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四年级数学小数除法
2025-09-26 11:00:22 责编:小OO
文档
小数除法

精打细算1课时

参观博物馆1课时

打电话2
人民币兑换1
动物乐园1
电视广告2
练习四2
01课题:精打细算

  内容:p65

课时: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明确问题。

二、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

交流方法:1、估算:11.2<8×2

          2、积的小数位数(  )×8=11.2 一位小数

          3、元转为角化整数乘法。

          4、商不变的规律。  

2、讨论:问题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

         问题2、除不尽怎么办?

3、总结: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三、巩固练习。

P65,试一试。

  教学反思:

02课题:参观博物馆

  内容:p66~67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法整数,商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具体情境:中发展估算意识。

4、正确掌握已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在组织学生探索时,由于学生已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算,再组织交流。在试算前,可以估计一下得数的大致范围,最后与得数进行对照,既检验了结果的正确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习惯。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如教材中用红色表示补0的地方,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三、巩固与应用

学生尝试做书P67/试一试

集体校对。并让学生提出在计算时问题。

书试一试第2,3,4把手作为回家作业。

四、总结。

教学反思:

03课题:打电话

  内容:p68~69

  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部门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创设“打电话”的情境,问提问生活中有哪个同学有打长途电话的经验。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

组织学生探索如何计算4.83÷0.7和45÷7.2的得数时,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与应用

1 试一试: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2。7÷7。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2 练一练/1,2,3

补充练习:

.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5=□÷325 161÷0.46=□÷□

2.笔算。

6.84÷0.912 25.84÷1.7

99.6÷41.5 220.5÷147

3.判断。1.44÷1.8=8 11.7÷2.6=45 4.48÷3.2=1.4

4.

180
18
1.8
÷ 25
2.5
0.25
 
 
 
13.5÷ 30
0.3
0.03
 
 
 
四、总结。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有针对进行讲解。

 教学反思

04课题:人民币对换

  内容:p71~72

  教学目标:1, 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中国银行2003年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与应用

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

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2、练一练:P71/1,2,3,4

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7,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纪末2元,因此11元港币不够。

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

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

近似值.

第4题:这是求近似值在其他问题中的应用,在这里不能四舍五入,而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因此,本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05课题:动物乐园

  内容:p72~73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过程: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材创设了黑板报中有关小动物的一些资料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资料提出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放手让学生计算73+3和9.4÷11的商,学生算一算时间后,可能就不住下除了,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不往下除了?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草不尽;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介绍循环小数的写法时,如果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

三、巩固与应用

书P73

第1题,辨认哪些是循环小数。其中4。2525,小数部分虽然有两个数字重复出现,但是它没有删节号,说明是锄 尽的,就不是循环小数。此类习题教师不必过多不充,

第3题,这道题的得数是循环小数,题中要求保留三位小数,即1。667千米。

四、总结。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07课题:电视广告

  内容:p74~75

  教学目标:1、体会小数混合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

(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创设计算电视广告费的情境。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让学生看懂问题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

   学生的解答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学生可能会分步计算,也是可以的。以学生所列综合算式为例,研究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脱式步骤,说明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

三、巩固与应用

试一试:

第1题:其中第2小题是带有中括号的算式题,指导学生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回忆一下四月份有多少天,再解答。

练一练:

第1题:要求学生脱式进行计算。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张收费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让学生解答。

第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能获得哪些问题,再解答。

四、总结。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重点讲解。

教学反思:

08、课题:练习四

课时:P76~78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除法计算。

课时:2

教学过程:

第1题:要求学生口算。在小数四则计算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但在速度上不做硬性要求。

第2题:要求学生计算并验算,小数四则运算的验算方法和整数四则运算是一样的。

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然后再算一算。

第4题:先让学生找一找规律,并说一说是怎样找到的,再按照规律填数。其规律可以是前一个数除以2。5等于后一个数,两个方格中填0。4和0。0。

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学生说一说什么单价,再解答。

第6题: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

第8题: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可以提出一个大“中国结”多用多少米彩带?

第9题:脱式解答,有的题目学生能用简便方法,应以予以鼓励。

第10题:由学生看懂图意并进行解答。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