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清污分流方案(第三稿)
2025-09-26 11:06:47 责编:小OO
文档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工业园

“清、雨、污”分流系统建设规范指导书

(征求意见稿)

一、名词解释:

1、清下水:污染物浓度未超出清下水排放标准的水体,如企业未被污染的冷却循环水、蒸汽冷凝水等可以循环使用或综合利用的净水。

2、初期雨水:顾名思义就是降雨初期时的雨水,一般初期降雨时间取小雨15min、大雨30min以前,由于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含量高,应当及时切换至事故应急池内收集。

3、污水:

(1)生产型废水:在反应装置中产生的废水。

(2)非生产型废水:地面冲洗水、真空泵废水、离心废水、抽滤废水、废气吸收液、生活废水、实验室废水、罐区泄漏废水以及事故应急产生的尾水等。

4、清、雨、污分流:是指将清下水、雨水、污水利用不同的方式收集、输送、排放。

5、事故应急池:是化工企业在发生事故、检修等特殊情况下,暂时贮存排除废液的水池,如应急消防水、初期雨水、超标清下水、罐区应急水等。

二、总体要求:

1、企业必须规范建设“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系统,并保持正常使用。

2、原则上,企业清下水不得排入明渠水系,若确需排放的企业必须向园区环保分局、污水处理厂申请同意,且清下水排放口必须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与园区监控中心联网。

3、企业排放的雨水、清下水必须达标,对超标排放的实施严厉查处。

4、原则上,一个企业只允许设置一个雨水(清下水)排放口、一个排污口(通向园区污水处理厂的“一企一管”),即“一企两管”。若确需设置多个雨水(清下水)排放口的,须向园区环保分局、污水处理厂申请同意后方可建设,严禁私设排放口。

    5、雨水(清下水)、污水排放口应符合“一明显,二合理,三便于”的要求,即环保标志明显;排污口设置合理,排污去向合理;便于采集样品、便于监测计量、便于公众参与监督管理。 

三、具体实施规范:

(一)收集

企业清下水、污水必须通过管道有效收集、输送至规定的收集系统内;原则上,企业雨水必须使用地面明沟进行收集、输送。

    1、雨水收集:考虑到园区土壤及天气因素,企业雨水收集管沟须采样混凝土浇筑方式建设,且雨水收集系统与生产车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雨水管沟及其收集池(排放池)的深度、宽度要考虑企业的面积大小、事故应急尾水量、雨水量以及液位差等因素,确保雨水、事故应急尾水等能够自流至收集池内;雨水沟必须设置有效的防护措施,不得有清下水进入雨水管网,严禁有污水混入雨水管网。原则上,正常状态下,雨水沟应当保持干燥状态。采用地下管道收集雨水的,必须报园区环保分局、污水处理厂申请同意后备案,且须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

2、清下水:企业蒸汽冷凝水必须建设封闭系统进行收集,不得进入雨水收集系统;冷却循环水等清下水必须使用管道收集。

3、污水:

生产型废水:企业须按照车间项目废水的不同性质(如:高盐高浓、低盐高浓、低浓废水、高氨氮、强酸、强碱等),建设相应的收集池(储罐)并粘贴标识标牌,并采用固定管道,将废水输送至对应的收集池(储罐),实现对车间废水的分类收集。

非生产型废水:

地面冲洗水:车间地面冲洗水可通过车间内四周管沟收集自流至对应的收集池,且管沟内须做防腐处理。车间至车间外收集池之间,须设置明管输送废水,严禁通过明沟或暗管方式自流。但对于有无组织废气挥发的废水,车间内必须采用管道收集。

生产辅助设施废水:各车间相似功能设备需建设统一集中的固定区域(如:离心机区域、抽滤装置区域、真空泵区域、废气吸收装置区域等),每个功能区域必须设置围堰,围堰区域内做防腐处理。生产辅助设施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必须采用管道收集至对应的车间收集池(储罐)内,不得自流至围堰区域内。

生活废水、实验室废水:必须建设相应的收集池,采用明化管道收集至相应的收集池内。

罐区泄漏废水、事故应急产生的尾水:原则上,能够利用雨水系统收集至事故应急池内。

(二)输送:

清、雨、污水输送管道必须设置清晰的流向标志表示。

1、雨水:雨水采用自流方式进行输送,面积较大的企业,可以考虑在厂区适当的位置建设“雨水井”,以解决长距离建设液位差的问题,确保所有雨水最终能够自流至雨水收集池内;雨水收集系统与应急池之间必须设置切换阀门,确保初期雨水、事故应急尾水等能够收集、输送至应急池内。

2、清下水:清下水须采用固定管道、动力、架空方式输送至循环水池进行回用(或其他方式进行综合利用),严禁直排至雨水管网。

3、污水:各类废水经有效收集后,采用固定管道、动力、架空方式输送至污水站,污水站需有专门对应的收集设施。污水收集池(储罐)需按照废水特性做相应的防腐处理,池体容积建设偏小时,动力泵需设置“液位自动开停”装置,确保废水及时输送至污水站。

(三)排放:

鼓励企业在雨水排放口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并与园区监控中心保持联网。雨水、清下水排放口处安装的在线监控装置包括:自动阀门、数据采集仪、视频监控系统、自动采样器、流量计、pH以及COD在线检测仪等在线监控装置。

1、雨水排放口设置:雨水排放须经雨水收集池(排放池)收集后采用固定管道、动力、架空方式排放至指定明渠段面,逐步取缔通向园区雨水管网的排放口。企业必须封堵所有未经园区同意的、通向厂区外的排放口(自流口),包括原先北区企业设置通向监控井的自流口。雨水排放口须设置在地表以上,并架设探照灯,设置雨水排放口标志标牌,以便于社会公众的监督。

2、清下水排放口设置:确需排放清下水的企业,清下水须经循环水池或清下水池收集后,利用企业雨水排放口排放清下水,且设置清下水标志标牌。

3、污水排放口设置:厂区所有废水经“分类收集、分质处理”,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通过“一企一管”输送至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严禁企业私设管道将废水排入外环境。

四、企业日常监管

1、企业必须设置“清、雨、污”分流系统巡查制度。定期安排人员进行巡检并留有记录台帐。

2、企业必须实施雨水(清下水)排放的自检制度。每次排放雨水前须对排放池内的雨水进行采样监测(主要检测pH、COD、氨氮等因子),并建立记录台帐,严禁将超标雨水排入明渠。

3、企业必须建立车间考核制度。由专人对车间进行定期考核,查找“跑、冒、滴、漏”的点源,并建立记录台帐,及时落实车间整改,对不能及时落实整改的车间,实施全厂通报并与奖金挂钩。

五、分局日常监管

1、建立企业车间包干责任制度。对废水、清下水未有效收集,进入雨水管沟的车间,实施限期整改,限期未整改到位的车间,实施停产整治,直至整改完成。

2、建立企业雨水(清下水)监督性监测制度。定期不定期对企业雨水(清下水)池进行采用监测,比对在线监测数据,对于多次或长期监测数据超标的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落实企业整改,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法律法规实施行政处罚或移交。

3、定期对企业周边环境进行排查。清查企业是否存在通向外环境的排放口(自流口),一经发现,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企业整改,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法律法规实施行政处罚或移交。

4、对企业“清、雨、污”分流系统开展不定期突击检查。尤其在雨季,检验企业“清、雨、污”分流系统的整改成果。对于检查出的问题,须及时落实企业整改,确保“清、雨、污”分流系统正常运行“常态化”。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