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六章语言表达和运用16
2025-09-25 17:36:25 责编:小OO
文档
www.ks5u.com

学案16 瞻前顾后细斟酌,做好语句补写题

学案略语 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菜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答案 ①“蒸”这种烹调方法更值得推崇 ②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 ③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植物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每个植物都具有全能性,整个植物体就是个松散的联合体,不像动物那样①                。所以,即使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织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枯木逢春”就是这个道理。理论上,只要有一个植物细胞存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这对环境条件要求非常高,必须让这个细胞在试管里慢慢,直到可以分化出根茎叶。

答案 ①每个器官都有严格的分工 ②遇到合适的条件仍可再生 ③这个细胞就能变成一个植株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发明指南针,③____________________,却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答案 (示例)①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 ②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 ③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4分)★

电影《一代宗师》上映,但导演王家卫肯定想不到,自己的电影上映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少人狠批,且言辞极端:“巨烂片”“垃圾片”“稀奇古怪”……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还有不少人在网上号召大家“千万不要去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片“完美”“一如既往很王家卫,文艺范十足”……谩骂派斥力挺派为“装文艺”,而力挺派则将谩骂派定位为“土老帽”。④__________________,大喷脏词,甚至有老友为此绝交。

问题反思

1.做语句补写题的关键是什么?

答: 

2.语句补写题常常要补写的都是哪些类型的句子?如何补写这些句子?

答: 

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

题目 原题见“自我诊断”4 (4分)

剖析

现场

失分

答案

得分现场失分答案

失分剖析
0分

第①处应填的是能概括语段中心的总起句,而答案①“反响”一词无法概括下文两种对应观点;第②处应填紧扣上文“言辞极端”进一步展开的句子,而答案②用一个“批评”太轻描淡写,与上文不一致,宜用“狠批”等词;第③处应填的是领起“影片‘完美’……十足“一句的句子,而答案③中“支持”与“完美”等赞美性语言并不一致;第④处应填的是将上文“谩骂派”与“力挺派”内容总结在一起的句子,而答案④完全不了解这一点。之所以得0分,根本原因在于未读懂该语段的中心及层次。

2分

该答案①③很准确,而②与下面的“甚至还有”重复,故不连贯,第④句仍然是不知该处应是一个总结句。

3分

该答案②③④都很完美,而①在内容上也与下文连贯,就是“影片”不该要,因为“自己的电影上映后”,主语已出现。因而主语重复以致语言上不连贯。白璧微瑕,甚为可惜。

解读

现场

满分

答案

得分现场满分答案

满分赏析
满分

4分

答案①对下文两层意思概括较准;答案②过渡语简洁巧妙;答案③既领起语段的另一层意思,一个“也”表明与前面一层相并列,连贯性好;答案④总结准确、简洁。合起来放在语段中,文意连贯,文气贯通。

完善

你的

答案

参 ①竟能引发如此两极化的评价 ②用各种负面评价宣泄感情 ③也有赞 ④双方各执己见

评分建议 4分,每空1分,与上下文衔接恰当,意思对即可。

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

一、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

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

2.推导

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边练边悟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孟德斯鸠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为什么?因为对一个人的不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对待所有人,无人能保证自己幸免。我想补充说:对一个人的不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因为对一个人的不义,所显示的是人格的卑劣,这不只是在侮辱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在侮辱所有人的尊严,这个尊严是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的。所以,看见不公,③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不义,我们要当心小人。

答案 ①所显示的是制度的恶劣 ②就是对所有人的侮辱 ③我们要警惕制度

2.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地震是人类遭遇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发性最强,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预测、预报一直备受关注。地震预报是以减少公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目标,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责任行为。因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各省市,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省,在北京,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

如果把地震看成地球上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②               ,既然有规律,就应该能够被认识,但是对这种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若干阶段,目前还不能从整体上预测、预报地震。

因此,可以这样问答:人类何时能够预测、预报地震?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地震预报是有发布权限的(或“地震预报的主体只能是权威的部门”) ②那么地震就应该遵循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或“而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是有规律的”) ③这一天虽然还遥远,但非无期(或“应该是在将来的某一天,但现在还无法做到”)

二、突出三类语句的补写训练

1.总提(起)句的补写

语句补写,命题者一般会选择关键部位的语句让考生补写。关键部位的语句首先当属总提(起)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这时的语句补写,实际上就是一个压缩语段题,只要能概括语段或下文内容即可。当然,要考虑到前后句子的衔接连贯问题。

边练边悟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各补写一句话,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的一家。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

答案 ①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或“科学”“合理”等) ②同一家分化出来的不同流派在继承中发展

4.(根据2014年安徽卷第20题改编)阅读下面的材料,在甲、乙、丙三处补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是享誉海内外。徽菜地方色彩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溪流遍布,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制作提供了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禾急烧,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三是丙____________________。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比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滋补养生之道。

答案 甲:就地取材,讲求新鲜

乙:精于烧炖,讲究火功

丙:秉承传统,注重养生

2.总结句的补写

所谓总结句,就是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个(两个)层次内容作出总结的句子。在语句补写题中,这样的句子前面通常有“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提示性语言。总结句的补写,与总提(起)句的补写一样,是对前面内容的归纳、总结,有的则是对前面具体内容的概括与升华。总结既要准确,又要全面。有时是对上文两至三个层次的内容总结,补写时不可漏掉要点。

边练边悟

5.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文段的意思完整、明白。要求:在所填的句子中要使用“收入”与“购买力”两个词语。

“你工作多久挣的钱,才够买一个麦当劳的‘巨无霸’?”要是猛然被这样提问,多数人可能都会打个愣,因为中国人通常更习惯另一种算法,即我一个月的工资,够买几个“巨无霸”?这两个问题看上去是一回事,在统计学意义上却有明显的差别。前者是以商品来考查劳动力的价值,后者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收入来衡量购买力的水平

6.下面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小说的气味》一文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文,补写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在他的小说《静静的顿河》里,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特别发达的嗅觉。他描写了顿河河水的气味,描写了草原的青草味、干草味、腐草味……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里的一个人物,能嗅到寒冷的气味。其实寒冷是没有气味的,但是福克纳这样写了,我们也并不感到他写得过分。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实际存在着两种气味,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

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现实(写实)的,是对某物的气味进行描写 虚构(想象)的,是对本无气味的物体进行描写

解析 从逻辑关系角度来看,应先说《静静的顿河》中的气味,然后再说《喧哗与骚动》中的气味;而根据句中的提示“其实寒冷是没有气味的”可推知这是指虚构的气味,据此推断上文是现实的气味。

3.展开句的补写

所谓展开句,就是一个句子展开说明或论述,前半句已有,要求接着往下写,要写的句子就是展开句。例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6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分析 本题所要补写的①③句就是展开句。语段第二句重点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所带来的危害,先说“气候”,再说“海洋”,下面紧接的是什么方面的危害?显然是“人类的灾难”。而第③处的句子是一个假设复句,“结果”有了,“假设”中已列出第一个“条件”“土壤被污染”,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根据上文正面说明“植物还活着”,推知该处应是“植物”的反面。

答案 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展开句多出现在同一个句子的上半句或下半句中,通常是并列关系复句的另一半,条件关系复句的或“条件”或“结果”等。补写时或合理推出语段未有的新内容,如上题的第①句;或根据上下文推出已有的内容,如上题的第③句。展开句的补写在语句补写题中有上升趋势,在复习中应引起关注。

边练边悟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前,我们的国家正进行着伟大的社会变革,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太阳很亮,但有些角落又很暗;前行的大潮激流勇进,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与假同在,善与恶并行,美与丑互映;我们的人民,激情澎湃地创造着历史,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作为艺术创作者,我们有责任表现这一切,要自觉地贴近、逼近乃至融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活动,以他们真实的生活为中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力地弘扬真善美。

答案 ①但同时又有各式各样的沉渣泛起 ②同时也背负着历史的重负 ③勇敢地抨击假恶丑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 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③可以转变风气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