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于审理工伤待遇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
2025-09-25 17:38:54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审理工伤待遇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

 

各县(市、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针对工伤待遇争议案件审理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在充分征求省劳动仲裁院、市中院、全市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审理工伤待遇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供参考。实践中如遇到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委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日

 

为正确审理工伤待遇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意见。

1. 工伤职工已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工伤待遇中依法应由社保基金支付部分不属于劳动争议处理范围;未参保的,应由用人单位对其工伤待遇依法承担支付责任。

经审查用人单位已向社保经办机构结算工伤保险待遇的,待遇支付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因用人单位原因致使劳动者未能领取工伤保险待遇的,用人单位应承担全部工伤待遇支付责任。

2. 未参保的工伤职工请求工伤待遇,并无工伤认定结论但用人单位对构成工伤无异议的,仲裁委员会可予受理。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不能提供鉴定结论的,可委托鉴定机构鉴定。

3. 无论工伤职工是否参保,与工伤疾病相关的医疗费均由用人单位先行支付,但以下情形应由工伤职工自负:

(1)工伤职工执意要求超范围用药的;

(2)工伤职工未经定点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擅自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

因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医疗费致使工伤职工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的,仲裁委员会可根据当事人申请和就诊医院出具的费用证明裁决先予执行,已执行的费用在最终裁决中予以结算。

4. 工伤职工住院期间应由用人单位负责护理,用人单位没有负责护理的,应支付护理费,护理费标准按同期当地人身损害赔偿护理费标准计算。用人单位认为无需护理或职工认为出院后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应提供鉴定机构证明。

5. 工伤职工的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用人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支付,用人单位没有相应规定或不能证明该规定已告知职工的,参照当地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支付。

6. 工伤职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以及按规定到统筹地区外就医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职工主张其他情形下发生的交通费用的,应说明用途,由仲裁委员会酌情审定。

7. 未参保的工伤职工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残疾辅助器具的,由用人单位参照工伤保险待遇规定标准支付;国家尚无明确规定的,参照当地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支付。

8. 同一职工在同一用人单位发生两次以上工伤并构成等级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分次支付,解除或终止合同时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和医疗补助金按照最高等级支付。

9. 职工因劳动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的,在民事诉讼阶段未经用人单位同意放弃赔偿补差项目部分,相应金额在工伤待遇中不再支付。赔偿总额难以分项计算的,放弃的赔偿金额先行视为补差项目。

工伤职工未提供诉讼结论而申请要求工伤待遇的,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并仅对补差项目外的待遇进行处理,但劳动者因客观原因无法向致害人主张或不能从致害人处获得赔偿,或用人单位愿意代位求偿等情形除外。

10. 停工留薪期一般从职工受伤之日起计算至医疗终结之日止。停工留薪期超过12个月的,应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当事人对停工留薪期存在争议的,可委托鉴定机构鉴定。

一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持有异议而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的期间不计入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

11. 当事人对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标准有争议的,按以下方法确定:(1)发生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已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12个月应发工资(含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补贴以及加班工资)的平均数计算其原工资标准;发生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未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实际工作月数应发工资的平均数计算其原工资标准;(2)发生工伤前工作未满1个月的,按合同约定的月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尚未约定或无法确定原工资额度的,按不低于工伤保险统筹地职工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12. 本人工资标准按照第11条规定方法确定,但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工伤职工的本人工资标准高于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缴费基数的,其要求支付差额部分,应予支持。

13. 工伤5-6级职工与用人单位不能就工作岗位达成一致的,视为难以安排工作,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其伤残津贴。

14. 因工死亡职工亲属经确定为供养亲属的,无论是否存在其他供养人,均按法定标准支付其待遇。

15. 本意见所称鉴定机构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鉴定机构。案件当事人就鉴定机构选择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仲裁委员会指定。

16. 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法律、法规、规章等有新规定的,按新规定执行。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