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1
2025-09-26 11:14:37 责编:小OO
文档
统编六上第五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整体解读

不同于统编教材中的其他单元,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在单元结构上,每个习作单元都安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五个板块,习作单元中的每一项内容安排,目的都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精读课文”设置目的在于让学生从阅读中习得写作方法,“交流平台”是对精读课文涉及的习作方法进行梳理总结,“初试身手”是对习得写作方法的初步表达训练,“习作例文”继续提供写作指导,感知习作方法,“习作”是对整个单元习得的习作方法进行实践运用。整个流程为:阅读习得-总结-初运用-巩固-表达。这样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循循渐进并扎实的习得本单元阅读、写作训练要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梁容若《夏天里的成长》、铁凝《盼》,本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与其他单元的精读课文侧重点不同,他服务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所以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是服务于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这是一个“输入-输出”的过程。学习如何“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细化来说就是要学会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即“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中心,再深究就是要掌握“把握文章(事例)主要内容”和“了解文章每一部分的大意”这两个语文要素,纵观统编版语文教材,与“把握主要内容”和“了解大意”相关的语文要素,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做出了循序渐进的设计安排——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如何“把握主要内容”,教材相关单元都给出了具体的方法,低年级形象思维较强,把握主要内容主要依靠图片、提取简单信息,即运用图像化或简单的阅读策略。到了中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始转向逻辑思维,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开始借助一些“支架”,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主要人物和事件等。而高年级则更关注于知识碎片的综合运用,如“把握主要观点”“体会如何围绕中心表达”等,总体上是循序渐进的。“了解大意”即了解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在结构上是由“段”成“篇”的。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了解大意”这一语文要素,是从三年级由“段”开始——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然后再谋“篇”——体会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想要了解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文章,就一定要做到能围绕一个意思写段落,再将每一部分进行主旨综合的“拼接”即可,这是一个梯度任务。想要做到“体会文章如何围绕中心意思进行表达”就要先分解任务,学会“如何把握文章(事例)主要观点”和“了解文章每一部分大意”,这是目标任务的子任务,也是脚手架。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高年级尤其是六年级更多的是对以前知识的综合运用。故此,我们将本单元阅读学习目标细化如下:1.阅读写人、记事、写景等不同类型的课文,体会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意思。(能力)2.能够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的方法。(方法)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素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它是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紧密关联的,是对阅读训练要素的实践运用。与其他单元不同的是,作为习作单元,本单元提供了两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和《小站》。《爸爸的计划》围绕“爱定计划的爸爸”这一中心选取了多个事例,并选择其中一个重点事例详细描写;《小站》从建筑、喷水池、四周的山等不同方面描写小站的“小”,并在最后升华主题:小站虽小,但却让人倍感温暖。两篇例文从不同文体为学生提供了围绕中心意思表达的方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一是要求所选材料能够表达中心意思,二是还能够将重要部分写详细、具体,做到详略得当。从“表达中心意思”“写清楚写详细”这两个写作训练要素来看,统编版教材中,与本单元在纵向上有直接关联的表达训练要素梳理如下:

就“表达中心意思”这一要素纵观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三年级首次提出“习作时,围绕一个意思写”。中段习作由段开始,进而成篇。统编教材是螺旋上升式安排的。就“写清楚写详细”这一要素纵观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低段要求“写话”,将口头表达转述文字。中段开始“成篇”,“情景化主题”指导明显,例如:看图作文、写观察到的东西、写自己的奇思妙想、推荐地方,这就使得学生乐于写作,有东西可写,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除此之外,中段还注重写人、记事、写景等多种文体及多种写作方法的训练,如:写一件事,记一次活动,按一定顺序等,为学生初步介绍了一些写作方法;并且值得关注的是,中段对写作表达的要求为“写清楚”,这一点我们稍后论述。高段的关注点由“篇”再次转入“段”,在学生习作能够完整成篇的基础上对重点段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把人物特点写具体,将重点段落写详细,抓住重点写出特色等,相比中段,高段“情景化主题”减少,学生习作创作更自由,范围更广,在写作表达上,习作要求由“写清楚”变为“写具体写详细”,写清楚是写具体的先决条件,是作文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先做到“写清楚”才能“更具体”。由此,我们可以细化本次习作的具体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让自己感受最深的汉字,由此可联想到生活中发生过或者体验过的事情,有将自己的故事表达出来的愿望。(知识和情感)

2.借助写作提纲,围绕一个意思,列举不同的事例或不同方面的写作素材,并依据所选素材是否对表达主题有帮助进行筛选;习作时,围绕一个意思,选取两个或以上事例(方面),进行表达,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可以借鉴模仿《爸爸的计划》和《小站》两篇习作例文,把选定的材料围绕着中心写。(方法、能力)

3.与同学交换习作分享、交流过程中,注重语意是不是围绕中心来进行表达,针对是否写清中心意思相互评价,倾听反馈后修改及完善自己的习作。(方法和习惯)

★教学规划

根据以上解读,为了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所指向的学习目标,可以这样规划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板块一: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期待。本单元不同于统编教材的常规单元,它是习作单元。在以往的学习中,这样的编排体系虽不多见,但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习作单元的编排结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不同”,寻找这个单元和其他单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明确本单元特别编排的两篇例文和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都是为了习作而准备的,让学生在单元学习前做到心中有数。板块二:自主预习,扫清障碍,了解痛点。本单元安排的两篇文章结构清晰,内容紧扣题目,语言简单易懂,整体来说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教师可以通过发放预习单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和学生的难点所在。预习单除了常规生字词、多音字外,可以结合课后习题设置一些与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相关的内容,例如:《盼》中,找一找课文是通过哪些事情来写“盼”的?板块三:阅读课文,完成阅读训练要素首先,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与其他文章的异《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结构清晰,主题明确的“范文”,全文4个自然段,第一段是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二三四段分别描述不同事物的“成长”;而第二自然段又是典型的总分结构,先说万事万物都在长,又具体写了许多动植物的生长。从段到篇,都引导学生达成“体会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这个阅读训练要素。同点,学生很快就能把目光锁定在“结构”上。接着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用各种方式梳理出文章的结构,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在全班进行分享,其他组可以随时补充。最后,请学生试着说一说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特点:段落总分关系和文章的总分关系,都在围绕“成长”这一主题在写,从而使学生明白,想要表达中心意思,可以从事物的不同方面着手写, 从而达成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盼》是一篇记叙文,本文围绕“盼”写了“我”盼下雨、盼外出、盼雨停几件事情,并通过生动形象的详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和心情。为了更好的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在预习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题目:1. 课文写了作者的哪几件事情突出她的“盼”?2. 从文中找3处你印象最深或最有感悟的地方,在边上写一写,课上与同学一起交流。(这样的内容设置可以依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做增减)这篇文章较长,段落较多,为了使学生在头脑形成清晰的感知,教师可以先从分享文章段落着手。通过课前梳理学生的第一项预习情况,把有疑问的地方拿到课堂上讨论,从而确定文章结构(也就是写了几件事情)缕清结构后,请学生来思考:这几件事和题目有什么样的关系?(紧扣文章题目“盼”)接着请学生来分享自己印象最深或最有感悟的地方,预测学生大多能找到描写人物心理、动作和语言的一些细节描写,并说出这样写的好处。请学生思考,如果这些内容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学生会领悟到,这些描写都是为了让文章更生动,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从而明白想要让文章出彩,事例要写的具体、详实。板块四:自主学习习作例文,分享学习心得本单元的两篇习作例文分别是《爸爸的计划》和《小站》,希望学生能将前两篇精读文章所掌握的阅读训练要素“体会如何表达中心意思”灵活的迁移运用。两篇例文旁都有阅读提示,能在自主学习时对学生起到提示作用,课后思考题也指向学习目标,方便检测学生的知识落实情况。学习习作例文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前两篇精读课文,回顾文章如何表达中心意思。随后,建议教师提前对例文旁侧的提示语进行解释说明,并请学生关注课后习题,在课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学习、思考,与文本充分对话,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做好阅读批注,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的交流和讨论中,深化认识,为下一步习作打好基础。板块五:完成初试身手,做好习作铺垫本单元的初试身手从主题和具体材料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素材。“戏迷爷爷”这道选择题告诉学生“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服务主题”,后面的更具开放性,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内容说明主题。确定主题,找到合适的素材是搭建习作结构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板块建议放慢,让学生借鉴“戏迷爷爷”这个例子,完成好下面开放性的自主搭构素材。对学生而言,判断素材是否符合主题不难,难在自己搭构素材上。建议课堂搭构时,教师可以先带着学生们完成一个主题素材的选择,再由小组自主选择1-2个,讨论完成后全班讨论。板块六:开启习作,落实习作训练要素在开启习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明确“围绕中心意思写”和“写具体”这两个重要内容。使学生自主阅读本单元的习作要求,交流其中的重要内容,明确习作要点。由于本单元的习作范围较大,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提示班里学力较弱的孩子参考“初试身手”里面的内容。板块七:分享交流优秀习作,总结难点通过在课堂分享典型一类文,共同修改典型二类文使学生明确自己作文中的问题和修改方法,从而做到对习作训练要素的真正掌握。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