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学案15 4-3 群落的结构
2025-09-25 17:39:28 责编:小OO
文档
高一生物BCA教学案

主备人:邓宝媛       审核人:常顺利      使用人:_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___ 编号:15

课    题

4-3 群落的结构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B案

反思提升
使用说明:①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②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预习学习内容】

1.群落是指               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2.列举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          、     、             等。

3.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            有差别。

                 称为丰富度。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            。

4.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包括     、   、    、   等。

5.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和        。森林植物的垂直分层与      有关:群落下面各层要比上层的    ,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      下生长。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  用      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动物的垂直分层与              有关。

6.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是由于                                                       

                                                                         

7.许多土壤小动物有            ,而且           ,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             二是:            

【预习自我检测】

1.下列生物构成一个群落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金鱼藻

2.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范畴的是(    )

A.池塘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  B.池塘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

C.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                   D.池塘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3.下列各组生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

A.菟丝子和大豆       B.细菌和噬菌体        C.山羊和青草        D.水稻和稗草

4.某草原地区中,同时生活着黄鼠和黑鼠两种鼠,那么,它们的种间关系一般表现为(    )

A.捕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种内斗争

5.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重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 食物       B.温度 光照        C.湿度 温度          D.光照 食物

6.在“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不正确的是(    )

A.常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             B.不适宜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C.常用记名计数法和目测估计法来统计         D.应使用诱虫器收集土壤中的所有小动物

C案

反思提升
使用说明:①将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桌交流,用红笔做好标记。②小组交流,总结本组内的看法和观点,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和点评。 ③按照互动要求,及时思考,展示到位,认真点评。

【课堂合作探究】

导入: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有什么不同?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一、群落和种群的区别

要求:阅读课本P71-72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掌握群落的概念、研究范围及特征。

项  目

种      群

群     落

概  念

研究范围
特  征

迁移训练1、下列概括性结论中,阐述生物群落定义的是(   )

A.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B.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不同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C.每个个体成为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D.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整体

迁移训练2、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在生态学上分别称为(   )

A.种群和生物群落    B.种群和生态因素   C.生物群落和种群     D。群落和生态因素

合作探究二、种间关系

  要求:阅读课本P72-73相关内容,完成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并归纳总结完成下列表格。

类型概念数量图   能量关系图

实    例

捕食

   

竞争

   

寄生

   

互利

共生

   
迁移训练3、水稻与稻株旁的杂草,水稻同稻田里的蝗虫,水稻与其茎叶内稻瘟病菌之间的关系依次属于(    )

A.互利共生、捕食、寄生           B.竞争、寄生、捕食   

C.竞争、捕食、寄生               D.竞争、捕食、捕食

迁移训练4、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分别呈互利共生(甲)、捕食(乙)、竞争(丙)关系

B.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种群数量的消长关系如甲图所示

C. 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消长关系如乙图所示

D. 丙实验过程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合作探究三、生物群落的结构    

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填写出形成原因

                              植物                      

                   垂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              动物                        

                   水平结构                                                            

★思考回答:在长势良好的小麦田中,小麦长势良好,在该群落中存在垂直结构吗?

迁移训练5、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D.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本节知识小节】1、群落的概念  2、种间关系  3、群落的空间结构

【课堂自我检测】

1.内蒙古大草原的上牛、羊、狼、牧草、鼠、鹰等全部生物,可以统称为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物种

2.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

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

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没有分层现象

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3.下列哪个环境中群落的丰富度最大(    )

A.西双版纳森林            B.内蒙古草原          C.长白山          D.一块农田

4.生活在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中的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        )

A.互利共生、寄生、竞争                     B.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C.寄生、互利共生、竞争                  D.互利共生、竞争、寄生

5.下图所示为下面4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1)判断A~D4组生物对应曲线:

A.       ,B.      ,C.       ,D.      。

(2)造成图②现象是由于                                    。

(3)图④与②所示关系结果不同是因为                    。

(4)若4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    。

A案

反思提升
使用说明:①课后认真回顾反思,力求全面掌握知识内容、明确知识体系。②小组成员交流学习体会,就存

在的困惑向其他同学请教,对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问题卡请教老师。③完成下列练习题。

【课后延伸训练】

1.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

A、群落所在的地理位置  B.群落的气候条件 C.群落的物种组成 D.群落的生物数量

3.“种豆南山下,草盛苗木稀”,这里草与豆之间的关系是(    )

A.寄生      B.捕食           C.竞争       D.互利共生

4.下图为生活在同一培养缸中的两个群体M和N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对曲线的下列解释,

正确的是(    )

A.M以N为食   B.N以M为食  C.M与N无捕食关系  D.M和N的数量改变相同

5.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概率降低

B. 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的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物种消失

6.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7.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B.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只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都是相同的

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大型土壤动物较多

88.右图表示在烧杯中加一些枯草杆菌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

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_______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发现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 mm3,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学案15             4-3 群落的结构答案

【预习学习内容】

1、同一时间内  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中种群占据的位置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3、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数目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丰富

4、捕食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

5、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对光的利用 光照弱 光照强度 阳光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6、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

7、较强的活动能力 身体微小 取样器取样 计名计数法 目测估计法

【预习自我检测】1-6   A  C  C  B  D  D

【课堂合作探究】迁移训练1、B  2、A  3、C  4、C  5、D

【课堂自我检测】1-4 B  A  A  A

5、(1)③ ② ① ④ (2)食物竞争使大草履虫缺少食物而死亡 (3)寄生一般不会使寄主全部死亡 (4)②④ 曲线①中,b(兔)死亡,对a(狐)无利;曲线②中,b(小草履虫)死亡,对a(大草履虫)有利;曲线③中,b(根瘤菌)死亡,对a(豆科植物)有害;曲线④中,b(噬菌体)死亡,对a(细菌)有利 

【课后延伸训练】

1-5  B C C B D   6-7 C D

8、(1)捕食,竞争(2)枯草杆菌,双小核草履虫(3)大草履虫捕食枯草杆菌,大草履虫关与双小核小草履虫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逐渐被淘汰。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