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第08章在线测试 |
《中国教育史》第08章在线测试 | 剩余时间: | 59:39 |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 |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 |
1、明中叶以后书院的发展命运多舛,曾先后()遭到禁毁。 | |
A、A.二次 | B、B.三次 |
C、C.四次 | D、D.五次 |
2、在明朝众多书院中,名声大、影响广者,莫过于()。 | |
A、A.象山书院 | B、B.昌溪书院 |
C、C.东林书院 | D、D.养正书院 |
3、东林书院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它形成了一套完备的()。 | |
A、A.聚会制度 | B、B.讲学制度 |
C、C.议政制度 | D、D.讲会制度 |
4、提出“凡人之性成于习”,“无教则不能成”观点的是()。 | |
A、A.王廷相 | B、B.王守仁 |
C、C.陆九渊 | D、D.王夫之 |
5、明朝在教育制度上的一个重要创举是()。 | |
A、A.放松学生入学资格 | B、B.社学制度更趋完善 |
C、C.创办义学 | D、D.按编制设学 |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
1、明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重要的有以下措施() |
A、A.推崇程朱 |
B、B.严格管理学校,禁止学生议政 |
C、C.屡兴 |
D、D.删节《孟子》 |
E、E.罢停科举 |
2、明朝地方官学中按编制设立的学校有() |
A、A.都司儒学 |
B、B.行都司儒学 |
C、C.卫儒学 |
D、D.都转运司儒学 |
E、E.宣慰司儒学 |
3、明中叶以后书院之所以兴盛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
A、A.明朝统治者已经衰败,内部矛盾激化,士大夫被排斥在野 |
B、B. 科举,官学衰落 |
C、C. 湛若水、王守仁等著名学者的倡导 |
D、D.士人渴求学问 |
E、E.提倡 |
4、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王守仁提出的基本主张有()。 |
A、A.静处体悟 |
B、B.事上磨练 |
C、C.省察克治 |
D、D.贵于改过 |
E、E.力行 |
5、明朝立国前期30余年间,书院处于沉寂状态。原因有()。 |
A、A.统治者重视发展官学,对于书院不提倡 |
B、B.明初统治者将科举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 |
C、C. 书院比较自由的学风有悖于明初的统治 |
D、D.书院缺乏经费 |
E、E.书院没有合适的场所 |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 |
1、阮元创办的诂经精舍和学海堂,是高级程度私学的典范。是 否 | |
正确 | 错误 |
2、“三、百、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是 否 | |
正确 | 错误 |
3、王阳明在地方大办教育,主要是为了从思想意识入手,来维护封建统治。是 否 | |
正确 | 错误 |
4、王阳明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致良知”,它的内涵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是 否 | |
正确 | 错误 |
5、明清地方官学生员有两条入仕之途:一是参加科举乡试,一是贡入国子监。是 否 | |
正确 | 错误 |
窗体底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