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2025-09-26 11:13:51 责编:小OO
文档
初中七年级语文学科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江苏省语文学科特级教师    朱斌    

一、知识网络

(一)字词

浏览(liú)     徘徊(pái huái)    诠释(quán)    憧憬(chōng jǐng)      

裨益(bì)      无聊(liáo)        广袤(mào)     潜移默化(qián)        

霎眼(shà)     眨眼(zhǎ)         半明半昧(mèi) 摇摇欲坠(zhuì)

妄弃(wàng)    倘若(tǎng ruò)    羞怯(qiè)     干瘪瘪(biě)

撂下(liào)    锃(zèng)亮        嶙峋(lín xún) 七皱八褶(zhě)  

翕(xī)动      腼腆(miǎn tiǎn)     反刍(chú)      死乞(qǐ)白赖

瑕疵(cī)       踌躇(chóu chú)    找茬(chá)      锱铢(zī zhū)必较     匿笑(nì)      涟漪(lián yī)     熠熠(yì)       诧异(chà)

栖息(qī)      姊妹(zǐ)          汲水(jí)       挑剔(tī)

(二)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

1.《繁星》的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所创作的小说《家》、《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雾》、《雨》、《电》合称为“爱情三部曲”。作者把星星拟作母亲、伙伴、朋友,在星空下,他感到温馨、亲切、甜蜜、惬意,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2.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她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开始创作哲理小诗,后结集成《繁星》、《春水》。冰心作品永恒的三大主题是母爱、童心、自然。

3.《安恩和奶牛》体裁是小说,作者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等。它通过记叙一位老太太把牛牵到市场却不卖牛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爱护动物,重视每个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

4.《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吕览》),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两则寓言的内容不同,一写郑人买鞋,一写楚人求剑,但都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5.《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诗人,从体例上看本诗属五言律诗。

6.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7.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8.泰戈尔,印度作家、社会活动家。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吉檀迦利》和长篇小说《沉船》等。

(三)诗歌赏析

1.《次北固山下》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两句对仗工整,“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日”与“春”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在描写时序交替的景物之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给人以积极乐观的鼓舞力量。

(2)赏析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答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诗人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3)“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案:“阔”字更好。“阔”与句中的“平”字相呼应,描写出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的特点。而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也可认为“失”字更好。“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2.《赤壁》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的是历史上的“火烧赤壁”一事,诗中以“东风”比喻“机遇”。

(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

(3)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不好。原诗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二乔”这两位美女被“锁”的命运来写国家的命运,形象而深刻。改后的诗句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3.《浣溪沙》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三幅画面:①兰芽浸溪;②沙路无泥;③暮雨规啼。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句意: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变得年轻?你看门前的溪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哲理: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情感: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例题精析

例1:解释加点词的语境义。

(1)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

(2)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解析:什么是语境呢?在阅读中,指的是文章的语言环境,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上下篇等。文中词语的意义往往不是词典上的静态的意义,而是根据文字材料所提供的语境所产生的特定意义。离开了具体语境,其意义就会发生变化或不存在。因而,解题时,我们必须把握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抓住有效信息来推断它的意义。

答案:第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第二个“世界”则指领域。

例2:将冰心的四首诗题与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①《纸船》         A不要只看别人的成功,要看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

②《嫩绿的芽儿》B要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争取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③《成功的花》C讴歌了母亲对儿女诚挚的爱,抒发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

④《母亲》D以纸船为题目,托物言情,表达了对母亲对祖国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解析:关键在于对诗歌的整体感悟,只要真正理解了诗歌内容,就能领悟出“纸船”与“母亲”,“嫩绿的芽儿”与“成功的花”所表达情感的差异。

答案:①—D     ②—B     ③—A     ④—C

三、单元综合能力检测

(一)积累和运用。

1.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憧憬(chōng jǐn)    无聊(liáo)        翕(xī)动        找茬(chá)

B.熠熠(yì)          腼腆(miǎn diǎn)     广袤(mào)       汲水(jí)

C.诠释(quán)        瑕疵(cī)           踌躇(chóu chú)  干瘪(biě)          

D.栖息(qī)          姊妹(zǐ)          徘徊(pái huí)    挑剔(tī)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暑假里,小明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云南丽江,看到了美轮美奂的景色。

B.最近这部电视剧很火,每天到开播时间就万人空巷,大家都在家里等着收看。

C.小明的学习态度很不端正,学习真是差强人意。

D.小明的这次演讲太精彩了,真是危言高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场篮球赛胜负的关键是队员们齐心协力。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只要你用心认读汉字、品味汉字,就一定会发现她的神奇魅力。

D.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4.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巴金的《海行杂记》中收录了他在海上写的一系列的散文,《繁星》就选自其中。

B.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他的诗集有《飞鸟集》、《新月集》、《春水》,他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观察自然、感受生活,朴素地展现了孩子们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感情。

C.《刻舟求剑》是一则寓言,是战国时秦国宰相吕不韦写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是不停的发展变化的,我们要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解决办法。

D.古代文人往往因为他们的艺术成就或写作风格类似而并称,比如孔子、孟子都是儒家代表并称为“孔孟”,苏轼、辛弃疾以词并称“苏辛”,杜牧、李商隐以诗并称为“李杜”等等。

5.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6.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危言耸听     潜移墨化     别出新裁     旁若无人  

扬常而去     锱铢必较     熙来攘往     千恣百态

错别字
正确字
7.默写。

(1)谁道人生无再少?               ,                 。

(2)东风不与周郎便,               。

(3)              ,风正一帆悬。

(4)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

(5)《次北固山下》中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

(6)《浣溪沙》中描写清新幽静的景色的句子是:        ,         ,         。

8.口语交际。

说话很简单,但是说好可不容易哦,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你有没有过早上到学校却忘带作业的经历?有没有过看见别人交什么作业才发现自己没有做呢?……当你发现你忘做作业(注意:是真的忘了而不是偷懒)时,你该怎么跟老师说才合适呢?请将你认为得体的话写在横线上。

                                                                           

(二)阅读理解。

1.阅读诗歌《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朝”是指          时期,你最欣赏这个时期的           (人名),原因是                                                               。

(2)“铜雀春深锁二乔”为后人所称道,请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2.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完成习题。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从前有个书呆子绰号“全信书”,成天埋在书堆里。一天,读书时脚上的鞋被炉火烧着了,他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忙去找书本。书上说,桔能降火。他忙拿起一个大桔子就咬,滴下的汁水把鞋上的火灭了,书呆子大喜。但鞋头已被烧出大洞。于是他上街买鞋,走到半路,想起尚未找到文字根据,忙奔回家中,从书箱里找出家父留下的书简,上面写着他穿六寸鞋子。于是定要掌柜给他六寸的鞋,掌柜无可奈何地把鞋拿给他。书呆子使劲穿进去,鞋破了,脚趾露在外面。掌柜拿过书简仔细看,上面写着:“吾儿七岁,着鞋六寸,脚随人长,步步前进。”书呆子断章取义,迷信书本,仍旧穿着那双六寸的鞋子回去了。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至之市(        )            ②已得履  (        )

③及反  (        )            ④遂不得履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何不试之以足?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3)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说说郑人和书呆子的愚蠢表现。

①郑人愚蠢的表现是                                                          

①书呆子愚蠢的表现是                                                        

(4)结合郑人和书呆子买鞋的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写出两点感悟。

                                                                                

                                                                                

3.阅读《喜欢苏东坡》,完成练习。

喜欢苏东坡

方方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鳞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清苦愁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大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和仰慕,再无话可说。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佑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得如此举足轻重,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1)文章第一段写其他的文人作用是什么? 

                                                                        

(2)综观全文,作者喜欢苏东坡并为他倾倒的原因是什么?

                                                                       

                                                                       

(3)“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4)你喜欢哪个作家?说说你喜欢他/她的理由。

                                                                       

                                                                       

(三)作文

方方喜欢苏东坡,你有喜欢的人、事、物吗?请以“我真喜欢            ”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3、字数不少于500字。

四、参

(一)积累和运用

1.C  2.D  3.C  4.A  5.C

6.

错别字
正确字姿
7.默写

(1)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铜雀春深锁二乔

(3)潮平两岸阔

(4)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8.口语交际。

称呼,道歉,解决办法。语言要礼貌,态度要诚恳,最重要的是要有解决办法。 

(二)阅读理解

1.阅读诗歌《赤壁》,回答问题。

(1)三国/东汉末年。略。

(2)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二乔”这两位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形象而深刻。

2.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习题。

(1)①到……去。     ②鞋子。     ③同“返”,返回。     ④终于

(2)①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②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①郑人愚蠢的表现是:买鞋不用脚试,却把量的尺码当作衡量鞋子是否合脚的惟一依据。②书呆子愚蠢的表现是:鞋子着火不用水灭,而把书本上的“桔能降火”理解为桔子能灭火;断章取义,迷信书本,现在明明要穿十寸的鞋,却非穿七岁时才合脚的六寸的鞋。(意对即可)

(4)参:①说话、办事、想问题,不能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②做事不要死板、固执、教条,而要注重客观现实。否则思想就会僵化,行动就要碰壁。(意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3.阅读《喜欢苏东坡》,完成练习。

(1)用中国其他文人与苏东坡进行对比,突出苏东坡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                                                                                                                                                                   

(2)才华盖世(诗文成就);性格极富魅力(原文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热爱生活,乐观人生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                                                                                   

(3)突出了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4)略。

(三)作文(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