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中英语新旧课标对比分析及心得体会
2025-09-26 11:00:54 责编:小OO
文档
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及心得体会

    作为指导各学科教、考、评的纲领性文件,新课程标准的发布自然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应该及时针对颁布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部分内容变化进行教学上的更新与改进,读过新课标后,我有了以下的粗浅理解。

一、课程设置变化

2003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而2017课程标准采用的则是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模式。这一变化进一步优化了高中英语课程结构,丰富了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张扬个性,发挥优势。

二、课程结构变化

2003标准以目标分级的方式设计课程,基础教育英语共分为九个能力级别,高中阶段设有六到九级,其中七级为所有高中学生的毕业要求,八级和九级仅供有兴趣和有潜能的学生选修。必修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及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求。而2017新标准则以三级水平来划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项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发展。其中必修课程为全修全考,旨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为选修选考,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选修课为选而不考或选而备考,旨在为学生就业或高校录取提供参考。

2003课标必修课程共计10个学分,按模块1-5的顺序开设,每个模块2个学分、36学时(每周4课时),学生修满10个学分,达到7级目标即符合英语学科高中毕业要求。2017新课标必修课程共计6学分,必修课程为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旨在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也是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英语学业质量水平。选择性必修课程共计8学分,供有兴趣和升学考试需求的学生选修,与必修课形成递进关系,学生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的8个学分后,方能参加高考。而选修课程则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选修课程可以是国家设置的课程,也可以是学校根据校情开设的校本课程。

2017新课标课程结构变化用意非常明显,既希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学科知识基础,又希望能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规划职业提供准备。这种变化体现了新课标尊重学生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思想。

三、课程内容变化

      2003课程标准英语课程内容包含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要素。而2017新课标的英语课程内容则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新旧对比,发现新课标课程内容多了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文化意识则被修改成了文化知识。这种变化表明,今后的英语教学将更加注重真实语境下的语言教学,语料也将更加丰富多样。文化知识要求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这就告诉我们,英语教学不单纯是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还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与鉴别提升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相比之前,这种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由表象走向内里,由浅显走向深入。

总体而言,2017高中英语课标坚持”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关联性”四个原则,始终围绕“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学科核心素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等关键词进行整体设计。

四、个人心得体会

新的标准出台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使我国蓬勃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新的高中课程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英语课程更加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对高中英语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该如何有效应对呢?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们可以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上课时有目的讲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识和趣事。课后多和学生交流接触,了解学生的需要,适当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如“英文歌曲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既能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性与积极性。

    让零基础学生开始去认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英语中来,则可事半功倍。有一次,我把班上的几个热爱打游戏游戏的学生叫起来回答英雄联盟中游戏提示的英文单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时,他们兴趣高涨,当我解释到这些单词的真正含义是,当他们理解了这些常听到的英文提示的真正含义时,他们才顿悟:玩,也要懂英语。事后,我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可见,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2.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和课堂的导入法是密不可分的。

2.1温故引新法

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复习一下旧的知识,是大多学科常用的一种导课法。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温故”可引导学生应用自己理解的知识由简单到复杂,沿着台阶状的问题步步上升、层层深入,在生生、师生讨论中最终“知新”。

2.2趣味导入法(必修一Module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

文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很重要。我在上课的时候就这样:

T: Present some pictures of students about tourist attractions.

T: Do you like traveling?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se picturesque places?

S: Yes.

T: Why do 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to travel, even some of them traveling abroad?

S: People travel for different purposes: to enjoy the beauty of nature; to relax ourselves ...

T: OK, now let’s enjoy more pictures in the world.

五、结束语

当今的英语课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细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智慧的灵光在互动中闪烁,真诚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进而构建一种和谐、有效的英语课堂。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