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女,10个月。主诉:体重不增 2 个多月。
患者近三月来反复腹泻、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样,每日十余次,病初有呕吐,治疗后好转,食欲尚可,进食即泻,小便多,明显消瘦,无抽搐。近2个月主要以米粉喂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 5 kg,母乳喂养至4个月,添加牛奶及米粉。
体格检查:T 36. 2℃,P 108次/分,R 28次/分,身高70cm,体重5kg。
精神欠佳,消瘦,皮下脂肪少,无水肿,皮肤松弛,弹性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前囟1cm ×lcm,稍凹陷;头发稀少,干枯;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有力,无杂音;腹软,腹壁皮下脂肪0. 2cm。肝脏肋下2. 5 cm,质软,脾脏肋下未及,肠鸣音亢进。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 2×109/L,、N 0. 40、L 0. 58,,Hb 87g/L;大便常规:黄色稀便;血生化:ALT 55. 2IU/L,AST 581U/L,GGT 871U/L,LDH 6191U/L,HBDH 2271U/L,TP 49g/L,ALB 29g/L;肾功能正常;血K+ 3. 5mmol/L、Na+ 131mmol/L,、Cl- 96mmol/L;空腹血糖3. 5mmol/L;乙肝两对半:阴性。
问题:
1、诊断
2、鉴别诊断
3、诊断依据
4、治疗计划
参
1. 诊断: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2.诊断依据:
(1)生长迟缓,体重低下,较同龄儿平均体重低>40%。
(2)明显消瘦,腹壁皮下脂肪减少<0. 4cm。
(3)有反复腹泻病史,影响食物消化吸收。
(4)喂养史中,近2个月中主要以米粉喂养,有蛋白质热能不足。
(5)伴其他系统功能紊乱,有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贫血等。
3.鉴别诊断:
(1)慢性感染:丢失过多蛋白质致低蛋白血症,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治疗应着重抗感染,以及对原发病的处理
(2)营养性贫血:缺乏铁、维生素B12及叶酸,出现营养性贫血;常是营养不良的合并症,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应值得注意。
4、治疗原则:采取综合措施,调整饮食,合理补充营养物质,营养增加应由少到多,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缓慢递增。祛除病因,治疗继发性疾病。
相关知识:
1、营养不良的分度标准
(2)分型标准:
1)体重低下:小儿年龄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反映儿童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但不能区别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小儿年龄别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消瘦:小儿身高别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此标准主要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病例二
张××,男,8个月。主诉:睡眠欠佳易惊两月余。
患儿近近两月来睡眠不安,哭闹,易激惹,有惊跳,多汗,大小便正常,食欲正常。出生5个月后反复腹泻3 次,每次5~7天,无黄疸史及特殊服药史。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kg,母乳与牛奶混合喂养,5个月后添加蛋黄米粉等,现每天喂少量蔬菜汁果汁,5个月前间断服用维生素D 制剂,户外活动少。母孕期无疾病史,无下肢抽搐史。
体格检查:T 36.8℃,,P 116次/分,R 28次/分,身长70cm,体重8.5kg,头围44cm。
神清,生长发育正常,体态匀称,皮肤不粗糙;前囟2.5cm×2.5cm,枕秃明显,方颅,无特殊面容,未出牙;胸廓无畸形,无赫氏沟,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膨隆柔软,肝脏肋下1.5cm,质软,脾脏肋下未及;无手镯及脚镯征。
辅助检查:
⑴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0. 8×109/L,、N 0. 30、L 0. 69,Hb 128g/L;血生化:肝肾功能正常,血电解质Ca+2 1. 97mmol/L,,Phos 1.0mmol/L,,ALP 97IU/L,,K+ 3. 9mmol/L,,Na+ 140mmol/L,,Cl-10lmmol/L。
(2) X线检查:腕骨骨化中心1枚,尺挠骨远端呈毛刷样及杯口样改变,干骼端骨皮质疏松,临时钙化带消失,软骨间隙增宽。
问题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2、诊断依据
3、鉴别诊断
4、治疗计划
答案:
1. 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 诊断依据:
(1) 8个月为佝偻病的好发年龄。
(2) 临床表现为夜惊,激惹,睡眠不安,多汗及枕秃等症状。
(3) 体检:前囟大,方颅,出牙迟等体征。
(4) 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临时钙化带消失,杯口样、毛刷样改变等佝偻病的典型表现。
3. 鉴别诊断:
(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生长发育迟缓,体格明显矮小不匀称,骨龄落后,出牙迟,前囟大而闭合晚,腹胀等;但患儿的智力发育落后,有特殊面容,长骨干骺端无佝偻病改变,甲状腺功能测定可鉴别。该患儿无特殊面容及体态,皮肤不干燥,不考虑。
(2)软骨发育不良:是遗传性软骨发育障碍,头大,前额突出,长骨骺端膨出,胸部有串珠,腹大等,但四肢及手指粗短,有腰椎前突,臀部后凸的特殊体形,骨骼X线有特征性改变可鉴别。患儿与之不符。
(3)脑积水:头围和前囱进行性增大,有落日貌,无骨骼改变,头颅CT及B超可确诊。该患儿可排除。
(4)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性连锁遗传病,系肾小管重吸收磷及肠道吸收磷障碍,佝偻病症状发生迟,多在一岁以后,血钙多正常、血磷降低、尿磷增高,一般治疗量维生素D无效,需同时补充磷制剂及大剂量维生素D。患儿年龄小,有明确维生素D缺乏病史,暂不考虑本病。
(5)远端肾小管酸中毒:远端肾小管泌氢障碍,从尿中丢失大量的钠、钾、钙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脱钙和佝偻病症状和体征,矮小,骨骼畸形,有代谢性酸中毒,碱性尿,有低钙、低磷及低钾血症。该患儿电解质正常,暂不考虑。
(6)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分两型:I型为肾脏1-羟化酶缺陷,II型为靶器官1,25-(OH)2D3受体缺陷;两型均表现为重症佝偻病,血清钙、磷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I型有高氨基酸尿症,II型有脱发特征。该患儿表现与之不符。
(7)肾性佝偻病:肾病疾病导致的慢性肾功能障碍可出现钙磷代谢障碍:高钙低磷血征,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骨质脱钙,骨骼呈佝偻病改变。随年龄增长,症状明显,矮小。患儿无肾脏疾病,不考虑。
4、治疗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加强保健预防,早期诊断和药物预防,合理使用维生素D控制佝偻病的活动,防止骨骼畸形。
病例三
1、病史摘要:
李×之子,9小时。主诉:呼吸困难、呻吟伴紫绀4小时。
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32周,出生体重1600克,出生时1分钟Apgar评分9分,出生后5小时出现呼吸急促,伴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母妊娠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
T 36.2℃,P 162次/分,R 74次/分,体重1.5kg。
早产儿貌,神志清楚,面色发绀,呻吟;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前囟平、2cm×2cm,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呼吸急促:74次/分,有吸气性三凹症,双肺呼吸音降低;心率162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II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肋下1.5cm,脾肋下未及;颈软,吸吮反应弱,拥抱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降低。
辅助检查
1. 结果: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9.5×109/L,、N 0. 48,、L 0.52,,Hb 161g/L;尿常规、大便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正常;血电解质K十、Na+、C1一均正常,Ca 2+ 2.0 mmol/L;血气分析:pH 7.
23、PaO2 4.1kPa、PaCO29.3kPa、BE -11。
(2)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3)超声心动图:正常。
(4) 胸片:双肺野普遍透光度降低,伴弥漫性均匀颗粒状、网状阴影及支气管充气征。
(5) 头颅B超正常。
(6) 胃液振荡试验阴性。
1、诊断
2、诊断依据
3、鉴别诊断4、治疗计划
参:
1、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
2、诊断依据:
(1)早产儿,孕32周,低体重儿,体重1. 5kga。
(2)出生时Apgar评分正常,4~6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症,双肺呼吸音降低。
(3)血气分析:PaO2降低,PaCO2升高,BE减少。
(4) 胸片:双肺野普遍透光度降低,伴弥漫性均匀颗粒状、网状阴影及支气管充气征。
3.鉴别诊断:
(1)湿肺:多见于足月儿或剖宫产儿,症状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较好,胃液振荡试验阳性,胸片无肺透明膜病的表现,肺淤血和叶间积液较常见。该患儿胃液振荡试验阳性,胸片示肺透明膜病表现,故可排除。
(2)颅内出血:缺氧引起的多见于早产儿,产伤引起的多见于足月儿,表现为呼吸抑制或不规则,神经系统症状抑制或兴奋。该患儿头颅B超正常,无神经系统症状抑制或兴奋,故可排除。
(3) B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本病极似肺透明膜病,但本病病儿有胎膜早破或产程延长史,或妊娠后期母亲有感染史,母亲宫颈拭子培养示B族β溶血性链球菌阳性。只要及时做血培养、病儿胃液或气管分泌物,即可发现链状排列的G+的球菌。该患儿无上述表现与实验依据,故可排除本病。
(4)胎粪吸人性肺炎:多见于足月儿和过期产儿,有窒息史和胎粪吸人史,胸片有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肺气肿明显。该患儿无窒息史与胎粪吸人,胸片不符合肺炎表现,故可排除。
病例四
早产儿,日龄2d,生时窒息约5min,1d来烦躁不安,有时尖叫,下颌抖动。吸吮不佳,易激惹。
查体:T:36.3℃,脉搏:140-160次每分,呼吸:58次每分,体重:1.5千克。嗜睡,反应差,前囟略紧张,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双肺呼吸音弱,口周发青,四肢肌张力低,觅食反射阴性,吸吮反射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5×10每升,H:0.5
血糖:1.12mmol每升
初步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
诊断依据:1、烦躁不安,有时尖叫病史
2、血糖:1.12mmol每升
3、查体:嗜睡,反应差,前囟略紧张,双肺呼吸音弱,口周发青,四肢肌张力
低,觅食反射、吸吮反射阴性。
鉴别诊断: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有乏氧病史,常表现为易惊厥,反应差,吸吮不佳,甚至出现抽搐等。头颅CT有助于诊断。
2、新生儿低血糖症
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治疗计划:1、降颅压
2、维持正常生命体征
3、控制惊厥
4、治疗脑水肿进一步检查:1、头颅CT
2、生化全项
3、脑电地形图
相关知识: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分类:
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管膜下生发基质及脑室周围出血,脑室内出血,小脑出血,及其他部位的脑实质出血
2、颅内出血:头颅CT的分级:
①级:生发基质区出血,②级:生发基质区,伴脑室内少量出血,无脑室扩张,③级:脑室内出血,有明显的扩张,④级:脑室内出血,扩张,且有脑实质受累。
病例五
足月儿日龄2d,产钳分娩,1min Apgar评分四分,今晨抽搐2次,哭声发尖,阵发有紫,拒乳。
查体:T:36.9℃,p:138次每分,R:56次每分,W:3.2千克。反应差,易激惹,前囟饱满,及肺呼吸音清,呼吸略促,腹部膨隆,肌张力低,口周,四肢末梢发绀血常规:WCB:13×10每升,NE:0.60
血糖:2.2mol每升,血钙:2.2mmol每升
初步诊断:1、新生儿颅内出血
诊断依据:1、抽搐2次,哭声发尖,阵法青紫病史
2、查体:反应差,易激惹,前囟饱满,呼吸略促,肌张力低,口周、四肢末梢发绀。
鉴别诊断: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2、新生儿低血糖
3、低钙血症
进一步检查:1、头颅CT
2、脑脊液化验
3、脑电地形图检
治疗计划:1、支持治疗,2、控制惊厥,3、降低颅内压,4、止血药
相关知识:
1、颅内出血常见病因:所有在产前,产程过程中产后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缺氧,缺血
的因素都可以导致颅内出血,早产儿多见
病例六
早产儿,日龄4d,11月份出生,体温不升,哭声低微,吸吮不佳,于今日家长发现患儿两侧小腿及大腿外侧硬肿
查体:T:34.5℃,P:108次每分,W:2.1千克。反应差,不哭,前囟平软,及肺呼吸音弱,两侧小腿大腿外侧硬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6×10每升
血糖:2.4mmol每升
初步诊断: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诊断依据
1、体温不升,哭声低微,吸吮不佳病史
2、查体:34.5℃,P:108次每分,反应差,两侧小腿大腿外侧硬肿鉴别诊断:1、新生儿颅内出血
2、新生儿低血糖
治疗方案:复温,热量和液体供给,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相关知识:1、皮肤硬肿出现顺序:硬肿为对称性,依次为双下肢,臀,面颊,两上肢,背,腹,胸。
2、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分度标准
3、早产儿移发生此病的原因:①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②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皮下脂肪少,③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④棕色脂肪含量少。
病例七
患儿男1d,胎龄33周,生后6小时出现呼吸困难,呻吟,进行性加重,伴有口吐泡沫,颜面发绀,易激惹,无抽搐,吸吮差。
查体:T:36.2℃,P:148次每分,R:58次每分,W:2.1千克。反应差,易激惹,前囟平软,口周青紫,双肺呼吸音弱,三凹征阳性,四肢末梢发绀,新生儿原始反射不完全。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6.7×10每升
初步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诊断依据:1、进行性呼吸困难10小时余病史
2、反应差,易激惹,口周发紫,双肺呼吸音弱,三凹征阳性,四肢末梢发绀,
新生儿原始反射不完全。
鉴别诊断:
(1)湿肺:多见于足月儿或剖宫产儿,症状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较好,胃液振荡试验阳性,胸片无肺透明膜病的表现,肺淤血和叶间积液较常见。
(2)颅内出血:缺氧引起的多见于早产儿,产伤引起的多见于足月儿,表现为呼吸抑制或不规则,神经系统症状抑制或兴奋。
(3) B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本病极似肺透明膜病,但本病病儿有胎膜早破或产程延长史,或妊娠后期母亲有感染史,母亲宫颈拭子培养示B族β溶血性链球菌阳性。只要及时做血培养、病儿胃液或气管分泌物,即可发现链状排列的G+的球菌
病例八
患儿男生后36小时,以“生后抽搐36小时”收入院。生后即出现抽搐,反应弱,时有四肢抖动,刺激后加重,无抽搐。入院前24小时出现口周青,无口吐沫,无发热,无咳嗽。
查体:T:36.5℃ R:40次∕分 P110次∕分 W:2.55千克神清反应弱,哭声尖直,易激惹,口周青,全身皮肤无黄染,四肢肌张力减低。觅食反射阳性。握持反射拥抱反射不完全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15.2*109/L,、N 0. 58、L 0. 35,M0.07、HB192克∕L、PLT300*109/L 初步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诊断依据:生后即出现抽搐,反应弱,时有四肢抖动,刺激后加重,无抽搐。入院前24小时出现口周青。
鉴别诊断
1、新生儿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多有乏氧病史。临床表现:哭声尖直,嗜睡、反应
差、抽搐等。颅脑CT有助于鉴别。
2、低钙血症:多表现为夜惊多汗、易激惹、惊厥
进一步检查
1、血气分析:了解患儿有无缺氧及二氧化碳的蓄积
2.血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肝肾功能:因为窒息缺氧可以造成全身各个脏器的损害
3、头颅CT:了解脑部受损情况
4、脑电图:反映脑功能状态
相关知识:
1、本病病因:缺氧,尤其是围生期窒息
2、本病临床分度:
病例九
患儿男,自然分娩,娩出时脐带绕颈一周。阿氏评分1min3分,5min7分.
查体:T:36℃,R:40次/分,P:110次/分,W:2.55kg,反应弱,易激惹,口周青,全身皮肤无黄染,肌张力增高,觅食反射、吸吮反射阴性,握持反射较活跃。
辅助检查:
1、血常规:WBC:18.4×109,N:0.56,L:0.4,M:0.07,Hb:192g∕L,PLT:308×109
2、头颅CT:双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密度减低,CT值:14Hu。
3、脑电图:睡眠脑电图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诊断依据:
1、娩出时脐带绕颈一周。阿氏评分1min3分,5min7分;
2、查体,反反应弱,易激惹,口周青,肌张力增高;觅食反射、吸吮反射阴性,握持反射较活跃。
3、头颅CT:双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密度减低,CT值:14Hu
鉴别诊断:
1、新生儿颅肉出血,多见于早产儿,患儿可表现为易激感,反应弱,惊厥抽搐,呼吸困难,紫钳等,头颅CT有助于诊断。
2、低钙血症,夜惊多汗,易激惹,手足搐搦,喉痉挛,惊厥等
进一步检查:
1、血气分析了解患儿有缺氧及二氧化碳的蓄积;了解有无酸中毒;
2、血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肝肾功能因为窒息缺氧可以造成全身各个脏器的损害,如心脏、肾脏、消化道等。
治疗方案:
1、加强监护进行心率、呼吸、血压、血气、血糖、血电解质及出入量等的监护,及时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
2、一般治疗保持安静(避免过多的搬动)、保暖。
3、维持热量,液量以免加重脑水肿。
4、三支持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使血气和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维持各脏器血流灌注,使心率和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高值,以保证神经细胞代谢所需。
5、改善脑细胞代谢能量合剂静脉用药。
6、保持呼吸道通畅。
7、改善缺氧状态必要时吸氧。
病例十NRDS
患儿男,16小时,因呻吟14小时,口辱有紫进行性加重10小时,收入院,患儿为第三胎第二产,孕32周,出生体重1.68kg,自然分娩,产后2小时出现呻吟样呼吸,口吐泡沫,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面色青紫。
查体:体温36.7℃,呼吸55次/分,脉搏156次/分,体重1650g。早产儿貌,精神反应弱,口周发绀,自主呼吸略促,吸气三凹征阳性,有呻吟及鼻翼扇动,四肢活动弱。甲床青紫,前囟张力不高,口吐白色泡沫,量不多。胸廓略塌陷,呼吸节律欠规整,四肢肌张力减低,新生儿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WBC18.95×109/L,N0.69,L0.27,M0.04,RBC6.52×1012/L,Hb209g/L,PLT188×109L,CRP8mg/L。
2、血气分析(动脉血)pH7.201 , PaCO265.9mmHg , PaO255.7mmHg , HCO3-18.2mmol/L , BE-5.2mmol/L。
3、胸片双肺透亮度减低,模糊,心影不大。
初步诊断: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r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
2、早产儿。
诊断依据:
1、呻吟14小时,口唇有紫进行性加重10小时。
2、查体:体温36.7℃,呼吸55次/分,精神反应弱,口周发绀,自主呼吸略促,吸气三凹征阳性,有呻吟及鼻翼扇动。甲床青紫,口吐白色泡沫,量不多。胸廓略塌陷,呼吸节律欠规整,四肢肌张力减低,新生儿反射未引出。
3、血气分析(动脉血)pH7.201 , PaCO265.9mmHg , PaO255.7mmHg , HCO3-18.2mmol/L , BE-5.2mmol/L。
4.胸片双肺透亮度减低,模糊,心影不大
鉴别诊断:
1、湿肺(wet lung):多见于生月儿,自限性疾病,生后数小时内出现呼吸增快(>60次/分),吸奶佳,哭声响亮,反应好,重者也后有发绀呻吟。
2、膈疝(diaphragmatic hernia)表现为陈发性呼吸急促及发绀。腹腔部凹陷,患侧胸部呼吸者减弱甚至有失,可闻及肠鸣音,X线胸片分患侧胸部有充分的肠曲或胃泡影及肺不张,纵隔向对侧移位。
进一步检查:
血气分析判断患儿呼吸及体内酸碱平衡情况,指导呼吸支持治疗。
血象判断有无感染表现。
胸部X线片观察肺部病变进展情况。
超声心动图注意有无失天性心脏病存在,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
治疗方案:
1、氧疗和呼吸支持;
2、抗感染治疗;
3、洗胃,暂禁食;
4、给予内环境稳定,纠正酸碱失衡;
5、根据呼吸困难发展情况,短期内复查胸片协助诊断。
相关知识:
1、本病的胸部X线特异表现;1、毛玻璃样改变(groud glass);
2、支气管充心征(air bronchogram);3白肺(white lung)
2、本着主要发充原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成不足。
病例十一
患儿男,1小时,孕40周剖宫产,产重:2900克,出生前胎心减慢,胎动减少,出生时发组,心肘肌张力低,羊水Ⅲ度。
查体:T:30.0℃,P:148-168公/分,R:42-68公/分,W:2900克,反应差,头皮静脉穿刺无反应,无哭声,皮肤粘膜发低,呼吸不规则,表浅,三凹征阴性,鼻扇阴性,肤肌张力低,新生儿原始反映未引出。
辅助检查
1、血常规:WBG 18×109儿,N:0.455,L:0.513,Hb:18291C,血型:A型。
2、经皮血氧饱和度60-70%(未吸氧)
初步诊断:新生儿窒息
诊断依据:
1、生后即发绀,出生前胎心减慢,胎动减少
2、查体:P148-168次/分,R:42-68次/分,反应差,皮肤粘膜发绀,呼吸不规则表浅,三(U)征阳性,鼻扇阳性,同时肌张力低,新生儿原始反射未引出。
鉴别诊断:
1、新生儿中科吸窘迫尿合征,勿见于早产儿,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伴有呻吟,发绀等。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有乏氧病曲表现为易激惹,皮肤粘膜发绀,惊厥抽搐等,头颅CT有助于诊断。
进一步检查:
1、血气分析:了解缺氧是否改善,有无呼吸性和(或)代谢性取中青。
2、头颅CT:有无颅内出血。
3、脑电图:了解有无脑电异常。
4、胸片:了解颅内病变情况。
5、心脏彩超:了解心脏结构及功能有无失心病。
治疗方案:
1、新生儿复苏
2、监测生命体征维持生命体征。
3、对症支持治疗。
相关知识:
1、复苏步骤,A清理呼吸道(aivway)B建立呼吸(breathing)C(circulation)维
持正常循环D(dwgs)有物治疗E评估(evaluafion)F(agaw)评分标准。
病例十二
患儿男,生后46小时,因皮肤黄染26小时收入院,入院前26小时出现颜面皮肤轻度黄疸,皮肤黄疸进行性加重,波及躯干及儿肢,患儿为G2p,孕39周自然分娩,母亲血型:O。
查体:体温36.5℃,呼吸40次/分,脉搏140次/分,血压65/30mmHg,体重3.11kg,身长52cm,精神反应可,哭声响亮无尖直,全身皮肤(颜面、躯干、四肢)杏黄染,手足心淡黄染,肝肋下1cm,脾未触及。四肢肌张力正常,新生儿反射可正常引出。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WBC13.3×109/L, N0.607, Hb150g/L, PLT412×109/L, CRP<8mg/L, Ret3.9%;血型A。
2、经皮测胆红素18mg/dl。
3、胸部正位片。
初步诊断: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2、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ABO系统)。
诊断依据:
1、皮肤黄染26小时,进行性加重病快。
2、查体:全身皮肤均黄疸。
3、经皮测疸。
鉴别诊断:
1、生理性黄疸。
进一步检查:
1、血清肝功能尤其是胆红素测定了解黄疸程度及有无结合胆红素增高、肝功能异常,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
2、母子交叉免疫试验包括子血清直接Coombs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母血清游离抗体测定。协助免疫性溶血病的诊断。
3、腹部B超检查了解肝脾情况,有无腹腔脏器出血。
4、头颅B超了解有无颅内出血。
治疗方案:
重点是: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症病发生。
1、光疗;
2、白蛋白的应用;
3、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4、换血治疗;
5、纠正贫血。
相关知识:
1、光疗指症:
1一般患儿血清黄胆红素>205mol/lL,ELBW>85umllL,ULBW>103umollL。
2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生后血清总胆红素>85umollL。
2、ABO溶血的主要临庆表现:(1)黄疸(2)贫血(3)肝脾大
3、核黄疸联症(1)手足徐动(2)眼球运动障碍(3)听说障碍(4)牙轴质发育不良。
病例十三
患儿男性5天,因皮肤粘膜黄染二天,收入院,患儿系G1P1,孕40周自然产,生后三天出现粘膜黄染,颜面,躯干也逐渐出现黄染,无发热,无咳嗽,无呕吐,无抽搐,尿便颜色黄色较深,食饮尚可。
查体:T:36℃,R:120次/分,R:42次/分,发育良好,营养中等,哭声响亮,神清,巩膜颜面明显黄染,躯干及四肢可见黄染,颜色鲜亮,肌张力正常,新生儿原始反射存在。
辅助检查:
1、血常规:WBC:10.8×109/L,ENF:55%,LT:45%,Hb150g/L,血型:O。
2、尿液分析:尿胆阳性;尿胆红素阴性。
3、血总胆红素205umollL 结合胆红素22umollL初步诊断:新生儿黄疸。
诊断依据:
1、病史;
2、查体、
3、实验检查
进一步检查:
1、肝脾胆囊B超
2、血清肝功能尤其是胆红素测定了解黄疸程度及有无结合胆红素增高、肝功能异常,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
3、母子交叉免疫试验包括子血清直接Coombs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母血清游离抗体测定。协助免疫性溶血病的诊断。
4、腹部B超检查了解肝脾情况,有无腹腔脏器出血。
5、头颅B超了解有无颅内出血。
治疗目前
相关知识:
1、生理性黄疸加重因未(1)饥饿(2)乏氧(3)胎粪排出延迟。
2、病性黄疸定义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