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
2025-09-25 17:35:52 责编:小OO
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

收录于话题

#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6~37例1及P37“做一做”,教科书P38“练习八”第1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从不同角度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特点,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统计需求

师:课余时间,你们最喜欢哪种活动?

课件出示教科书P36情境图。

【学情预设】学生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各种喜欢的活动。

师: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这些活动中,你最喜欢哪种活动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活动,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如果要想知道全班男、女生分别最喜欢什么活动,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做这样的统计。

【设计意图】出示学生熟悉的场景图,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出统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

二、合作探究,制作复式统计表

1.调查统计。

(1)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师:这里有六项活动,现在想又快又清楚地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哪项活动,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每位同学只能选一项活动。

【学情预设】预设1:认为全班举手表决比较容易统计。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同,喜欢的活动差别较大,应该分开统计。

【教学提示】感受合并统计表的必要性。师生集体讨论后共同决定采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请学生现场组织,并进行统计。

(2)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填写)

2.描述与分析。

师:从上面的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情预设】我知道了男生最喜欢的活动……我知道了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你是看哪个表知道男生最喜欢的活动、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呢?

【学情预设】看第一个表,知道男生最喜欢的活动;看第二个表,知道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我想知道哪些活动是男、女生都比较喜欢的,要看哪个表?

【学情预设】预设1:既要看第一个表,也要看第二个表。

预设2:男生统计表看一下,女生统计表看一下。

预设3:这样来回地看很容易看错,而且很麻烦。

师:上面两张统计表只能分别反映出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况,要进行比较或知道总人数确实不方便。那我们能不能想办法重新设计一张新的统计表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思考,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第一个表统计的是男生最喜欢的活动,第二个表统计的是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把两个表合成一个表。

师:很多同学想到了把这两个统计表合成一个统计表,那么怎么合呢?

【设计意图】通过“读取信息——对比异同”的过程,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要对比这两组数据,反映这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就需要一种更适合的统计表,这样新的统计表就“呼之欲出”了。这一过程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需求,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价值。

3.经历过程,逐步完善,形成复式统计表。

(1)合并统计表。

教师用多媒体依次演示,把两个统计表移在一起。

【设计意图】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2)精简统计表。

师:对这个统计表,你们感觉怎样?有什么建议?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这个统计表不太简洁;兴趣活动小组的项目有两个,看不出哪组数据是男生,哪组数据是女生。

师:我们可以怎样把表格精简一下呢?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老师随着学生的汇报用多媒体演示精简过程并呈现最后的复式统计表。

师:这样能清楚地看出我们想知道的信息了吗?

【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认为这样的设计已经很好,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活动”格表示什么,是横栏的内容还是竖栏的内容,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师:如果“活动”格表示的是横栏的内容,那竖栏男、女生又该怎样表示?又怎样体现这个统计表统计的是人数呢?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设计一下“活动”格中的内容。

师:在制作统计表时,我们可以把表中要统计的内容合并到这一个格里(多媒体演示形成过程),这叫做统计表的“表头”。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演示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对复式统计表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对单、复式统计表的比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复式统计表便于比较的特点,又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简洁美,从而认识到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4.分析对比,感悟优势。

(1)数据分析。

师:这个复式统计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这个表,你能很快回答这几个问题吗?

①男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女生呢?

②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③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学情预设】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到男生喜欢玩电子游戏的人数要多些,这时要引导学生给出合理的建议,科学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全面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中的相关信息,学生对复式统计表建立起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读懂复式统计表的同时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较异同,确认复式统计表的优势。

师:观察这个统计表和前面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你们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师:像这样,把两个简单的统计表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师:比较一下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学情预设】单式统计表通常只表示一组数据,复式统计表通常能表示几组相关数据。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上面这些问题是看单式统计表方便,还是看复式统计表方便呢?你认为用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点?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感悟,使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势:复式统计表包括了几个单式统计表的全部内容,更加便于分析和比较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应用复式统计表

1.完成教科书P38“练习八”第1题。

先组织学生读题,看懂统计表,再进行讨论: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说一说,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教师进一步启发:从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2.完成教科书P37“做一做”。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提出要求:每人先把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写在纸上,再分小组统计。

师:请小组长汇报每组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学生分小组汇报后,教师再组织全班讨论,灵活应用复式统计表。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关键环节,能让学生感受使用复式统计表的合理性,弄懂复式统计表每栏的含义,体会复式统计表相对于单式统计表的优点,可以很好地突破学生认识过程中的难点,帮助学生逐步明确认识,加深体会。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教学反思

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统计的教学较为枯燥,教师往往会轻视统计的教学,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本课教学中,在情境中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以及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