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7高一物理组课题申报、评审书
2025-09-25 17:38:49 责编:小OO
文档

项目类别
编号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书

(2017)年度秋学期

课题名称: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申报日期:                                 

江苏省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年制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

姓  名

性  别

民 族

汉汉出生

年月

1968.4   
行政职务专业技

术职称

中学高级研究专长
最后学历 本科

最 后 学 位

理学士
工作单位

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固定电话
手机(必填)
通讯地址邮政编码224400
电子信箱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姓  名

专业技

术职称

工 作 单 位

研究专长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中学一级教师
课题主持人(2006年—2010年期间)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项目

来源课题名称批准时间在课题中

的分工

完成情况
发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文 或 著 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日  期

推荐人意见

课题主持人如不具有小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须由两名具有小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推荐意见包括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
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
研 究 专 长

工 作 单 位

推荐意见:

                                    推荐人签名:                 年    月    日

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 
研 究 专 长

工 作 单 位

推荐意见:

  推荐人签名:                 年    月    日

注:主持人为小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可以不打印此页。

二、课题设计论证(限8000字内,可附页)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当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审美素质以及创新素质等。所谓评价,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它伴随着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依据素质教育目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有价值的判断。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关注三个环节:明确目标。定好标准;了解特点,找准方法;把握原则,作好评价。另外,还要注意学生“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要处理好评价技术的有效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只有关注这些环节,把这些环节落实到位,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现的构建才能落到实处。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近几年,国内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也有不少文章,但大多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少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实现方法),而使用数字化实现几乎没有。在国内的一些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或大城市都开始全面素质教育,并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近年来,在美国的中小学出现了一种叫“全面素质教育”的新的教育观念,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正在接受这样的观点,同时对学生这种教育必须作出全新的评价方案,即本课题所指的综合素质评价。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1、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通过研究,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3、通过实验,形成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各个要素的测量与评价及评价制度的建立,形成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新的评价体系。

4、解决学校工作中对学生评价中出现的偏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和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学生最主要的素质有五种: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学习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学生的主要素质可以归纳为: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学习素质,身体素质和艺术素质。本课题要研究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探究如何使评价体现主体的含义:①评价推动学生的发展;②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重点研究的问题:

1、评价的内容。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学习素质,身体素质,艺术素质均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并且根据这几个内容,细化其具体的、有代表性的、可操作的评价体系。

2、评价制度的建立

我们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指示精神,建立全新的、反映建构主义评价观及多元评价和质性评价思想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

3、探究评价方式

采用评价者、被评价者参与制定的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最后形成评价者、被评价者对评价信息的建构。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与过程

本着“重研究,重过程,重结果”的思路,扎扎实实地开展了课题实验,课题研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1月)为实验准备阶段。

1、 制定计划,落实方案

组织实验教师学习,讨论方案。根据学校的总课题建立四个子课题: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评价体系;学习素质评价体系;身体素质评价体系;艺术素质评价体系。课题组成员根据学校的实验课题和二级子课题制定实验计划,提交书面方案,使总方案落实。

2、 组织教师学习,深入探讨学生综合素质及其相关知识

组织教师专题学习有关学生综合素质的专业理论、学习有关评价制度、评价体系方面的材料,尤其是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的意义、方法等更是课题组成员老师必须掌握的。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验能力,使教师具有强烈的实验意识和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能力。

第二阶段(2011年12月—2013年6月)为实验研究的初级阶段。 

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分层推进评价体系和与之配套的评价制度。分四个子课题同时开展研究。

1、思想、道德、心理素质评价体系

采用量表测量法或调查评议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编制不同层次的等值测试量表,根据量表测试结果,获得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数量指标。

2、学习素质评价体系

学习素质是学习学科知识和其他各种知识所必需的素质要素,是获取知识的基础。学习素质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课堂的行为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阶段评价三个方面。

学生参与课堂的行为表现评价指标定位于:①积极的学习态度。指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能在活动中积极思维,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②完成学习任务情况。指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③小组间的合作学习。指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精神。

作业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实施评价的最原始材料。对作业的评价可进行“日记、书面作业、错题集、实践性作业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评价。

阶段性评价:可进行口头测试评价、笔试评价、成长记录袋、成果综合展示等评价。

通过评价,研究出学习素质的评价体系。

3、身体素质评价体系

身体素质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物质基础,是素质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体质与体能是身体素质的核心成分。体质是指身体的质量,是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形态上和机能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能是指身体的运动特征,如力量、速度、灵敏度、耐力、柔韧性等,以及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体能是指身体的运动特征,如走、跑跳、攀、爬等。体质是体能的基础,体能可反映出一定程度的体质。患病状况反向反映人的身体素质水平。一定的时间内所患的疾病类型,严重程度及患病时间构成了身体素质的疾病指标。

身体素质的主要外部指标是体能指标和疾病指标,由于体能测试简单易操作,所以采用量化测试。对疾病指标可根据疾病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采用量化处理,进而获取对身体素质评价的数据指标。

4、艺术素质评价体系

学生通过在校接受艺术教育,陶冶情操,初步形成基本的审美观点和基本的绘画、音乐技能。按照新课程标准达到生理年龄所达到的基本要求,即是评价的基本内容。教师采用量化和质性评价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测试,反映出学生的艺术素质,建立评价体系。

根据四个子课题的实验情况,同时进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评价制度的研究,通过量化和质性评价,最终将评价结果的呈现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用鼓励的语言描述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建立涵盖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学习素质,身体素质,艺术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

第三阶段(2013年7月—2014年6月)为实验研究扩展阶段。

实验班扩展为相应的学年。实验研究在全校铺开,形成完整的学生综合评价制度与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为实验效果评价和总结阶段。

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利用我校图书室、电子备课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的行动研究法是以量化测量、调查研究、统计及经验总结等综合研究方法。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素质的概念及其培养问题是极其复杂的问题。然而,无论对它的理解或认识有多大差异,要推进素质教育,要提高人的素质,已是人们的共识。既然素质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那么在一定时期的一定的条件下,必然会通过其外部器官呈现为与之相对应语言或行为,从而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测性。

二、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在基础教育阶段,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及通过评价、测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力图建立全新的、反映建构主义评价观及多元评价和质性评价思想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
阶段成果(限5项)

最终成果(限3项)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参与研究的成员均有课题研究经验和一些相关论文发表。

2、校长亲自挂帅,经费保障。赵校长是盐城市政治学科带头人;参与者都承担或参与过省、市级十、五课题的研究工作,系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都是中高级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中青结合。

3、研究资料充实、研究时间充裕。

 

三、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2、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3、市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4、省教研室审批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