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纺织品出口问题研究
2025-09-25 17:39:20 责编:小OO
文档
                                           成绩:            

国际商务期末论文

—《中国纺织品出口问题研究》

院    系:应用英语学院英语(国际贸易)

班    级:09级2班

姓    名:杨刚

学    号:090440239

[摘要] 全球纺织品贸易已于2005年1月1日起取消全部的配额。这种新的时代条件,对纺织品出口大国的中国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只有很好地分析自身,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在新的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 配额纺织业国际竞争力贸易壁垒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出口的品质也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服装出口面临着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在这一个历史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把我机遇,迎接挑战呢?那就要求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从而来调整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位置。

一、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自从纺织品出口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对欧美国家的出口迅速增长。仅2005年的前两个月,我国对欧美的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就达到了5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7%。而2005年全年,对欧盟出口183.2亿美元,增长56.9%,对美国出口186.4亿美元,增长70.5%。但以国内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互压价格为代价所带来的出口量剧增,不仅导致国内的价值增值转移到国外,而且还引起了欧美国家对我国重新设立了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而从国内看,我国纺织品出口还面临一些本国制约因素。

1、新配额的产生:

根据我国入世协议的有关内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仍可以采用纺织品条款、特别保护条款等WTO允许下的措施,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实行。例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6条和工作组报告第242段规定,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在2008年12月31日前如认为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短期内“数量激增、价格下跌”,对其国内产业造成影响,可对中国实施为期一年的配额,甚至提起反倾销调查。2008年“242段特保条款”失效后,还有“过渡期特定产品保障措施”可以延续到2013年。这就使得国外对我国纺织品的出口有了合理的依据。

2、技术壁垒的,主要为绿色壁垒:

       除了世贸组织规定下的措施外,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利用技术壁垒这一更加隐蔽的措施来中国纺织品的出口。纺织品行业的两类技术壁垒主要是:纺织品从生产到报废的全过程都要符合环境指标;纺织品不得影响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这两类技术壁垒表面上从环保和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但无形中却被欧美国家加入了过高的指标,成为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坚固壁垒。

3、反倾销举措:

自从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遭遇的反倾销案件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配额取消后的一年多内,我国纺织品服装遭到的反倾销案件达11起。我国入世后,欧美国家利用WTO框架下的“非市场经济条款”,通过反倾销诉讼,选用第三国家来衡量中国的国内价格和成本,进而对中国的出口纺织品征收了高额的反倾销税。除了税额的提高,反倾销还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案件从立案到裁决,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这使得遭受反倾销指控的产品被挡在了市场之外。  

4、人民币升值问题:

人民币的升值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我国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但是,我国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低,企业利润率低,倘若要保持产品原有的国际市场价格,势必得进一步压低国内的利润空间;如果为了维持企业的获利空间,则必然使我国的成本优势受到打击。

5、国家对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为了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鼓励企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国家对出口商品实行了不同的退税比率。例如,2006年,财政部等5部委发出了调整出口退税的通知,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退税率的下降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负担。

二、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1、从国家方面讲:

(1)提升管理水平

应当以国外的技术标准、劳工标准等为参照,加大技术法规、标准的制定力度,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检验,避免不合标准的产品出口后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2)运用外交等方法保护本国纺织企业权益

面对我国纺织业受到的贸易,应作为谈判的主体,与欧盟和美国这两大贸易体做必要的谈判。由于欧盟由多个国家组成,各国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分歧,对于纺织品的进口也存在着一定的意见不合,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增强自身的谈判能力,寻找谈判的突破口。而美国的意见较为统一,但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巨大贸易量使得二者在处理贸易摩擦时必须谨慎小心,因此我国应认识自身的国际地位,在适当的时候,对于美国的纺织品可以给予必要的反击。

(3)建立健全我国的贸易壁垒制度

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制度,依据国际上通行的贸易标准,加快我国贸易壁垒体系的建设,以此来还击那些滥用贸易壁垒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国家,改变过去总是被动应对他国贸易的局面。

2、企业微观层面

(1)产业整合,技术改造

现有发达国家主要是利用其技术优势来对中国的纺织品实行隐蔽的。加速纺织产品技术的升级,缩短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不仅可以打破国外的技术壁垒,而且可以增强我国纺织业的价值增值能力,减缓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我国纺织业中现有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尚不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但是我国可以利用技术贸易的形式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吸收、消化,逐步提升创新能力。此外,面对国外设立的各种技术标准、体系认证,大中型企业应该率先争取获得国外的标准体系认证,从上摆脱国外的制约,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为企业树立自主品牌打下基础。

(2)拓宽产品销售市场,分散投资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欧、日、港四大市场,因此,这四大市场中的任何一个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实现,都将会对整个纺织行业产生震动性的影响。为了降低对个别市场的过分依赖,分散市场风险,我国纺织业在对主要发达国家出口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强同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纺织品贸易。

(3)坚持“走出去”战略

随着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性的加强,贸易与投资相互促进。我国纺织企业应基于对市场和技术的考虑,以国内低廉的成本优势为依托,进行对外投资,在国外设立产品销售部门,直接获取消费者需求偏好的信息并减少国外中间商的销售环节。此外,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部门,使企业直接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