应该做的事,也不愿意做了。)

那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演一演:

明天上学要收拾书包,小强让妈妈来收拾书包, 请4位学生分两组扮演小强及妈妈 。

一组在妈妈的说服下自己收拾的。二组是妈妈收拾的 。

来到学校老师让把作业交上,一组很快交上了。二组在书包里翻了好几遍才找到。

2、说一说:

(1)你觉得哪一组的同学做的对?

(2)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

3、劳动最光荣:

(1)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自己是怎么整理书包的?

指名到台前演示。教师随机用多媒体展示:

方法一:先按书本的大小顺序装入书包。  

方法二:先把大书和小书放在一起,把本子放在一起,文具盒放在一边,再把大书和小书一起放进书包,再把本子和文具盒放进书包。这样找起来比较方便。

提提自己的书包重不重?怎么办?引导学生总结出第三种方法:

方法三:根据课程表,把当天用不到的书放在桌洞里,书包就变轻了。

(2)做一做

按照同学讲述的方法,自己试一试整理自己的书包。

学生分组整理书包,看谁整理得又快又整齐。

4、议一议:

除了学会自己整理书包,还需要学会整理哪些学习用品?怎么整理?

指名交流。

四、活动总结,提高延伸 

 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2、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五、板书设计

(一)学习用品常整理

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坚持做

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不要依赖父母

第二课时:瞧瞧我的小房间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课件播放有关房间的图片,提问:

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觉?

学生交流:

(整齐、干净、温馨、舒适······)

2、此时你心中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

我们怎么做,才可以使自己的房间也变得整齐有序,舒适呢?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二、听故事,谈启发

1、教师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故事梗概:建国后,副、中人民共和国——刘少奇,虽然整天忙着国家大事,但他从没有放弃教育子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一次,上小学的儿子源源把换下来的衣服、袜子往床上一扔叫保姆洗,后来,刘少奇知道了,耐心的向源源讲清了道理,又向班主任写信要求要让小孩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后来,源源养成了习惯,时常将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 

听完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交流:

(要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会做的事情要坚持做)

2、大家说的真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你的房间是谁整理的呢?

学生交流。

三、我是劳动小能手

1、指名有整理房间经验的同学介绍经验

首先,我把学习用品在桌子上整整齐齐的摆放好,接着把桌子上废纸等丢到垃圾桶里,再把书放在书柜里,注意书一定要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摆哟,这样桌子就收拾好了。   

桌子收拾好了,该收拾床了,首先,把枕头放好,把被子叠好,放在枕头上,接着把床单铺好,睡衣叠好放在枕头旁边,这样床也收拾好了。 

 还有什么没做呢?对了,千千万万别忘了,把书包收拾好,放在书桌上。

最后还要看一看整个房间的卫生干不干净,记得要及时清理打扫呀。

2、学生谈感受

听了同伴的介绍,你想说什么?

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播放PPT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整理房间的技巧。

四、小小设计师:

自己设计一间自己的房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房间,比一比谁是最棒的设计师。

五、活动总结,拓展提升

1、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自己做?

2、播放音乐《男儿当自强》

六、板书设计

(二)瞧瞧我的小房间

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坚持做、帮着做

第三课时:合理安排时间

一、各抒己见,感悟名言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关于时间的名言,谁愿意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象海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2、通过诵读这些名言,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交流:

(时间很宝贵;我们要珍惜时间······)

老师为你们精彩的发言感到欣慰!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计时小游戏吧,看一看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做哪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感知体验一分钟:

1、感知一分钟 

(1)闭眼睛,感知一分钟。

(2)交流:你对一分钟有什么感受呢? 

2、实践活动,感知体验一分钟

 (1)“计时一分钟,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学生汇报:

一分钟我能(                                   )。

我的感受是(                                   )。

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里,有人收获多,有人收获少?

(2)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只有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有效率。那么你每天是怎么合理安排时间的呢?

三、实话实说,走进生活

1、请你具体说一说,每天下午5:00-9:00你是怎样安排时间的?

(1)把你做这些事所用的时间和同学、老师进行比较,说说哪个时间是最合理的。

(2)通过比较,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请在“我的评价”一栏给自己一个评价,说出自己的理由。

2、除了合理安排时间,你们还有什么提高效率的好办法吗?

学生交流:

(给自己限定一个时间,给自己定个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要制定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善于有效利用零星时间······)

四、总结交流,拓展延伸

1、同学们,通过学习你的感悟是什么?

2、给自己重新制定一份生活安排表。

3、欣赏歌曲《童年》。

五、板书设计:

(三)合理安排时间

珍惜时间

合理利用、安排时间

教学反思:

要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以学生情,以情促行。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一些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天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把道德认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消化.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让学生感悟道理。让学生自由快乐的学习。小学生本来就应该快乐的学习,在思品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本课时的尝试教学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由于学生年纪较小,还是缺乏对整体房间的设计,缺少一种整体的把控,同时由于第一次尝试没有经验,并且在一种好奇心驱使下活动过程多少会带有一种新奇的感觉,同时在活动中也出现了浪费时间和资源的情况。

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个活动,既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哪么,从现在开始就要坚持下来,因为,习惯的养成就是从每件小事做起的,我们从小就不要懒惰。

本教案由峄城区榴园镇高庄小学 詹建忠老师提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