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复习提纲
2025-09-25 17:36:05 责编:小OO
文档
选修六     环境保护 复习提纲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2.▲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土质:黄土土质疏松③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中不注意环保         ④人地矛盾突出

  解决措施:①生物措施(陡坡退耕还林还草)  ②工程措施(缓坡修梯田,沟谷打坝淤地)  ③技术措施

5.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3、规模的全球性

6.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7.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8.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9.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条件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导致水体中N、P营养元素过多

②水体较封闭,水流缓慢,导致水体净化速度慢     ③适宜的温度,利于藻类大量繁殖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对湖泊的危害:

①水中植物大量死亡    ②鱼类大量死亡,使渔业生产受到影响   ③湖泊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④加速湖泊沼泽化进程  ⑤水质恶化,危及人体健康

5)为何鱼类大量死亡

①藻类有毒,鱼类中毒而死 ②藻类残体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藻类阻塞鱼呼吸系统,窒息而死

6)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加快了这一进程。水体富营养化包括天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

10. 怎样治理太湖富营养化?

①实现工业污染源的达标排放        ②积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③湖底清淤,引江济太

④实施含磷洗涤剂的销售与使用  ⑤科学合理施肥,控制湖区畜禽、水产养殖规模

11.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3)危害:

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5)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          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②沉降:撒粉状石灰,               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     静水环境

④围栏:小面积油污,             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

⑥燃烧:油层达2mm,            造成大气污染

11▲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       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          ⑥造成经济损失

1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①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②技术性控制对策。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

③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

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5.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13.城市垃圾的特点:1、数量大  2、品种多 3、变化大

14.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1、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例如沙土掩埋、微生物分解等,使垃圾回归土壤

2、传统方式:用垃圾和粪便堆肥,使有机质回归土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注意:上述两种方式,不能处理所有的固体废弃物。

15.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①污染大气   ②污染水体   ③污染土壤   ④占用耕地  ⑤影响环境卫生   ⑥危害人体健康

16.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①填埋法   ②焚烧法   ③堆肥法  ④微生物处理  ⑤回收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1.物质回收利用,如从废弃物中回收提取有用成分,如纸,重金属等

2.物质转换利用,如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水泥,进行堆肥,产生农肥,取代某种工业原料等

3.能量转换利用,如能有机废物的焚烧处理回收热量、发电,利用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沼气

17.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1.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2.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3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18.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

主要污染物主要来源危害
碳氧化合物,主要指CO

50%来自汽车尾气

有毒
氮氧化合物,NO和NO2

汽车尾气造成酸雨(型酸雨)
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与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
氯氟烃化合物制冷剂,发泡剂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
颗粒物矿物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采矿,建材,冶金等工业企业和人类的农耕活动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硫氧化物(SO2)

含硫煤的燃烧造成酸雨(硫酸型酸雨)
19.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弊:(见课本P 26页)

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

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

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20.▲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

③机动车尾气        ④建筑工地扬尘

21▲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               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22酸雨:

1.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

2.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

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

3.分布: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型酸雨

23酸雨危害南方比北方严重的原因:

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      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

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                  ④南方阴雨天气多

⑤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24我国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         ②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25臭氧层破坏

1)原因:①自然: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

②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氯氟烃类化合物)

2)后果 :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②对植物的影响  ③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3)治理措施:1.提高利用效率;2.回收与循环;3.改进CFCs产品;4.非CFCs产品的替代品。

26.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①自然: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

②人为: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多,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后果: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1) 低地被淹: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4)地下水位升高。

2、对动植物的影响     3、对农业的影响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措施:1.调整能源战略      2.绿化对策      3.控制人口,提高粮产,毁林

           4.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促进全球合作

27.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     ②开发洁净煤技术   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

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8.淡水资源短缺:

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

2、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

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

28.世界淡水资源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

              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

29.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

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     ②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30.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

①制约经济发展    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   ③损害生态环境  ④损害人体健康  ⑤引发国际冲突

31. ▲中国淡水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②地区分布不均       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  ⑤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32.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33我国不同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

          原因:水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

          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

34.长江以北地区人多,地多,水少,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最紧张,缺水问题最突出

35.地下水超采的后果:①地面沉降    ②沿海地区海水入侵   ③地下水水质恶化

36.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开源:①修筑水库       ②开渠引水    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④城市废水处理再利用

⑤沿海海水淡化   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     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   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⑤实行污水资源化   ⑥发展清洁生产

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

37.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

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

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38.▲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

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

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

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

39.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灾毁耕地

人为原因:②生态退耕;建设占用     ③农业结构调整

40.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

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41.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

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   ②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提高耕地质量

42.▲土地退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1气候异常   2全球变暖

人为原因:3过度开垦   4过度放牧   5过度樵采   6乱砍乱伐   7水资源的不合利用   8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   9污染

43.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

44.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地区土地退化现象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
北方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
南方地区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
青藏地区寒漠化
45.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

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坡度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

              人为: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

江南丘陵:红色荒漠------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

③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

                人为:①毁林开荒     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        ③人地矛盾突出

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风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   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农垦     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⑥人地矛盾突出

46▲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

①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

②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

③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

47..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1.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4.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

48.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原因:

①总量虽丰富,而人均占有量低

②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品位下降

③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与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

49.煤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

▲煤带:世界---------欧亚煤带: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

                  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

                  南半球的煤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

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最多,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

49▲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主要油田分布区
世界东半球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尼中东,北非蕴藏量最丰富。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
西半球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部、

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

中国东部大庆、辽河、大港、中原、胜利等油田和沿海架
西部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50.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

过程影响
开采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崩塌,井下采煤会导致采空区地面塌陷;煤炭堆放要占地,废渣可能会自燃;矿山排水造成水土环境污染;
运输与存放运输过程可能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煤炭的堆放要占地,可能破坏景观,造成污染。
利用会产生大量的CO、粉尘以及多种芳烃化合物,污染空气;释放大量的CO2,造成全球增温;释放SO2和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形成,进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并可能改变土壤性状,危害农作物与森林生态系统。

51▲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

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用可再生能源的代替化石燃料资源

52.太阳能的优缺点--------①光热转换     ②光电转换

优点:①能量巨大②清洁无污染③可再生,用之不尽

缺点:①能量分散,密度低,利用困难②受天气影响大,只能在晴天使用

53.影响太阳能分布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②天气:晴天多,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阴天多,则少

③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地势低,大气层厚

④大气透明度: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透明度差,则弱

54.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①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洁净,透明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②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③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的原因:雨多,雾多,晴天少

   、海南岛西南部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

55.风能优缺点:

优点: ①可再生   ②清洁无污染    ③风力发电,成本较低

缺点:①能量密度低    ②受季节,风速不稳定     ③储存、输送困难

56.我国风能分布规律:

空间:北方>南方 ;从海边向内地迅速减弱,内陆又增强

时间:冬春>夏秋

57.风力发电站选址:①年平均风速高,风力较稳定地区 ②靠近市场 ③靠近峡谷,地形平坦④交通便利

58.水电的优缺点:

优点:①可再生        ②清洁,无污染   ③发电成本低     ④水电站建成后,兼有多种效益

缺点:①建站周期长    ②搬迁居民       ③发电量受水量季节变化影响     

④可能给库区及周围地区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59.水能资源前五位国家: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   水电比重最大国家:挪威,巴西

60.我国水能分布(影响因素: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

西南:水量大;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中南:水量大;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西北:水量大;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华东:水量大;落差小

东北、华北:水量小;落差小

61.潮汐能

1、分布:狭窄的海湾,浅海,江河入海口

2、优缺点:干净、无污染,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62.沼气是农村比较理想的能源的原因-------南方利用时间长,北方利用时间短(受温度)

①原料丰富,可分散制取,就地使用      ②解决农村生活用能不足问题

③缓解燃料同饲料、肥料间的矛盾        ④实现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增产

⑤促进封山育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66.怎样解决我国农村能源不足问题

①营造薪炭林   ②发展沼气    ③开发小水电     ④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⑤推广省柴灶

67.地热能--------板块交界处地热能丰富

优点:①成本低廉                           ②可再生

缺点:①开发技术难度较大,所需费用较高     ②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

③更新速度慢                         ④含有有毒物质,注意环保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68原始森林:①亚寒带针叶林:存在于亚欧北部、北美北部

②热带雨林:存在于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等洲

我国森林的分布: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②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③东南部的,福建,江西等省山区

69.▲森林的生态价值: ①调节气候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④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⑤保护农田   ⑥美化环境

森林的经济价值:①制作家具 ②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 ③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④重要的建筑材料等

70.明确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

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

71▲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

72▲林破坏的原因:①过度的焚耕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森林火灾

73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自然:①流经湿润区,雨季长,降水量大,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②流域面积广,支流多

③有些年份季风活动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洪水与川江洪水叠加

④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特别是荆江段,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⑤中游无足够的调洪和滞洪场所

人为:①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洪峰流量增大

②中上游山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泄洪能力下降

③中下游,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水能力减弱

98年洪灾灾情与往年相比加剧的原因

98年锋面雨带长期停留此地,流域内普降暴雨;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中下游围湖造田

74▲3、我国森林保护有哪些措施

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    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   ③计划采伐,采育结合

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   ⑤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  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75天然草地------降水不够丰沛的地带       经济价值------发展畜牧业的基地

▲生态价值-------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76.概念区分:

①草原: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在不受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

  ②草场: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

  ③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

④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地,因而草原、草场、草坪都                 被包括在其中。

⑤草甸:湿润条件下发育的多年生草本植被

77▲草地退化本质:社会经济问题--人口增加---->畜牧产品需求增加---->超载过牧--->草场退化

78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世界各地牧场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不平衡

    1.欧洲: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   ——原因: 

(1)自然因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原。

(2)人文因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量大;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细致的管理

    2.北美:经历过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状况逐渐好转。(30年代的黑风暴)

    3.澳大利亚:也曾过度放牧,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特有的问题是:从欧洲引进的兔子过分繁殖,侵夺了许多牧场。

    4.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都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原因:主要是牧场超

79▲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1.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  ③鼠害,虫害严重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   ②过度开垦   ③乱采滥挖     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   ⑤人工管理少

⑥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2.草地退化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3▲草地退化的后果:土地沙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气候恶化

4.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②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       ④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

⑤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   ⑥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

80湿地的▲生态价值------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经济价值------提供丰富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水运

社会价值------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

82 中国湿地现状 

1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

2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成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冻土广布,阻碍地表水下渗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④河流泛滥);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哪三江?),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中国西部湿地比较少的原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

83▲湿地减少的原因-----①填平湿地,建造楼宇  ②裁弯取直,水泥护坡  ③人工明渠,水泥河岸

自然原因(时间漫长):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    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

人为原因(时间短暂):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 ②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河流的该向,导致水量减少

84保护湿地措施有哪些?

①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

④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    ⑤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

85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产生的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圣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

86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泥沙淤积      ②围湖造田

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②饮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中亚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②饮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86、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热带雨林和珊瑚礁

87. ▲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①物种本身有发生、发育、消亡过程(被自然环境淘汰)

②火山喷发、陨石橦击地球、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事件      ③外来物种入侵

④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⑤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

⑥工业化、城市化等带来的大气、水等环境的污染

⑦战争,核试验                                         ⑧人口增长

88▲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早期-----狩猎和采集;现在-----污染和破坏生态

人类活动导致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植物和昆虫

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

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  ③离体保护,建基因库,种子库

90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和成因

1、现状: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2、原因:

自然原因:我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自然灾害多。我国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少,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①巨大的人口压力     ②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③环保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④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  ⑤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91.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特征

地区名称自然背景主要生态问题形成原因
自然认为
A大兴安岭西侧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森林破坏、土壤侵蚀(风蚀)、草地退化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过垦,过牧,过樵
B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草地退化,土壤侵蚀降水少过度樵采,过垦,
C黄淮海平原区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

风蚀,次生盐碱化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春旱严重,蒸发旺盛,多大风,地势低洼人口密集,过垦严重;不合理灌溉
DE南方亚丘陵区南方丘陵区

水土流失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 河流发育侵蚀强烈

毁林开荒,过度樵柴,陡坡开荒
F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地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森林破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坡度陡峻,土层浅薄,降水丰富毁林开荒,过度樵柴,陡坡开荒
G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土壤侵蚀(冻融侵蚀,冰川侵蚀),草地退化高寒地区,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脆弱人为活动的影响
92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①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的重点生态工程

②长江,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工程

③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⑤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

⑥环境保制建设

93▲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属半干旱干旱草原区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资源丰富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94环境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2.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3.国际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存在利益冲突

95.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

优势:①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      ②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

③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作用(工作方向)①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  ②协助执行环境;

③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

96▲环境伦理的道德建设

1.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有态度与责任

①尊重与善待自然:A尊重地球上一切生命物种B尊重自然生态和和谐与稳定C 顺应自然的生活

②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

③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克服短期行为)等

2.行为准则:

a)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b)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c)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d)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3.青年环保运动:青年是环境的生力军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