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马氏文通》的内容及其重要贡献
2025-09-26 11:01:18 责编:小OO
文档
《马氏文通》的内容及其重要贡献

作者:杨娟丽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1期

        摘要:作为汉语语法研究者的必读书目,《马氏文通》为汉语语法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马氏文通》的内容,第二部分先从这本书的内容、它在汉语语法史上的地位以及马建忠的个人优势等方面分析了《马氏文通》给汉语语法研究的经验,然后通过剖析其不足之处,总结了《马氏文通》给汉语语法研究带来的教训。

        关键词:《马氏文通》;汉语语法;经验;教训

        马建忠作《马氏文通》奠定了中国语法学的基础。众所周知,《马氏文通》在中国语法史上举足轻重。学习《马氏文通》的内容,探索它对于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将为我们的汉语语法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和思路。

        一、《马氏文通》的内容

        《马氏文通》全书内容丰富,结构宏伟。分上下两册,共10卷,上册六卷出版于18年,下册四卷出版于19年。书的内容分三部分,首正名,次字类,再次句读。卷一正名,为书中提到的语法术语下定义,给出了较为明确的界说,共23条界说,词类方面10条,句法方面13條,以使文章中的各名称名正而言顺,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会。卷二至卷九为字类,他先将汉字分为实字和虚字两大类。其中前五卷依次介绍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五类实字,后三卷则论述了四类虚字介字、连字、助字和叹字。卷十论句读,是句法的总论,也是全书的本旨。《马氏文通》不仅指明了实字和虚字的类别,而且关注实字充任的句子成分“词”和名字、代字在句读中的“位次”,还对句读、顿的结构及其运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本书用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规律,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语法学专著。

        二、《马氏文通》对于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

        (一)《马氏文通》给汉语语法研究的经验

        首先,就《马氏文通》的内容来说。这本书第一次对古汉语语法材料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书中的古汉语语法材料上自春秋下迄唐韩愈,足见其调查研究的广泛了。吕叔湘在1983年的“重印《马氏文通》”序中指出该书的价值还在于它能广收例句、摆出矛盾,他说:“《文通》收集了大量的古汉语例句,大约有七千到八千句。比它后出来的讲古汉语语法的书好像还没有一本的例句有它的多。这些例句里边有不少,作者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分析。但《文通》把他们摆了出来,而后出的书,包括我自己的,却把它们藏起来了。”可见,《马氏文通》例句丰富的特点值得肯定。

        其次,《马氏文通》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在我国语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开创了汉语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汉语由传统语文学研究向现代语言学研究发展进程这一开创性的历史功绩是值得肯定的。何九盈从三个方面指出其完整性的体现。第一在于组织结构,书中谈到了汉语的九个字类,七个词类,六个次,以及顿、读、句,第二在于概念模式。马建忠重视概念,首卷正名,并说:“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语曰:‘必也正名乎。’”这种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第三在于马建忠的语法观,也就是《马氏文通》的理论基础。马建忠认为各族语言的语法规律既有其相同之处,也有其各具特色的地方。何九盈认为《马氏文通》第一次系统地揭示了古汉语语法的特点。虚词和语序是汉语最主要的语法特征,马建忠对虚词和语序予以高度重视,在书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而且还提出了“助字为华文所独有”的观点,他确定了助字范围,这也得到了后世语法学家的普遍认同。

        最后,马建忠的治学方法和态度也值得后人学习。我们知道,马建忠15岁以前一直学习旧学,“通经史”,后来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学习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且学会了英文、法文和拉丁文、希腊文。这《马氏文通》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氏文通·后序》指出:“斯书也,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证繁引以确知华文义例所在。”后来,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也肯定了马氏的这一做法。换言之,马建忠是在继承传统训诂学重视虚词研究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语言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中西结合而后写成《马氏文通》。《马氏文通》的源头一方面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训诂学,另一方面也借鉴了西方语法的经验。在语言学领域,这种治学方法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此外,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马氏治学的严谨态度给予高度评价。由此可见马建忠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为后来人树立了榜样。

        总之,《马氏文通》是一部引进国外新学科的开创性的著作,它不但开辟了我国语法学的新纪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而且它的不少分析至今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言语法之类的著作中鲜有超越它的。现在我们研究汉语语法仍然应该先学《马氏文通》,它那众多的资料和精辟的分析能给予我们很大启发。

        (二)《马氏文通》给汉语语法研究的教训

        《马氏文通》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语言学界肯定了它的巨大贡献,同时也涌现出不少批评和质疑的声音。这些批评主要是指责马建忠“生搬硬套”“机械模仿”西方语法学的理论和框架。但其实这样的批评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马建忠的模仿是他在书中声明了的,而且这种模仿恰恰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途径,这正是他引进国外学科,开创汉语研究新领域的一种方式。

        当然,《马氏文通》确有其不足之处,但这些不足实属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所致,是科学发展中的必然。然而这也不失为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另一种形式的贡献,成为后世语法研究的前车之鉴,可以帮助后人少走不少弯路。马建忠在《文通·序》中也表达过这样的愿望,我认为《马氏文通》的不足之处大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概念模糊,模棱两可。比如,书中用“字”同时表达汉字和语词两个意义,虽然读者在具体的语境中能够分辨出来,但终究会在理解和表达中造成障碍。而且,书中所说的“句”“读”纠葛不清,疑义较多。作者不曾讲清楚,读者也很难弄明白。最重要的是,作者一面声称“字无定义,故无定类”,一方面又提出了假借说。既然字无定类,何来假借之说?这本身就自相矛盾了。

        第二,系统杂糅,不够科学严谨。书中的“次”和“词”都用来分析句子成分,却又界限不清。马建忠在书中不仅用到了“起词、止词、表词、转词”,而且提到了“主次、宾次、偏次、同次”,这本是作用相似的两套分析系统,作者在使用时交叉错杂,界限不分明,论述不清晰。此外,马建忠在《文通·例言》中就指出:“是书本旨,专论句读,而句读集字所成者也。”可见,马建忠非常重视句法,前面的词法也是为后面的句法服务的,但要讲句法,却不曾涉及到单句复句等相关概念,这显然缺乏一定科学性。

        第三,例句庞杂,错误频出。前面提到《马氏文通》的一大特色就是例句多。但是“过犹不及”,例句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作者处理得并不好。比如,书中没有划分例句的时代,论述也比较笼统。此外,书中因资料不全或误解文意导致的理解和分析的失误也不少。

        《马氏文通》作为中国语法学的奠基之作,其开创性的历史贡献为人们所广泛认可。在对《马氏文通》的研究过程中,语言学界毁誉不一,但其实简单的批评和赞美都不可取,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马建忠和他的《马氏文通》,从中学习经验教训,因为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它对于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是汉语语法研究史上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马建忠.马氏文通[M].商务印书馆,2007.

        [2]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M].商务印书馆,2008.

        [3]郭锡良.马建忠和《马氏文通》——纪念《马氏文通》出版90周年[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01):1-5.

        [4]郭锡良.再谈马建忠和《马氏文通》[J].中国语文,1998(06):432-434.

        [5]李宇明.《马氏文通》新评[J].古汉语研究,1993(04):33-36.

        [6]王海棻.《马氏文通》研究百年综说[J].中国语文,1998(05):335-345.

        [7]方平权.一百年来的《马氏文通》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9(02):65-71.

        [8]李衛芳.《馬氏文通》“字類假借”之研究[D].南京大学,2012.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