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加油站危险源和风险分析
2025-09-26 11:13:13 责编:小OO
文档
加油站危险源和风险分析

1.1 危险物质

油品自身的危险性取决于其本身的组成以及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易燃性、易爆性、易积聚静电性、易受热膨胀、易蒸发、易扩散、易流淌和毒性等。本站危险有害物质主要为汽油、柴油。

1.汽油

表3-1 汽油的物化特性

标识英文名:Gasoline危规分类:3.1类易燃液体危险货物编号:GB31001UN号:1203
理化特征外观与形状水白色,芳香味,挥发性液体
沸点(℃)

25---220熔点(℃)

-95.4~90.5
相对密度0.7~0.79(水=1)燃烧热(kJ/kg)43690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氧化碳、醇,可混溶于脂肪
健康危害及应急方案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毒性:轻度危害
健康危害麻醉性毒物,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高浓度时引起中枢神经麻痹。轻度中毒的表现有头痛、头昏、短暂意识障碍、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易激动、步态不稳等。经口急性中毒出现消化道症状。汽油直接吸入呼吸道可致吸入性肺炎。
急  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并休息,呼吸困难时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牛奶或植物油,洗胃并灌肠,就医。

防护方案过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防护服:穿工作服。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配带供气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防化学安全保护眼镜。

手保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防化学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燃烧爆炸危险性

及应急方案

燃烧性:易燃闪点<-18(℃)

引燃温度(℃)250~530

爆炸极限:1.3%~7.6%
建规火险分级:甲类稳定性稳定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危险特性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泄漏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电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果大量泄漏,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
储  运保持容器密闭,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方案。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卸油要控制流量(不超过0.5t/min),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沙土
2.柴油

表3-2 柴油的物化特性

标识英文名:Diesel oil Diesel fuel成分:烷烃、芳烃、烯烃等
理化特征外观与性状:稍有粘性的浅黄至棕色液体
相对密度(水=1):0.84凝固点(℃):-50~15

健康危害及应急方案

毒  性具有刺激作用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眼睛接触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昏及头痛。
急  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保暖并休息。呼吸困难时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洗胃,就医。

防护方案过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防护服:穿工作服。

呼吸系统防护:建议高浓度环境中配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建议在高浓度接触可戴防护眼镜。

手保护:配戴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燃烧爆炸危险性及应急方案燃烧性:易燃建规火险分级:丙类稳定性:稳定
闪点(℃):55

燃烧热(kJ/kg):43450 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泄漏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电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减慢挥发,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果大量泄漏,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
储  运保持容器密闭,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方案。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
灭火剂泡沫、干粉灭火剂,沙土
1.2 危险性

 (1) 易燃性

油品的主要成分是碳烃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可燃性有机物。其中许多油品的闪点较低,同燃点很接近,不需要很高温度,甚至在常温下蒸发的速度也很快。由于油品在储存收发作业中,不可能是全封闭的,导致油蒸气大量积聚和漂移,存在于有大量助燃物的空气中,只要有足够的点火能量,很容易发生燃烧。油品的燃烧速度很快,尤其是轻质油品,汽油的燃烧速度最大可达5mm/min,质量速度最大可达221kg /(m2.h),水平传播速度也很快,即使在封闭的储油罐内,火焰水平传播速度可达2-4m/s,因此,油品一旦发生燃烧,氧气供给难以控制,很容易造成更大的危险性。

(2) 易爆性

爆炸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物理和化学现象。石油产品的蒸气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烃分子,含有烃分子的油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引爆源,即能发生爆炸。

油品的爆炸极限很低,尤其是轻质油品,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的可能性很大,轻质油品引爆能量仅为0.2mJ,而加油站中大多数引爆源都具有足够的能量来引爆油气混合物。油品的易爆性还表现在爆炸温度极限越接近于环境温度,越容易发生爆炸。冬天室外储存汽油,发生爆炸的危险性比夏天还大。夏天在室外储存汽油因气温高,在一定时间内,汽油蒸气的浓度容易处于饱和状态,遇火源往往发生燃烧,而不是爆炸。

(3) 易积聚静电荷性

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同物体的导电性有关。油品的电阻率在1010Ω.m以上,是静电非导体。当油品在运输、装卸和加油作业时产生大量的静电并且油品静电产生的速度远大于流散速度,很容易引起静电荷积聚,静电电位往往可达几万伏。而静电积聚的场所,常有大量的油蒸气存在,很容易造成静电事故。油品静电积聚不仅能引起静电火灾爆炸事故,还了油品的作业条件。

(4) 易蒸发、易扩散和易流淌

石油产品主要由烷烃和环烷烃组成,大致是碳原子数4以下为气体,5-12为汽油,9-16为煤油,20-27为润滑油。碳原子数16以下为轻质馏分,烃类分子很容易离开液体,挥发到气体中。常温常压下1kg的汽油大约能蒸发0.4m3的汽油蒸气。

油气同空气混合后的混合气体密度同空气比较接近,尤其是轻质油品蒸气同空气的混合物,受风影响扩散范围广,并沿地面漂移,积聚在坑洼地带,所以加油站内构筑物之间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火灾扩大。

液体都具有流动扩散的特性,油品的流动扩散能力取决于油品的粘度。低粘度的轻质油品,密度小于水,其流动扩散性很强。所以储存油品的设备由于穿孔、破损,常发生漏油事故。

(5) 毒性

油品及其蒸气具有一定的毒性,一般属于刺激性、麻醉性的低毒物质。只在高浓度情况下会发生此类事故,所以此类事故只发生在进罐作业过程中,可能由于清罐作业不彻底,防毒面具失效或不佩戴防毒面具所致。因此,加油站应加强防毒劳动保护方案。

(6)危害程度预测

危害程度的范围:以加油站为中心,50m为半径的建筑物、设备及人员有受到危害的可能。

对建筑物、设备危害程度的预测:汽油、柴油一旦着火,具有爆炸后的燃烧可能,燃烧中又有爆炸的特点,并且伴有较强的震荡、冲击波和同时散发大量的热量。汽油造成的火灾具有强烈的突发性,高热辐射性及燃爆转换发生的特点。对建筑物、设备有较大的破坏力。

对人员危害程度的预测: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人员会导致轻度中毒、急性中毒、吸入中毒、轻度烧伤、严重烧伤及生命危险。

主要危险部位是:卸油作业区、加油现场、储罐区、配电室、配电柜。

可能发生火灾的种类有:加油站火灾、爆炸;车辆火灾;电气火灾。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