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三种不同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及异1
2025-09-25 17:36:31 责编:小OO
文档

三种不同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及异同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主要面向教师的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三类。

1、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它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播,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重要作用。理论基础代表为: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教学目标分析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策略

(4)选择教学媒体

(5)进行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

(6)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策略加以调整

2、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它让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题、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它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题,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代表人物: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地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被传统教学观忽略。

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情景创设

(2)信息资源提供

(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4)组织协作学习

(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索

3、 “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是在兼取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以学为主教学设计两者的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兼取两理论之所长,弃之所短,也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两者的结合。

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教学目标分析

(2)学习者特征分析

(3)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活动设计

(4)学习情景设计

(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6)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

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都有它们各自的优势,但同时也都有不足之处。如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它由于强调传递-接受式学习,否定发现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因而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正好克服这一缺点,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但它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因而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有可能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离。“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具有更为科学而全面的理论基础,不仅适用于指导课堂教学,也适用于指导网络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脚本的设计与开发。它具有以下四个优点:

1、根据教学内同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可以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传递--接受“策略,甚至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教学最优化。

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如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促进知识的迁移等。

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