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实训基地建设评估总结
2025-09-26 11:14:18 责编:小OO
文档
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评估总结

2014年6月

 

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评估总结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为了落实实训基地建设任务,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结合国家示范学校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着力建设实训基地(含生产性基地),并以此为载体,建立了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适应当前实训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实训教学任务。

    2013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个建筑面积近1500㎡、拥有12个实训室集实训、培训、考级、生产(部分能力)于一体的机械类综合实训基地已经建成,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基地的硬件软件建设跃升到一个新高度,被评为“市级品牌实训基地”,成为天津市中职学校基地建设的样板。

    通过专业基地建设与改革,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该专业招生势头强劲,每年可招新生300多名学生,学生一次就业率超过 98%,稳定率为80%,对口率超过92.5%,毕业生“德才”兼备,深受企业欢迎,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些情况表明,专业以基地建设为载体的改革取得了成效,得到了社会、企业、学生的充分认可,专业也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与完成情况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1、总体目标:

在完善现有实训基地资源的整合的基础上,加大新设施设备的建设,提升专业综合服务能力,将专业实训基地建成天津市中职同类专业设施设备先进,特色鲜明,能满足地方经济建设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训基地和培训基地,并起到引领、示范和骨干作用。

2、具体目标:

2012年完成1个多媒体教室建设。购置数控铣床2台,埋弧自动焊机2台,钨极氩弧焊机2台,建立机加工产品检测室。

    2013年完成钳工实训室的更新改造工作,完成焊工实训室设备更新工作。建成数字化PLM体验中心,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2014年完成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集教学、生产、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具有示范效应的高水平实训基地。

  3、基地建设资金的落实:

利用国家直接投资万元,区级财政资金12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4万元,共计90万元。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完成情况

1、我校原有实训基地和实训室

名称:车工实训基地(一)

位置: 实训楼一楼,占地360平方米

拥有设备:CA6136车床22台,300mm砂轮机16台,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完成磨刀、车球、车阶台轴、钻头刃磨、钻孔、车孔、车内外螺纹等基本功训练。

名称:车工实训基地(二)

位置:北平房,占地480平方米

拥有设备:CA6140车床20台,300mm砂轮机10台,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完成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套类零件、螺纹及配套类零件等的训练。

名称:车工实训基地(三)

位置:北平房,占地50平方米

拥有设备:C616车床6台,

实现功能:用于学生熟悉企业中存在的老旧设备的使用。

名称:数控实训基地

位置: 实训楼一楼,占地240平方米

拥有设备:CAK6140数控车床18台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完成车阶台轴、车孔、车圆锥面、车圆弧面、车内外螺纹等基本功训练。

名称:钳工实训基地

位置: 西厢房,占地150平方米

拥有设备:台钻20台,台钳40台,等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练习工具钳工基本技能。

名称:焊工实训基地

位置: 西厢房,占地220平方米

拥有设备:电焊机、二氧化碳保护焊机、氩弧焊机、气割气焊设备等共计60台,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练习焊工各种技能。

名称:绘图室

位置: 实训楼一楼,占地160平方米

拥有设备:课桌椅60套、绘图工具60套、计算机60套,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练习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

2、示范校建设工作开始后,又新建成

名称:模拟仿真教室

拥有设备:安装有数控模拟仿真软件的计算机21台

实现功能:此实训室的计算机安装有数控仿真软件,此软件可以模拟多种数控机床的编程、对刀、加工等各种操作,学生在此实训室可以通过使用数控仿真软件预习数控机床操作技术,完成多种数控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名称:数控铣线切割实训室

位置:北平房,占地100平方米

拥有设备:普通立式铣床1台,VMC650数控铣床2台,线切割2台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完成钻孔、、铣平面、铣阶台、铣沟槽、铣轮廓、铣圆弧、铣螺旋和线切割加工等基本功训练。

名称:数字化PLM体验中心

拥有设备:安装有相关软件的计算机19台,投影仪1套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实训室完成CAXA电子图版、CAXA实体设计、CAXA数控车、CAXA制造工程师等CAD、CAM类软件的学习和训练。

名称:测量室

拥有仪器仪表:一般卡尺、千分尺、高度尺、深度尺、带表量具、数显量具、平台、偏摆仪、表面粗糙仪、硬度仪等

实现功能:学生在此深入掌握一般量具的用法,了解企业中存在的特殊或新型量具的使用方法。

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生产能力,实现与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对接,与生产过程对接,在建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着力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经过近半年的市场调研、考察和论证后,我校与天津众力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校内第一个实习实训基地。

学生在掌握一定程度的技能后将进入该实训基地参加生产性实训,在此学生将直接地参加企业的生产,让学生在校时就掌握生产流程和了解企业管理制度,在校内完成学生到工人的先行转变,实现学校到工厂的真正“无缝”对接。

二、建设成果                               

1.确立了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

本专业开办初期,处于生存的需要,着力规模发展,注重“外观”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在黑板上耕田”成为许多专业的教学现状,而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给学校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改变这种现状,学校提出并明确了“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发展方向,着力建设实训基地,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强化职业能力,使实践(实训)性教学成为主体,使学生能学、爱学、好学。学生的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该专业把校内实训基地作为一个系统来建设,将实训室与教室、仿真装置与实际装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建立基础技能实训平台、专项技能实训平台和具有真实工厂氛围的综合技能平台,形成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的环境。 

2.探索了管理机制改革

为了整合现有实训基地资源,加大对现有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现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功能和优势,以便提升实训基地综合服务能力,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完整的从实训到生产的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链。在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一套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其建设思路是通过建设科学的、全方位的、现代化的、信息化的管理机制,建立以专业主任为核心的基地管理工作小组,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开展实训基地考核评估工作,为该专业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该专业提出了“集成化管理”理念,就是体现安全、高效、实用的管理,基本机制如下:

(1)实训基地准入制。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学习,严格执行有关制度,首先要学习有关实训基地的规章制度,经过考试合格,方能进入教学场所,实训过程中如果有违纪现象,必须经过强化学习和考试,才能重新进入实训场所。

(2)实训室和生产线负责人或者经理负责制。每个实训室由1名专业教师担任管理者和实训教师,负责该实训室的使用、设备维护检修报损、清洁等日常管理。生产线由经理(校方委派专职人员或者聘请的企业人员)负责实训和生产管理、场室6S管理、设备维护与使用、耗材采购与使用,每个教学班级由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实训员(培训师)共同负责教学,主讲教师负责课程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训员负责规范管理和指导学生操作。

(3)全员参与实训管理制。实训基地按学期/学年由专业主任召集各实训室负责人对实训教学目标体系、实训教学内容、实训过程和结果等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并制定改进和完善计划。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和实训室负责人完成相应的实训教学任务,并鼓励开展实训教学的新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并负责实训教学的监督和考核。 

3.落实了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

强化基地建设,促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以综合实训室建设和引进生产线为依托,结合行业、专业特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通过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做”三者的统一。

三、建设特色

建立综合实训基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模拟企业工作状态,创设真实职业环境, 引企入校。以培养综合能力和岗位生产能力为目标,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面向专业岗位。学校和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以自己投资建设为主,企业参与技术和生产指导服务,建设一条SMT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一条THT波峰焊接生产线,将“企业生产线”搬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学校和企业共同担任教学任务,学校负责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企业派人到课堂和生产线上授课,从一开始的企业文化教育到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与管理,学生轮流在流水线各个不同的岗位实训,成为“校中厂”。

通过项目的实施和生产实训教学的开展,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和工作,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进行了充分的优化组合。根据岗位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密切校企合作,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顶岗能力,使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毕业前每人至少熟悉1-2个工种的操作技术,就业后能够很快胜任专业技术工作岗位,从而促进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的大大提高。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