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技术标准
2025-09-25 17:36:19 责编:小OO
文档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技术标准

第一章 中小学校园网定义

中小学校园网是指中小学校园内计算机及附属设备互联运行的网络,是由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和软件等构成的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集成应用系统,并可通过与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校园网应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支持,实现教育资源、信息管理、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应按照“需求推动、注重实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建设、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进行。具体操作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为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服务原则

校园网建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关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优质的资源和环境,有效的技术和服务,着重推进教育管理创新,教学模式创新,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原则

校园网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诸方面,应从中小学教育的整体利益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分步实施。正确把握校园网建设的方向,确保校园网建设的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优势,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坚持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坚持校园网建设与区域教育网建设相结合,同步协调发展。

3.系统开放,可持续发展原则

校园网建设应坚持系统开放性标准,采用先进,成熟,具有开放性标准的主流产品与技术,注重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系统互联性,互操作性和应用软件可移植性的体系建构,提高整个系统的扩充和升级性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建用结合,实用性,适度性原则

要把建设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和效益。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实用性,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度推进信息环境,技术应用,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有效建设。同时,校园网建设的经费使用要科学,合理。

5.建培结合,以人为本原则

校园网的作用和效益,最终将由"人"这一关键要素来实现。在校园网建设的同时,要抓好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这一重要环节,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发挥省,市,区,校四级培训体系的优势,努力提高中小学干部,师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第二章 中小学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园网基础设施是指中小学校园网环境中各种硬件的配置和建设,是中小学校园网的基础,涉及网络交换设备、服务器、校园网络布线、区域教育网接入等方面的配置和建设,保证学校每个教室、教师办公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学生活动室之间互连互通,并实现对外沟通交流。

一、网络环境

1.网络中心

1)网络中心一般建设在电教楼或综合楼,考虑到微机房是学校信息点最集中的地方,同时网络中心一般由计算机教师管理,所以网络中心一般建设在微机房附近,网络中心的面积一般为30至100平米。

2)网络中心内一般放置学校的中心交换设备、服务器、后备电源等主要设备以及网络管理设备。由于设备对环境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一般网络中心不选择底楼或顶楼,同时网络中心必须要有防火(符合消防要求、配备气体灭火器)、防水、防盗、防雷、防静电、防触漏电保护系统等措施。

3)网络中心地面、墙面、顶棚应采用不易吸附尘埃、不易产生静电的阻燃材料;门窗要考虑采光、遮光和安全因素;机房内无强电磁场干扰;温湿度要达到规定标准,温度:14~30℃,相对湿度:40%~75%;有良好的防尘措施(可使用双层窗隔尘)。

4)网络中心应配有电箱,使用功率适当的空气开关,同时电源安装防雷装置,UPS供电能力在市电断电情况下不低于2小时。

5)由于网络中心中很多设备有较大的噪音,所以设备间与工作间之间一般用玻璃隔断。

6)如果从某栋楼到网络中心的距离不超过100米,则仍然可采用超五类双绞线,但由于是在室外布线,必须加装防雨套管,这样可大大降低成本,并且连接技术也非常简单易行。

2.二级交换中心

1)由于从交换机到信息点的线长最大不能超过100米,所以校园网一般以楼为单位建设二级交换中心,二级交换中心与信息点之间用超五类或以上双绞线连接,有多少个信息点就布多少条网络线,所有线全部汇集到该中心。

2)二级交换中心内一般放置机柜一只,如果信息点较少(信息点在50个以下),则二级交换中心可设在某个办公室,用挂壁式机柜。如果信息点较多,则可选择一个小的房间,安装一只立式机柜。

3)二级交换中心与网络中心间一般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纤,有多少个二级交换中心,就必须铺设多少条光纤。

4)如果两栋或几栋楼靠得比较近,几栋楼离开二级交换中心的布线距离都不超过100米,则可以将之作为一栋楼处理,但室外线必须加装防雨套管。

3.信息点

1)各个教室配备二个信息点(一个为备用)。

2)专用教室配备二个或二个以上信息点。

3)每位教师的办公桌配备一个信息点。

4)电脑网络教室按照每人一台电脑配备,一般为50~60个信息点,留若干余量。

5)图书馆配备5个以上信息点。

6)食堂配备2个以上信息点。

7)有条件的学校每个学生宿舍配备一个或一个以上信息点。

按照这一原则,一般中心小学在200个信息点左右;一般的中学在300个信息点左右;规模较大的中学在500个信息点左右;少数学校可能达到800个信息点左右。

二、网络设备

1.中心交换机

要求符合IEEE 802.3局域网标准和VLAN划分,支持802.1X论证;背板交换能力要求在24G以上,转发速率在22M以上;应配有千兆端口,千兆端口数取决于下联接入交换机数量,一般应留有至少1个冗余端口;百兆端口数量取决于直接接入中心交换机的桌面计算机和服务器的数量。

2.汇聚交换机

要求符合IEEE 802.3局域网标准,支持802.1X论证;背板交换能力要求在2G以上,转发速率在2M以上;至少有1个千兆上联端口,用于上联中心交换机;百兆端口数取决于直接接入该交换机的桌面计算机的数量。

3.接入交换机

要求具有二层交换能力,支持VLAN划分,支持无线接入,到终端交换能力不低于百兆。

4.服务器

要求机架式或塔式服务器,CPU≥2.0G,内存≥2G,硬盘≥300G。 

5.防火墙(可选)

要求百兆或千兆带宽,对校园网和服务器防护

6.网管计算机

要求CPU≥3.0G,内存≥1G,,硬盘≥160G,显示器≥19英寸。

7.网络机柜

要求标准网络机柜,高度和数量根据需要选择。

三、网络布线

1.总体要求

网络布线是一项具有相对永久性的隐蔽工程。作为计算机数据传输的基础,其质量将直接影响未来的系统性能。因此,工程设计与安装必须严格按照规范,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际标准,确保系统的所有链路及配线接插器件具有高可靠性和优良的电气性能指标。

2.技术要求

1)满足学校各项主要教育、教学的需求,且兼顾未来长远发展,符合当前和长远的传输要求。

2)布线系统设计遵从国际(ISO/IEC 11801)标准和邮电部、建设部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修改本)、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布线系统采用国际标准建议的星型拓扑结构。

3)布线系统要支持语音、数据等综合信息的高质量传输,并适应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厂商的电脑及网络产品。

4)布线系统的信息接口采用国际标准的RJ45插座,以同一线路规格和设备接口,使任意信息点都能接插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网络终端、电话机、传真机等以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数据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的传输。

3.工艺要求

1)布线一定要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绘制施工图,施工图经学校负责人签字认可后方可施工。

2)如果不是新造大楼,一般都是明线布线。布线必须兼顾耐用和美观,一般布线应布在学生碰不到的位置。明装布线时,线缆一定要有线槽等保护,不可直接暴露在外面。

3)选用线槽时,宽度大小应合理搭配,必须选PVC材料的,不能选再生塑料的,线槽宽度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今后扩容时可增加网络线。

4)固定线槽必须用膨胀螺丝,不能用钢钉。膨胀螺丝大小要恰当,不能太小。必须使用垫片,并且垫片直径必须与线槽宽度相当,不能太小。固定点的距离尽量要密集,以免时间长后线槽脱落,一般宽度小于60mm的线槽固定间距为30—40公分,大于或等于60mm的线槽固定间距一般为20—30公分。线槽宽度大于或等于60mm时每个垫片必须用两个膨胀螺丝固定。

5)过墙必须穿塑料管,线管直径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再放入网络线。并且线管必须用水泥固定,两端必须用白水泥和涂料补好,要求看上去美观。

6)两根线槽接头处必须使用直接头,转弯处必须使用90度接头。

7)信息插座底盒必须用膨胀螺丝固定,一般安装四个膨胀螺丝,不能省略。

8)同一房间内有若干个信息点的要在信息插座上标上顺序号。配线架上每个端口一定要标明信息点的位置,一般用房间号加顺序号表示。

9)架空光纤必须吊在钢绞线上,吊勾之间距离应按照标准。如走地沟,则必须做好防水工作。

10)光纤接入应先接在光纤配线盒上,再用光纤跳线接到网络设备上。禁止由光纤直接接到网络设备上。

11)铺设光纤应考虑学校的其它管线的铺设,做到安全,美观。

12)布线系统测试完成后一周内,布线系统集成商应向用户提交:实际安装平面图、测试文档、维护手册、有关厂商资料等。

第三章 中小学校园网应用软件技术标准

中小学校园网应用软件是指开发界面友好、功能实用、操作简捷的数字校园体系应用软件,是中小学校园网的核心,涵盖了管理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办公自动化、保障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五个方面,通过应用软件发挥硬件设施的价值,将有利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师生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实施现代化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协同办公等方面的探索与发展。

一、设计要求

1)软件界面友好、运行稳定、操作简便且符合《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要求 ;

2)统一用户认证,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 ;

3)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设计,完全满足用户单位定制需求 ;

4)系统科学的从学校领导、课任教师、学生与试卷四个角度的成绩分析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有效跟踪和评估学生学业状况和教师教学质量 ;

5)基于“所见所得”而设计的教案、文件、集体备课与资料印制,完全适合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教学的需要;

6)方便实用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快速实现人事、学籍、课程分工、成绩、学分、班级考核等信息化管理;

7)配套的通知、消息、日程、便签本等应用,从而实现学校无纸化办公 ;

8)数据加密、备份、恢复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

9)开放的拓展接口,可以整合和互通网上阅卷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数字图书馆等其他现有教育软件。

二、功能要求

1.协同办公

协同办公适应学校的无纸化办公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使用通知、消息(邮箱)、日程功能等全方位的传递学校信息、协调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间的联系,使得学校内部高效地协同工作。协同办公包括通知管理、消息管理、工作日程、家校互动、工作考勤、便签本管理、通讯录管理、个人资料、密码管理、待办事宜、学生成绩排名查询、班级成绩汇总统计、科目分段汇总分析、学生成绩跟踪分析、在线投票、我的工资单、我的教学评价、我的报修申请、我的电子教案、我的印刷资料等。

2.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部分,包括考试管理、成绩查询、成绩分析、试卷题型分析、试卷小题分析、教师评价管理、学分管理、作业管理等,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与整体管理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德育管理

德育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包括班主任管理、学生成长记录、学生作品管理、综合实践管理、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评语管理等,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的作用,是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实施途径与考核的信息化解决途径。

4.学籍管理

学籍管理是数字校园的基础模块,包括报名管理、学籍档案、班级管理、日常行为管理、班级常务管理等,对于建立完善的电子学生档案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5.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包括人事管理、部门管理、预约管理、计划管理、考勤管理、文件管理、纪要管理、在线调查等,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管理平台。

6.辅助管理

辅助管理包括设备管理、易耗品管理、车辆管理、计量收费管理、报修管理、职工宿舍管理、学生公寓管理、图书管理、工资管理等,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保障,实现了设备、车辆、易耗品(办公用品、清洁用品、维修用品)、报修、宿舍、图书、工资等方面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7.资源库

资源库结合学校用户特点,实现了备课组功能,教师可以申请加入自己所在的备课组,实现备课组内资源共建共享。资源库对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信息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方式,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有效地整合,方便教学交流与教师间知识共享,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水平,最终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

8.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包括了词典管理、权限管理、版本管理、密码管理等,本平台基于《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开放的系统接口使得互通与整合现有教育信息的数据,实现最大化的数据共享。界面化的词典管理、权限管理与密码管理方便管理人员使用与维护。

第四章 中小学校园网管理制度实施标准

一、管理人员

主管领导:学校应有主管领导负责校园网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责任落实。

网络管理员:网络中心应配有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网络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相关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并经培训上岗。

二、管理制度

1)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规范,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管理规范完备,相关管理文档齐全,并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2)做到制度上墙,执行制度有具体措施,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有记录、有检查、有评价,反映成果的相关管理文档完备。

三、管理文档

学校应该具有IP地址规划分配记录表、网站备案表、网络拓扑结构图、维护维修记录、设备管理帐目等。

四、建设规划

1)学校应该按项目管理的规律来建设校园的信息化,任务要具体、清晰。

2)有学校信息化建设长期和近期规划,分年度达成的目标明确。

3)学校推进信息化建设近期规划的措施落实、操作性强。

五、设备管理

1)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报告厅等专用教室管理人员落实,制度健全,责任到人。

2)所有设备使用有记录、有维护,完好率保证在 90% 以上。

六、网络和信息安全

1)有校园信息网络设备安全使用规章,防火防盗等设施齐备。

2)网络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网络安全和防病毒等软件能有效运行,更新及时。

3)制订了校园网络信息过滤措施,不良信息的隔离措施安全有效。

4)学校各设备的密码管理规范,管理人员能定期修改各管理密码并上报变更信息,学校信息技术分管领导掌握了各管理密码并存档保管。

5)学校有严格的上报制度,信息技术故障或事故在规定时间上报学校领导。

第五章 中小学校园网承建方要求

一、随机资料

承建方应向学校提供相关设备的随机资料,包括产品说明书、装箱单、保修卡、合格证等,进口设备要有规范的简体中文说明书。

二、设备要求

相关设备符合合同要求,所有设备严禁“以次充好”、“以旧翻新”,严禁出现“三无”产品。

三、应用培训

承建方应对学校相应的使用管理者进行培训,保证学校能正确使用、管理、维护相应软硬件。

四、竣工文档

工程完毕后,承建方必须向学校出具规范的竣工文档一式两份,并加盖承建单位公章,主要内容包括:

1)承建合同文本(包括相关设备的基本配置、双方责任与义务、售后服务保证等)复印件;

2)有关企业资质证明(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有关建设资格证)复印件;

3)进口设备要有海关进口证明和授权经销证明复印件;

4)工程自检报告:软硬件配置数量情况、技术性能等。

5)校园网布线施工图,图中要明确标明设备的位置、电源线及网线的走向等。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