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2025-09-26 11:05:48 责编:小OO
文档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

2、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    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    D.课桌的高度为1.2m

3、小军同学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线偏左.此时他应该(    )

A.将游码向右移动,至横梁再次平衡

B.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C.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D.将右盘砝码再减少一些

4、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6、如图所示,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则小车    

A.将运动得越来越慢    B.将立即停止运动

C.将继续向前匀速运动    D.受到的摩擦力将越来越大

7、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其中错误的是(    )

A.图(甲)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图(乙)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抽气减压,水再次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C.图(丙)用吸管喝饮料时,瓶里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

D.图(丁)洗手盘下方弯管的水密封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8、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9、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10、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该现象说明了(    )

A.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11、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先下降后上升

12、某用电器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大约为4 A,该用电器可能是 (    )

A.手机          B.节能灯    C.遥控器     D.电饭锅

13、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14、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所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m甲>m乙                             B.ρ甲<ρ乙,m甲<m乙

C.ρ甲=ρ乙,m甲>m乙                             D.ρ甲=ρ乙,m甲<m乙

15、小刚使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为12.3cm,关于该测量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的

B.该结果中的“3”不是估读的

C.是用最小刻度为1cm的刻度尺测量的

D.该结果不存在误差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1=10N作用下,木板甲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块乙相对于地面静止,已知此时墙壁对物块乙的拉力F2=4N.则木板甲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________N.

2、质量相同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3、运动员用力拉开弓,弓被拉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松手后;拉弯的弓能将箭射出,说明力还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

4、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________而成的;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___,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5、进入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气味主要来自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这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说明甲醛分子在做________运动,这种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加剧”或“减缓”).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请在图中画出使轻质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时所需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下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用s1代替);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

(3)汽车的速度v。

2、如图所示,一正方体物块边长为10cm,漂浮于足够高的底面积为S0的盛有足量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有1/5体积露出水面。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求:

(1)该物块受到的浮力;

(2)该物块的密度;

(3)若未投入物块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0。试求出物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1和物块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2;

(4)若物块漂浮时与未投入物块时比较,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200Pa,物块浸没时与物块漂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为30:29,则未投入物块时容器中水的深度是多少?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C

2、C

3、A

4、A

5、D

6、A

7、C

8、A

9、B

10、B

11、A

12、D

13、C

14、D

15、C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6

2、熔化    保持不变

3、形状    运动状态

4、凝华    凝固

5、永不停息的无规则    加剧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

2、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大于    B    软管或橡皮膜漏气    不可靠的    应保证金属盒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一样

2、11.0    放大    投影仪    左    变小    下    左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 680m; (2) 325m; (3) 15m/s

2、(1)8N(2)0.8×103 kg/ m3(3)F0+8 N; ( F0+10)/ S0Pa (4) 0.125m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