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银行××支行年度培训方案
2025-09-26 11:14:08 责编:小OO
文档
**银行**支行2014年度员工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支行业务建设,着力提升各类培训的过程跟踪和结果考核,切实提升培训整体效果,根据《**银行2014年培训计划》(****〔2014〕***号)文件要求,结合支行战略发展和业务需要,支行制定了《**银行**支行2014年度培训计划》,明确支行人才培养目标,加大讲师选拔和培养力度,推进业务课程资源建设,不断提升支行全体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

一、培训方案编制原则

(一)总行导向原则。严格按照总行及各条线年度培训计划的要求,对培训项目、学分、积分、培训时长及培训效果等进行组织、跟踪与考核,并结合支行培训需求保障量与质的双重达标。

(二)务实有效原则。在整个培训方案的编制、实施和考核过程中,要始终确保求实、求精,并采用创新性的培训管理方式对培训全过程进行管理,提升培训效果。

二、培训目标

2014年度培训目标的设定分为条线及部门培训目标与个人培训目标。

(一)条线培训目标

**支行各条线培训执行率不低于95%;各条线学分考核合格率不低于95%; M-learning平台人均学习微课程数不少于200门,且达标率不低于95%;

(二)个人培训目标

每位员工2014年度网络培训学分须完成40学分,其中,必修学分不低于20分;员工M-learning平台每月人均学习微课程数不低于25门(从5月份开始计算数据),全年完成不低于200门微课程。

三、培训计划

综合部、业务管理部和交易银行部负责组织全行员工的相关培训,培训内容为总行文件、风险案例、营销技巧以及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其他金融知识等。具体培训安排详见附件一。

(一)培训需求的制定。支行根据年初各条线的全年培训计划,制定出支行全年培训计划(祥见附件二)。培训内容必须涵盖包括但不限于总行文件、风险案例、营销技巧以及业务工作相关的其他金融知识等。

(二)培训对象的覆盖。综合部根据培训内容确定相应培训对象。支行以资源共享的原则开展培训课程,为促进支行业务发展,进一步提升员工学习积极性,培训课程采取自愿报名、自主选择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充分给予员工培训课程自主选择权。

(三)培训内容的设计。各部门要围绕年度重点工作、重点发展业务和重点提升技能设定培训课程和内容,要把培训作为推进各项工作重要抓手,秉承一切为了提升支行业务发展的中旨,避免为了培训而培训现象的发生。

四、培训管理

(一)培训制度

   支行建立培训联络小组,由各条线业务骨干组成,具体如下:

部门公司部零售部个人部业管部运营部综合部
联络人
每月25日前,各联络员向综合部培训岗报送每月培训档案,具体包括每个面授课程的培训通知、《培训签到表》、《课程质量评估表》、培训教材/讲义、学员考核材料(试卷/答卷)、学员成绩单、活动报道、每月培训计划的执行、每月重点培训情况和每月讲师贡献度积分统计。综合部培训岗做好整理归档工作,及时做好每个面授课程的评估反馈工作。

(二)内训师管理

1.讲师工作职责。负责主讲课程的开发和题库建设工作,完成

有关课程的讲授工作,辅导员工进行日常业务操作,帮助其控制相关风险,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

2.内训师的选拔机制。支行为了营造“人人争当内训师”的

良好竞争氛围,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各部门应积极鼓励员工参与竞聘。内训师入选名额为条线员工总人数8%以上,可通过员工自荐和条线推荐两种方式报名,支行根据报名和条线推荐情况,经支行行长办公会议讨论后,确定获得讲师资格人员,并发放讲师聘任证书。

年度内综合部负责组织内训师选拔专场,按照课程教材、课程授课、互动情况等内容填写《聘任会评分表》(祥见附件三),按照成绩排名先后录取。

3.内训师考核机制。支行内训师按年度积分制管理方式,激励讲师对培训工作做出持续的累积性贡献,具体考核和激励办法如下:

考核积分参照表:

考核项目考核计分备注
授课次数1分/次积分按照月度进行累加,年底计算总分,下一年度自动清零。
课程评估根据学员填写的《课程质量评估表》进行确认评分≧95分

2分/次
85≦评分﹤95分

1分/次
评分﹤85分

0
总行级各类竞赛参与一次得1分;获奖再加5分
支行讲师激励办法:

①物质奖励

A.讲师按年度积分排名,前三名有额外现金奖励,标准为:第一名现金    元;第二名现金     元;第三名现金    元。

B.每年教师节全体内训师将获得由支行准备精美礼品。

②精神激励

支行对优秀讲师进行全行发文通报或现场表彰;并针对优秀讲师在支行文化墙进行专栏宣传,树立内训师的个人形象和品牌。

③晋升激励

总行组织讲师比赛荣获奖项的且在支行讲师积分排名前五名的,该员工在支行岗位竞聘时不受    、且在年度员工等级考核中予以优先考虑;

(三)培训课程过程管理

2014年培训工作主要是贯彻总行重要培训任务并且结合支行经营管理需要,结合各业务条线发展的实际需要,系统分析员工培训需求,制定全行性培训计划。

 (一)充分课前准备。各类培训实施前,培训联络员及时与综合部培训岗联系,应提前做好培训前各项准备工作,如学员通知、讲师通知、场地的预约和布置、教具的准备、课程内容的审核、讲义和教材的制作、课程效果评估资料准备、课程考核资料的准备等。

培训课程若有临时性、变更性的需求,联络员可通过编外计划表上报至综合部培训岗。

(二)严密过程跟踪。于本年度12月底前,收集并汇总全支行各类培训,于明年年初制定支行年度培训计划,并对各条线、部门的培训,一律统一管理,统一追踪,定期抽查。

培训过程中,培训联络员应落实好学员签到工作,组织学员填写《培训签到表》,维护课堂培训纪律、并注意培训现场互动环节,并做好培训现场的拍照留档。

(三)严格结果考核。重点是如何提升培训效果,如何真实掌握员工的培训效果。今年支行将继续优化并开展员工业务综合能力考试,以制度倒逼效果。

培训结束后,培训联络员应分两个层面对培训效果进行统计。第一,课程和讲师层面,所有面授课程结束后都要求学员对课程质量进行评分,进行分数汇总。第二,课后通过开展多种形式进行效果监测,包括但不限于考试、电话问答、现场问答、业务操作跟踪等多种形式的成果检测。联络员在培训后3个工作日内将课程效果评估结果报送至综合部培训训岗,培训岗汇总后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培训讲师、联络员、各条线负责人,便于讲师在下次培训中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培训训岗每月定期将各条线课程培训跟踪情况汇总后反馈各条线、上级主管及行长室,员工培训检测结果将纳入员工年终考核。

**支行培训工作的整合优化不仅仅是支行内训师品牌的建立,更重要的是提高全体员工队伍素质,加强支行业务处理效能,以提升整个**银行**支行的区域竞争能力。

附件一:支行培训安排

月份培训内容(侧重面)培训人培训目的
一月1、配合年初风险排查工作,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授信客户风险防控,培养风险意思。包括风险排查工作底稿撰写、风险防控文件学习以及案例讨论。

2、合规系统运用及合规考核学习,以及日常合规工作落实,提升合规工作高度。

3、个人业务优质产品介绍(大额分期、商英卡及个人理财等)

4、公司银行部客户经理的营销话术及模拟利润的计算;

5情景模拟训练,

支行部门经理、个人部经理、业务管理部、公司银行部客户经理1、细化工作内容、培养业务人员风险意识,增强风险把控能力;

2、提升合规工作高度。

3、提升业务人员的知识面及销能力

二月
三月一、安全知识培训

1、防抢演练

2、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3、保安擒敌技能培训

二、业务知识培训

(一)技能培训:

1、财务报表分析及案例解析;

2、票据产品培训;

3、行业分析。

(二)产品类:

1、日常产品类业务培训,包括贸易融资产品、理财、网银、国际业务、资金业务等,采用PPT教学、案例学习等;

2、跨条线产品学习,个人业务产品、公司部产品。

丰富业务人员知识面。

(三)营销类

1、礼仪、营销话术培训;

2、客户经理营销技巧与营销案例培训;

3、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安排设计培训。

三、素质培养:

1、企业文化培训;

2、职业道道及职业操守培训;

3、社会信息、新闻交流讨论。

支行部门经理、其他部门业务骨干、条线内人员交叉培训、总行监察保卫部1、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2、强化业务人员工作技能;

3、丰富业务人员知识面。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1、培训效果反馈,包括参加人员反馈及成果检查;

2、查缺补漏,完整全年培训计划;

3、根据年末工作安排再制定相应的培训,以业务交流为主。

目的是反馈学员体验,深化培训效果;

部门经理反馈学员体验,深化培训效果;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