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2025-09-26 11:11:50 责编:小OO
文档
“我选择,我喜欢”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

昌乐特师附小   刘树芳

让我们来听一听

学生的牢骚:

“今天别想玩了,又布置了这么多数学作业,真是头疼!”

“这些作业前天不是做过的吗?唉,又要做!”

“天天都是书本第几页第几题,难道离开书本就不能布置作业了吗?翻来覆去都做了多少遍了,我都背过答案了,真没劲。” 

“课本上的题,都做了好几遍了,为什么我还做错?难道我天生笨吗?”

老师的抱怨:

“哎!又这么多学生没有完成数学作业,这班学生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

“你还别提,我班那几个老面孔也没完成啊!”

 “又是你们几个,数学作业又没完成,你们是怎样向老师保证的?” 

问题思考: 

l.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做数学作业? 

2.怎样的作业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做?  

问题提出的背景:小学数学作业,在现实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实行“一刀切”,过多地依赖教科书,都是统一题目,好中差生一个样。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而,在作业设计方面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以下主要问题:

1.习题形式单调,内容陈旧重复。主要以计算题和解决问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课本上纯粹的数学题,模仿即可套用公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也不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2.时间、要求一刀切。大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3.对优生来说,作业缺乏挑战性,甚至有的题已熟悉到倒背如流的程度,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却出现太多的错误,还没有掌握。最终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针对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通过平时的实践与探索,我对新课改下数学作业的设计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实行作业分层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能收到较好效果。  

案例

【作业题目】(六年级上学期寒假作业,请同学们从以下三类作业中任选一种作业作为假期作业,认真完成啊!)

 第一类作业:从课本上自选10个练习或自购一套同步试题做。(试卷可以只做a卷)(数学成绩为c或d的同学)

第二类作业:行之天下或自购一套同步试题做(试卷b卷必须做)。(数学成绩为a、b或c的同学)

第三类作业:每天自己至少找3道拓展题做。(数学成绩为a或b的同学)

【适用年级】小学4——6年级。

【使用时间】小学中、高年级段。

【作业指导】 

组织策略 

关于学生分层的几点想法:对学生进行分层,必须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智力发展、学习内容、接受基础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兼顾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各方面积极性,让他们体验成功。 

学生分层有助多需要考虑的因素,我想我们可以以其中的一方面为主,例如学习基础,作为我们分层教学设计的参考。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也为了分层作业的顺利实施,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c层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低,接受能力差,作业困难的学生;b层是智力因素较高,但上进心少,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这种学生学习潜力最大;a层的学生有较高的智力因素,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做题速度快,具有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层后,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

内容和形式要求

1.计算教学中的分层作业

在计算教学中,要求a层同学计算作业要做到绝对熟练、正确,同时必须做拓展题,以培养这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b层同学要掌握计算顺序,熟练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计算定律,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c层同学在计算达标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的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2.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分层作业

在图形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物体的形状特征、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通过不同的作业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后,要求c层同学做课本上的常规练习题,根据不同条件求圆柱的体积、表面积或圆柱体的重量;b层同学除熟练地掌握常规练习题外,还要有选择地解答类似于:“一个装满粮食的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底面直径10米,高是6米,已运走百分之60,剩下的用每次能装7.85立方米粮食的汽车运输,需要多少次运完?”等圆柱与比例分配、圆柱与分数进行综合的实际问题;a层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做常规练习题,但必须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上述综合性题目,让这类学生既体验了知识的应用意识,又培养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统计与可能性教学中的作业分层

在统计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学习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后,教师要给c层学生设计一些已绘制了统计图的一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成另一部分;b层学生先要做部分a层作业,然后再根据提供的原始数据,自主绘制条形统计图;a层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做a、b层作业,同时要求他们调查自己所关心的社会或生活问题,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再制成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意识、创新能力,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解决问题”教学中的作业分层

在学习“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能力差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要想提高全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在作业上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c层学生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多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图形分析题意,并把线段图画在作业本上,写清解题思路,分步解答,或先分步,再综合解答;对b层学生,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题意,尽量用综合算式解答,并鼓励他们多做一些拓展性题目,努力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a层学生的要求是必须用综合算式解答常规练习题,解答开放性题目时,提倡解法创新,举一反三。 

教师要做到把分层作业体现在平时的课内作业、家庭作业中,体现在书面作业、操作性作业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类型的作业中,都有不同的收获,增强自信。   

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我采用的是激励式评价。培养学生对作业的自我反思意识是端正作业态度、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重要途径。平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效,采取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学生自己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促进学生逐步养成对作业的反思和小结的习惯。通过层层评价,定期或不定期评选“优秀作业之星”、“作业进步之星”、“作业书写之星”等等,让学生树立作业信心,品尝成功喜悦,提高作业兴趣。  

如:

________ 同学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表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评价内容自评同学评价  

家长评价老师评价
是否完成作业

★★★★★

是否认真读清题目

★★★★★   

是否认真书写作业

★★★★★   

是否检查作业

★★★★★   

是否主动订正作业

★★★★★

【作业举例】

第一类作业:

第二类作业:

第三类作业:

【作业评价】

我采用的是激励式分层评价,采用多元综合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c等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b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的积极向上;对a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学生感受

六年级六班孙国财:“以前,我常感到做作业是一种负担,好像是给老师和父母做的,备感无聊,学习没兴趣,作业更是没质量。现在可好了,有了分层作业,A部分我简单自测一下,几分钟就OK,B部分我也可以只花十几分钟就完成,剩下的时间专攻C部分。因为作业时间短,学习精力旺盛,积极性也高,作业从来不用家长督促。不知不觉中,我的数学理解能力逐渐提高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家长见证

高寒家长说:“每当做完A、B两层作业后,儿子就骄傲地说:‘我把A、B部分都做完了,好棒啊!’若把C层作业做完了,他更是有成就感:‘我竟然能把C部分作业完成了!’不知不觉中,儿子的学习在原先的基础上有了很大提高。”

附评价表格: 

________ 同学作业完成情况评价表

_____年_____ 月_____ 日

 

评价内容自评同学评价  

家长评价老师评价
是否完成作业

★★★★★

是否认真读清题目

★★★★★   

是否认真书写作业

★★★★★   

是否检查作业

★★★★★   

是否主动订正作业

★★★★★

 

【教师反思】

优点

分层作业设计,让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特别是后进生,以前经常由于不会做而不做作业,经常没作业交,现在对他们降低要求做些最基本题目,慢慢地恢复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愿意做作业了。优等生则由于自主的学习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发挥,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学习的动力倍增。这种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过程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路,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业质量及教学成绩。

今后应注意的问题

1.要设计好分层作业的题目,需要我们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点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精心挑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从而增强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2.分层评价,及时调整层次。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差等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的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而及时调整层次是分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3.教师要充分考虑到部分学生家长和学生对分层作业的理解,特别是差生的想法,对不理解的家长给与解释,讲明它的优点。

总之,分层作业设计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设计,有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全面提高作业质量及作业有效性,进而提高教学成绩。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