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砖砌体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2025-09-26 11:01:32 责编:小OO
文档
一、砖砌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1.现象:

砌体水平灰缝饱满度低于80%,竖缝出现瞎缝。砖在砌筑前未浇水湿润,干砖上墙,或铺灰

长度过长,致使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2.原因分析

(1)低强度等级的砂浆,如使用水泥砂浆,因水泥砂浆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操作者用

大铲或瓦刀铺刮砂浆后,使底灰产生空穴,砂浆不饱满。

(2)用干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且与砖的粘结力下降,而干砖表面的粉屑又起

了隔离作用,减弱了砖与砂浆层的粘结。

(3).用铺浆法砌筑,有时因铺浆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

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

3.预防措施

(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

(2)改进砌筑方法,不宜采用铺浆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砌筑方法。

(3)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必须控制铺浆的长度,一般气温情况下不得超过750㎜,当施工气温超过30℃时,不得超过500㎜。

(4)煤矸石砌块严禁浇水,砌块含水率应控制在15%以内,并进行干砌。

(二)墙体留槎形式不符合规定,接槎不严

1.现象:

砌筑时不按规定规范执行,随意留直槎,且多留阴槎,槎口部位用砖渣填砌,留槎部位接槎

砂浆不严,灰缝不顺直,使墙体拉结性能严重削弱。

2.原因分析

(1)操作人员对留槎形式与抗震性能的关系缺乏认识,习惯于留直槎,认为留斜槎费事,技术

要求高,不如留直槎方便,而且多数留阴槎。

(2)施工组织不当,造成留槎过多。由于重视不够,留直槎时,漏放拉结筋。

(3)后砌120mm墙留置的阳槎不正不直,接槎时由于咬槎深度较大,使接槎砖上部灰缝不易塞严。

3.预防措施

(1)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考虑。外墙大角尽量做到同步砌筑不留槎,

以增强墙体的整体性。纵横墙交接处,有条件时尽量安排同步砌筑。

(2)当留斜槎确有困难时,应留引出墙面120mm的直槎,并按规定设拉结筋,使咬槎砖缝便

于接砌,以保证接槎质量,增强墙体的整体性。

(三)砌体裂缝防治措施

1.现象与原因:

由于填充墙体不均匀下沉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常使填充墙表面、墙体与框架梁交接处产生一

些不同性质的裂缝。对于墙体因墙体下沉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必须高度重视,一旦裂缝

出现,有可能导致墙体的倒塌破坏,后果相当严重。

2.预控措施

(1)底层窗台在窗台标高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厚度不小于80mm,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8mm,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房屋两端顶层砌体沿高度方向应设置间隔不大于500mm的配筋砌体,或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为12Omm与墙体同宽的钢筋砼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的端

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

(3)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b7.5。

(4)钢筋砼阳台栏板、扶手钢筋必须与结构墙体有可靠拉结措施,拉结筋必须予埋;金属栏

杆、扶手,必须与结构墙体有可靠的锚固措施。

(5)门垛或窗间墙小于360mm时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6)内外墙体与砼柱、梁交接处,用1mm厚钢板网搭接宽度≥200mm(网眼尺寸不小于10mm×10mm);抹灰或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

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

(7)采用专用砂浆。

(8)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砂,严禁使用细砂和混合粉。

(9)砌体应灰缝饱满密实、组砌方法正确、接槎规范、拉接筋敷设符合要求(砌体质量控制

等级为B级)。

(10)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严禁在砌筑现场加水二次拌制。

(11)填充墙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 1.2m,待前次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一日砌筑

高度不宜大于 1.8 m。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30~80mm的空隙,至少间隔10天后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塞实。

(12)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3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20d。

(13)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14)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20mm×20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取出木条浇水湿润,干燥后再用1:3膨胀水泥砂浆嵌实。

(15)当门窗洞口上至梁底距离小于200mm时,门窗过梁应与结构梁整浇。

(16)上料口、过人洞封堵时,顶端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填实。

(17)严禁在承重砌体上开凿横槽;严禁在已砌筑完成的门垛、窗间墙上开凿线管槽和接线

盒孔洞;如设计上有布置的,必须在砌筑时预埋或留置孔槽。在砌体上开槽时应采用机械切

割;管道埋设完毕后,回填应采用适当材料,填封密实牢固,抹灰层应设置金属网。

(18)配电箱预留洞上的过梁,应在其线管穿越的位置预留孔槽,不得事后打凿。消防箱、

配电箱、开关箱等背面的抹灰层应采用防止开裂的措施。

(19)冬期施工的外墙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砌筑工程的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外加剂法,且宜将砂浆强度等级按常温施工的强度等级提

高一级。围护外墙不宜冬期施工,如因特殊情况,应有相应保温措施。

b.拌合砂浆应采用两步投料法,水温不得超过80℃(一般40℃为宜),砂浆出罐温度不得超过40℃,使用温度不应低于5℃。

○3.拌制砂浆用砂不得含有冰块和大于10mm的冻结块;砌筑时不准随意往砂浆内加热水,砂浆应随拌随用,不应积存,以免冻结降低砌体强度。

○4.砖在砌筑前,应清除冰霜,遇水浸泡后受冻的砖不能使用;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

制;石灰膏应防止受冻,如遭冻结,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拌制砂浆用的砂,不得含有冰

块。

c.砌体工程施工时,砂浆稠度应适当加大,一般可控制在约10—12mm;视气温和日照情况,砌体用砖块可少量浇水湿润,浇水不宜过多,且随浇随用,砖表面不得有游离水。在气温低

于、等于0℃条件下砌筑时,可不浇水,但必须增大砂浆稠度。砌筑时应注意砌体与砂浆的

挤揉。

d.冬期施工中,应调整作息时间,砌筑在日出后两小时进行,日落前两小时休工,每日砌筑

高度不宜超过 1.2m,做好覆盖保温工作。

e.冬期施工砂浆试块的留置,除应按常温规定要求外,尚应增加不少于1组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测试检验砂浆强度。

f.外墙面施工操作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C。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